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新闻传播法制史论

副标题:无

作   者:陈建云著

分类号:

ISBN:978720903739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志在新奇无定则”大致可以概括《复旦“光华”新闻传播学青年学者书系》的策划者、作者和出版者的主旨与立意。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面世,至今不到百年,但这些年来,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门学科已从二级学科擢升为一级学科,学科属下的各三级学科,如新闻传播史论、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媒经营管理,以及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比较新闻传播学等著作、教材,从全球看,也已汗牛充栋,不可胜计。但毋须回避,同我们这个学科相链接的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媒产业发展太快,既推动着学科建设的深化,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浮躁与粗浅,新闻传播学著作与论文写作中的低层次、简单化的重复现象,较之其他学科严重。加上这几年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和社会陈腐风气的浸润,新闻传播学研究受到的负面影响日甚一日。正是在这种氛围与环境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一批青年学者,志同道合,联手推出这套丛书,实在有着巨大的意义,可喜可贺。他们有的留在新闻学院任教,有的已在其他高校执教,有的则在新闻学术期刊工作。他们中的多数,“上有老,下有小”,教学与社会工作两副担子都十分繁重。但他们执著学问不知甘苦。更值得人们学习的是,他们不甘平淡,都挑难题啃。书系选定的课题,分别有着不小的难度。这些课题,有的是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亟待深化的新领域,有的是跨学科研究的新探索,有的尝试运用民族志等新方法解读新的研究对象,有的则是当前新闻传媒体制改革中呼唤攻关的重大问题。相信这套丛书出版之后,一定会在学术界引起热烈的反响。    这些年新闻传播学术界问世的丛书、文丛、书系等不少,大都由中老年学者为主笔,或由所谓的“权威学者”领衔。这套书系则不同,它清一色由博士(个别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执笔。但这些青年学者大多是各自所在院系的院长、系主任或教学科研处室的领导,学术观点业已成熟,科研实力不同一般。尤其是对新闻传播新现象的敏感,对国外新闻传播新知识的接受,对新的研究方法的把握,都各有独到之处。他们不习惯走老路,不喜欢重复人家的思路与结论,不可能在旧观点旧思维旧框框里面转圈子。“志在新奇无定则”一句,真是最好不过地、极其准确地描绘出这些青年学人的精神状态、理论勇气和学术风格。书系取名复旦“光华”,“光华”是复旦大学校名的精神渊源。《尚书大传·虞夏f勃有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光华者,既指光辉,又有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之意。这批青年学子以此命名自己的书系,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种热爱母校力求上进的意向与愿望。    这套书系的出版,是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方针与培养方法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培养计划、指导方法与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阅。拿到博士学位才一两年的十位博士生,一下子拿出十本专著,应该说是相当不简单了。更不用说这些书的选题是针对学术前沿而作,有相当的难度。这些书走向市场之后,如果能够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那真正是“别开一种新局面”了。    这些书和写这些书的博士们,为正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博士们,以及更多的硕士生、本科生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即如何排除种种干扰,安心学习,刻苦用功,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为祖国和民族奉献聪明才智做好理论与智力的准备。    这套《新闻传播学青年学者书系》的特点是,题材广泛一一涵盖媒介与政治、媒介与文化、媒介与社会、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法制与伦理、媒介与受众等;方法得当一一既有思辨,又有实证,多元融合,博采众长;意义显著一一既指这些书稿探讨的课题都是当务之急,又指其发表的观点、给出的结论,富有启迪价值。   

目录

序一 志在新奇无定则别开一种新局面 童兵 /1


序二 “春华”与“秋实” 张国良 /1


导论 /1


一、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2


二、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政策与新闻传播法的关系 /8


三、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与功能定位 /17


第一章 新中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渊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和民主政权的新闻传播法制 /28


第一节 党的新闻宣传制度 /30


一、审查制度 /30


. 二、请示与报告制度 /34


三、统一对外宣传制度 /36


四、保密制度 /38


第一节 对非党新闻的政策 /41


一、接收国民党系统新闻业 /43


二、对私营新闻业分别对待 /44


三、对外国新闻业之政策 /47


四、对旧有新闻工作者之政策 /49


五、登记许可制度 /51


六、事后审查制度 /52


第三节 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新闻传播法制建设 /54


一、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56


二、刑事法规中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规定 /59


三、管理新闻传播业的专门法规,60


第二章 新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有益尝试与基本停顿 /64


第一节 建国初期新闻传播法制建设概况及特点 /70


一、新闻传播法制建设概况 /70


二、新闻传播法律制度特点 /75


三、新闻传播法制建设比较薄弱的主要原因 /76


第二节 建国初期新闻传播法制的主要内容 /77


一、以宪法效力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77


二、经办媒体实行登记许可制度 /81


三、规定了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准则和媒体禁载内容 /83


四、保守国家机密 /85


五、统一发布重要新闻 /87


六、报刊发行实行“邮发合一” /89


第三节 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基本停顿 /90


一、1957年至1978年我国法制建设概况 /90


二、新闻传播法制建设基本停顿 /96


第三章 新时期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逐步展开(上)


——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禁止性规定 /103


第一节 禁止新闻传播危害国家安全 /105


一、禁止泄露国家秘密 /106


二、禁止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的煽动性言论 /113


第二节 禁止新闻传播危害社会正常秩序 /116


一、禁止淫秽、色情等非法出版物的出版、传播 /117


二、禁止扰乱、破坏经济秩序 /127


第三节 禁止新闻传播侵害人格权 /132


一、新闻侵权 /132


二、新时期颁布的法律中对精神性人格权的保护规范 /134


三、新闻侵害名誉权(含隐私权) /139


第四章 新时期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逐步展开(中)


——对新闻传播业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 /159


第一节 对报纸、期刊的行政管理 /160


一、报纸、期刊的创办 /160


二、对内部报刊的管理 /166


三、对报刊质量的管理 /169


第二节 对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 /176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 /178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审查与播放 /181


三、对卫星广播电视的管理 /185


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建设与广播电视设施保护 /188


第三节 对新闻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行政管理 /190


一、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原则 /192


二、广告经营 /196


第四节对涉外新闻传播活动的管理 /201


一、对外来新闻机构和人员的管理 /201


二、对使用和引进国(境)外通讯社信息、报刊、广电节目的管理 /205


三、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与新闻传播相关产业的管理 /207


第五章 新时期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逐步展开(下)


——我国的网络信息传播法制建设 /212


一、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行为的主要法规 /216


二、网络信息传播法制的主要内容 /217


三、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立法考察 /225


第六章 新闻传播法制建设历程回顾与立法前瞻 /231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制建设:徘徊于政策与法制之间 /232


一、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三个阶段 /232


二、呼之不出的《新闻法》 /239


第二节 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制考察及立法前瞻 /247


附录:


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针的历史考察 /261


宪法、基本法律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规定 /278


一般法律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规定 /289


出版管理条例 /300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3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3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329


参考书目 /332


后记 /337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法制史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