简介
本书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利华又一部书法美学基础性巨著。作者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系统地阅读和研究了大量中国古代书论及当代书法研究的资料,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书法美学的内容概括为六个部分:即书法的本质(书法论)、书法的形成和发展(书体论)、书法的结构和章法(结构论)、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形神论)、书法的风格特征(风格论)以及书法的创作和欣赏(意境论)。
该书是当今书坛唯一一部综合书论精粹的书法美学资料专著,它填补了当今书法美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空白,是当今书法创作、欣赏、研究以及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书目。
目录
目录
书法与书法美学(代序)
书法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
赵壹《非草书》
蔡邕《九势》
成公绥《隶书体》
卫恒《四体书势》
索靖《草书状》
卫铄《笔阵图》
王羲之《自论书》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书论》
虞和《论书表》
江式《论书表》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庾肩吾《书品》
李世民《笔法诀》
李世民《指意》
孙过庭《书谱》
张怀瓘《书断·上》
张怀瓘《文字论》
张怀瓘《六体书论》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窦臮《述书赋·上》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李华《字诀》
韩方明《授笔要说》
林蕴《拨镫序》
《宣和书谱》
苏轼《东坡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米芾《海岳名言》
陈槱《负暄野录》
姜夔《续书谱》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书要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造书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古学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解缙《学书法》
解缙《春雨杂述·草书评》
文徵明《文待诏题跋》
杨慎《升庵论书·书品》
项穆《书法雅言》
汤临初《书旨·卷下》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
赵宦光《寒山帚谈·权舆》
宋曹《书法约言》
冯班《钝吟书要》
郑板桥《板桥论书》
梁巘《评书帖》
朱履贞《书学捷要》
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品》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三子问》
包世臣《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
包世臣《艺舟双楫·记两棒师语》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第一》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品第十七》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执笔第二十》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学书第二十二》
于右任《标准草书·自序》
沈尹默《书法论》
沈尹默《学书丛话》
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
丁文隽《书法精论·自序》
丁文隽《书法精论·变化》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李泽厚《略论书法》
李泽厚《华夏美学》
书体论
虞世南《笔髓论·释真》
虞世南《笔髓论·释行》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孙过庭《书谱》
张怀瓘《书断·上》
张怀瓘《书断·中·神品》
张怀瓘《书断·中·妙品》
《宣和书谱·卷二·篆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二·隶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三·正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七·行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十三·草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二十·八分书叙论》
赵构《翰墨志》
姜夔《续书谱》
陈思《书小史》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书要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解缙《春雨杂述·书学传授》
丰坊《书诀》
杨慎《升庵论书·墨池琐录卷三卷四》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孙鑛《书画跋跋》
赵宦光《寒山帚谈·权舆》
孙承泽《苏子瞻苦雨诗墨迹》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钱泳《履园丛话论书·总论》
包世臣《艺舟双楫·自跋草书答十二问》
刘熙载《书概》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第二》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第十二》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系第十三》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导源第十四》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榜书第二十四》
沈尹默《学书丛话》
郭绍虞《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
唐兰《石鼓年代考》
结构论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视形章第三》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健壮章第六》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教悟章第七》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节制章第十》
欧阳询《八诀》
欧阳询《三十六法》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玉堂禁经·结裹法》
徐浩《论书》
卢携《临池妙诀》
《宣和书谱》
黄庭坚《山谷论书》
米芾《海岳名言》
陈槱《负暄野录》
姜夔《续书谱》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古学篇》
解缙《春雨杂述·书学详说》
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项穆《书法雅言》
汤临初《书旨·卷上》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
赵宦光《寒山帚谈·权舆》
宋曹《书法约言》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笪重光《书筏》
朱履贞《书学捷要》
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黄自元《间架结杓摘要九十二法》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余论第十九》
胡小石《书艺略论》
潘伯鹰《书法杂论》
丁文隽《书法精论·结构第七》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形神论
赵壹《非草书》
蔡邕《篆势》
王僧虔《书赋》
萧衍《草书状》
欧阳询《八诀》
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传授诀》
虞世南《笔髓论·指意》
虞世南《笔髓论·释草》
孙过庭《书谱》
张怀瓘《书议》
张怀瓘《书断·序》
张怀瓘《文字论》
张怀瓘《六体书论》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宣和书谱·卷七·王衍》
《宣和书谱·卷七·谢奕》
《宣和书谱·卷九·杜牧》
《宣和书谱·卷九·白居易》
《宣和书谱·卷九·裴休》
《宣和书谱·卷九·司空图》
《宣和书谱·卷十·薛涛》
《宣和书谱·卷十·鱼又玄》
《宣和书谱·卷十一·释行敦》
《宣和书谱·卷十一·张徐州》
《宣和书谱·卷十二·李煜》
《宣和书谱·卷十二·王安石》
《宣和书谱·卷十六·羊欣》
《宣和书谱·卷十七·沈约》
《宣和书谱·卷十七·萧子云》
《宣和书谱·卷十七·陈伯智》
《宣和书谱·卷十七·陆缮》
《宣和书谱·卷十八·贺知章》
《宣和书谱·卷十九·释高闲》
《宣和书谱·卷十九·钟离权》
《宣和书谱·卷二十·释灵该》
欧阳修《六一书论》
苏轼《东坡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米芾《海岳名言》
赵构《翰墨志》
陈槱《负暄野录》
姜夔《续书谱》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古学篇》
解缙《书学详说》
文徵明《文待诏题跋·题李西台千文》
丰坊《书诀》
杨慎《升庵论书·墨池琐录卷一》
杨慎《升庵论书·书品》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孙鑛《书画跋跋》
项穆《书法雅言》
汤临初《书旨·卷上》
汤临初《书旨·卷下》
宋曹《书法约言》
傅山《傅山论书》
笪重光《书筏》
郑板桥《板桥论书》
钱泳《履园丛话论书》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三子问》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
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
启功《关于法书墨迹和碑》
丁文隽《书法精论·具筋骨》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风格论
袁昂《古今书评》
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庾肩吾《书品》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上下品十二人》
窦臮《述书赋》
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
张怀瓘《书议·真书》
张怀瓘《书断·下》
徐浩《论书》
何延之《兰亭始末记》
陆羽《僧怀素传》
李煜《评书》
蔡襄的“神气”说
苏轼《东坡书论》
朱长文《续书断上·神品》
朱长文《续书品上·妙品》
袁裒《总论书家》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王世贞《书论》
孙鑛《书画跋跋》
项穆《书法雅言》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梁巘《评书帖》
钱泳《履园丛话论》
阮元《南北书派论》
阮元《北碑南帖论》
包世臣《历下笔谭》
包世臣《答熙载九问》
刘熙载《书概》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取隋第十一》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十六宗第十六》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第二十五》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邓散木《临池偶得》
商承祚《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启功《关于书法墨迹和碑》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意境论
崔瑗《草书势》
蔡邕《笔论》
钟繇《用笔法》
成公绥《隶书体》
卫恒《四体书势·字势》
卫恒《四体书势·篆势》
卫恒《四体书势·隶势》
索靖《草书状》
王僧虔《笔意赞》
虞世南《笔髓论·契妙》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书后品·逸品五人》
张怀瓘《书议》
张怀瓘《书断·序》
张怀瓘《书断·上》
窦臮、窦蒙《述书赋》
蔡希棕《法书论》
怀素《自叙》
《宣和书谱》
赵构《翰墨志》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书要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造书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学古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杨慎《升庵论书·墨池琐录卷二》
杨慎《升庵论书·书品》
孙鑛《书画跋跋》
项穆《书法雅言·常变》
项穆《书法雅言·神化》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朱履贞《书学捷要》
包世臣《历下笔谭》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
于右任《跋怀素“小千文”》
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
林散之《论书诗》
林散之《辛苦》诗
潘伯鹰《书法杂论》
邓以蜇《书法之欣赏》
丁文隽《书法精论·取象》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后记
书法与书法美学(代序)
书法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
赵壹《非草书》
蔡邕《九势》
成公绥《隶书体》
卫恒《四体书势》
索靖《草书状》
卫铄《笔阵图》
王羲之《自论书》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书论》
虞和《论书表》
江式《论书表》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庾肩吾《书品》
李世民《笔法诀》
李世民《指意》
孙过庭《书谱》
张怀瓘《书断·上》
张怀瓘《文字论》
张怀瓘《六体书论》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窦臮《述书赋·上》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李华《字诀》
韩方明《授笔要说》
林蕴《拨镫序》
《宣和书谱》
苏轼《东坡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米芾《海岳名言》
陈槱《负暄野录》
姜夔《续书谱》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书要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造书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古学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解缙《学书法》
解缙《春雨杂述·草书评》
文徵明《文待诏题跋》
杨慎《升庵论书·书品》
项穆《书法雅言》
汤临初《书旨·卷下》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
赵宦光《寒山帚谈·权舆》
宋曹《书法约言》
冯班《钝吟书要》
郑板桥《板桥论书》
梁巘《评书帖》
朱履贞《书学捷要》
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品》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三子问》
包世臣《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
包世臣《艺舟双楫·记两棒师语》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第一》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品第十七》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执笔第二十》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学书第二十二》
于右任《标准草书·自序》
沈尹默《书法论》
沈尹默《学书丛话》
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
丁文隽《书法精论·自序》
丁文隽《书法精论·变化》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李泽厚《略论书法》
李泽厚《华夏美学》
书体论
虞世南《笔髓论·释真》
虞世南《笔髓论·释行》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孙过庭《书谱》
张怀瓘《书断·上》
张怀瓘《书断·中·神品》
张怀瓘《书断·中·妙品》
《宣和书谱·卷二·篆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二·隶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三·正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七·行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十三·草书叙论》
《宣和书谱·卷二十·八分书叙论》
赵构《翰墨志》
姜夔《续书谱》
陈思《书小史》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书要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解缙《春雨杂述·书学传授》
丰坊《书诀》
杨慎《升庵论书·墨池琐录卷三卷四》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孙鑛《书画跋跋》
赵宦光《寒山帚谈·权舆》
孙承泽《苏子瞻苦雨诗墨迹》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钱泳《履园丛话论书·总论》
包世臣《艺舟双楫·自跋草书答十二问》
刘熙载《书概》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第二》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第十二》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系第十三》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导源第十四》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榜书第二十四》
沈尹默《学书丛话》
郭绍虞《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
唐兰《石鼓年代考》
结构论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视形章第三》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健壮章第六》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教悟章第七》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节制章第十》
欧阳询《八诀》
欧阳询《三十六法》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玉堂禁经·结裹法》
徐浩《论书》
卢携《临池妙诀》
《宣和书谱》
黄庭坚《山谷论书》
米芾《海岳名言》
陈槱《负暄野录》
姜夔《续书谱》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古学篇》
解缙《春雨杂述·书学详说》
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项穆《书法雅言》
汤临初《书旨·卷上》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
赵宦光《寒山帚谈·权舆》
宋曹《书法约言》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笪重光《书筏》
朱履贞《书学捷要》
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黄自元《间架结杓摘要九十二法》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余论第十九》
胡小石《书艺略论》
潘伯鹰《书法杂论》
丁文隽《书法精论·结构第七》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形神论
赵壹《非草书》
蔡邕《篆势》
王僧虔《书赋》
萧衍《草书状》
欧阳询《八诀》
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传授诀》
虞世南《笔髓论·指意》
虞世南《笔髓论·释草》
孙过庭《书谱》
张怀瓘《书议》
张怀瓘《书断·序》
张怀瓘《文字论》
张怀瓘《六体书论》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宣和书谱·卷七·王衍》
《宣和书谱·卷七·谢奕》
《宣和书谱·卷九·杜牧》
《宣和书谱·卷九·白居易》
《宣和书谱·卷九·裴休》
《宣和书谱·卷九·司空图》
《宣和书谱·卷十·薛涛》
《宣和书谱·卷十·鱼又玄》
《宣和书谱·卷十一·释行敦》
《宣和书谱·卷十一·张徐州》
《宣和书谱·卷十二·李煜》
《宣和书谱·卷十二·王安石》
《宣和书谱·卷十六·羊欣》
《宣和书谱·卷十七·沈约》
《宣和书谱·卷十七·萧子云》
《宣和书谱·卷十七·陈伯智》
《宣和书谱·卷十七·陆缮》
《宣和书谱·卷十八·贺知章》
《宣和书谱·卷十九·释高闲》
《宣和书谱·卷十九·钟离权》
《宣和书谱·卷二十·释灵该》
欧阳修《六一书论》
苏轼《东坡论书》
黄庭坚《山谷论书》
米芾《海岳名言》
赵构《翰墨志》
陈槱《负暄野录》
姜夔《续书谱》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古学篇》
解缙《书学详说》
文徵明《文待诏题跋·题李西台千文》
丰坊《书诀》
杨慎《升庵论书·墨池琐录卷一》
杨慎《升庵论书·书品》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孙鑛《书画跋跋》
项穆《书法雅言》
汤临初《书旨·卷上》
汤临初《书旨·卷下》
宋曹《书法约言》
傅山《傅山论书》
笪重光《书筏》
郑板桥《板桥论书》
钱泳《履园丛话论书》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
包世臣《艺舟双楫·答三子问》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
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
启功《关于法书墨迹和碑》
丁文隽《书法精论·具筋骨》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风格论
袁昂《古今书评》
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庾肩吾《书品》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上下品十二人》
窦臮《述书赋》
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
张怀瓘《书议·真书》
张怀瓘《书断·下》
徐浩《论书》
何延之《兰亭始末记》
陆羽《僧怀素传》
李煜《评书》
蔡襄的“神气”说
苏轼《东坡书论》
朱长文《续书断上·神品》
朱长文《续书品上·妙品》
袁裒《总论书家》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王世贞《书论》
孙鑛《书画跋跋》
项穆《书法雅言》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梁巘《评书帖》
钱泳《履园丛话论》
阮元《南北书派论》
阮元《北碑南帖论》
包世臣《历下笔谭》
包世臣《答熙载九问》
刘熙载《书概》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取隋第十一》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十六宗第十六》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第二十五》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邓散木《临池偶得》
商承祚《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启功《关于书法墨迹和碑》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意境论
崔瑗《草书势》
蔡邕《笔论》
钟繇《用笔法》
成公绥《隶书体》
卫恒《四体书势·字势》
卫恒《四体书势·篆势》
卫恒《四体书势·隶势》
索靖《草书状》
王僧虔《笔意赞》
虞世南《笔髓论·契妙》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书后品·逸品五人》
张怀瓘《书议》
张怀瓘《书断·序》
张怀瓘《书断·上》
窦臮、窦蒙《述书赋》
蔡希棕《法书论》
怀素《自叙》
《宣和书谱》
赵构《翰墨志》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至朴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书要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造书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学古篇》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天五篇》
杨慎《升庵论书·墨池琐录卷二》
杨慎《升庵论书·书品》
孙鑛《书画跋跋》
项穆《书法雅言·常变》
项穆《书法雅言·神化》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
傅山《傅山论书》
冯班《钝吟书要》
朱履贞《书学捷要》
包世臣《历下笔谭》
刘熙载《书概》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
于右任《跋怀素“小千文”》
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
林散之《论书诗》
林散之《辛苦》诗
潘伯鹰《书法杂论》
邓以蜇《书法之欣赏》
丁文隽《书法精论·取象》
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后记
书法美学资料选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