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副标题:无

作   者:[美]太史文 著 侯旭东 译

分类号:

ISBN:978720812834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突破了以往围绕经典、高僧等领域展开佛教史研究的旧模式,开拓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取得了新进展。本书并非就鬼节论鬼节,而是将节日置入当时社会的大背景加以把握,透过这些节日,宛如一面透镜,可以看出不同人的理解及他们赋予节日的意义,从中发掘出宗教与社会的诸多消息,从而展现中古社会的多彩画面。      本书将社会科学方法与文献学功底相结合,而后的巨大成功,曾获得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颁发的年度宗教史领域佳作奖。

目录

译者序言原序一 导论 鬼节的传布 鬼节的意义 中国社会中宗教的诸形式 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二 鬼节前史 本土宗教中的七月节庆 僧人日程 道教类似的行事 结论三 中国中世纪鬼节史片断 藏内资料:《盂兰盆经》与《报恩奉盆经》(约400—500年) 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约561年) 《净土盂兰盆经》(约600—650年) 慧净的《盂兰盆经赞述》(约636—639年) 道世的《敬佛篇》(约668年) 杨炯的《盂兰盆赋》(692年) 《唐六典》中所记官方供养(约739年) 代宗768年的节庆 德宗(779—805年在位)时的诗歌与节庆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约800年) 宗密《盂兰盆经疏》(约830年) 844年对盂兰盆的镇压 《盂兰盆经讲经文》(约850年) 智圆《兰盆礼赞文》(约1020年) 唐以后的鬼节四 神话背景 一个事例 目连的身世 饿鬼 母亲与僧众 结论五 作为巫的目连 社会背景 佛教背景 作为巫的目连 结论六 鬼节的宇宙观 《目连救母变文》中的宇宙观 背景中的鬼节宇宙观 结论七 佛教与家庭 亲属关系的束缚 僧人的力量 结论八 结语 社会学角度的把握 仪式角度的把握 历史角度的把握参考书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