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物论史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岱年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21502841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论述了唯物论在我国产生、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唯物论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及其特征
第一节 我国先秦天人观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古代哲学的特征
第二章 原始的五行说与《周易》的思想
第一节 殷商、西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第二节 原始的五行思想的出现
第三节 《周易》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第三章 孔子哲学中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与《论语》
第二节 孔子以人为本的“天人”观
第三节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
第四节 孔子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贡献
第五节 孔子的认识论——反映论
第六节 公孟子的无神论思想
第四章 老子哲学中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老子》一书及其编定年代
第二节 《老子》的版本和帛书《老子》
第三节 老子哲学的“天人”观
第五章 孙武的兵家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孙武和《孙子兵法》
第二节 战争论中的朴素唯物论倾向
第三节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认识论
第六章 史墨、范蠡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史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唯物辩证思想
第二节 范蠡天人观中的唯物思想
第二编 战国时期唯物论的发展
第七章 墨子和后期墨家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墨子、《墨子》其书与后期墨家
第二节 墨子的唯物论思想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唯物论思想
第八章 孟子哲学中的唯物论观点
第一节 孟子生平和《孟子》一书
第二节 孟子的“天人合一”观
第三节 孟子的“民本”思想
第四节 孟子认识论的特点
第九章 庄子学派的唯物论观点
第一节 庄子的生平与《庄子》一书
第二节 庄子学派的“天人”观
第三节 庄子学派的认识论——可知性与相对性
第十章 《管子》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管仲学派与《管子》
第二节 水本原说与精气说
第三节 贵因说
第四节 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章 《周易大传》的唯物、辩证思想
第一节 《周易大传》的成书年代
第二节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第三节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唯物的本体论思想
第四节 自然法则与伦理法则统一的“天人合一”观和人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第五节 “无往不复”——中国式的辩证思维
第十二章 荀子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荀子生平和《荀子》
第二节 唯物的天人观
第三节 唯物的认识论
第四节 逻辑学中的唯物的概念论
第五节 “性恶论”中的唯物思想
第十三章 韩非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韩非的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以道、理为中心范畴的唯物自然观
第三节 重参验的唯物认识论
第四节 进化的历史观
第三编 秦汉时期唯物论的发展
第十四章 秦汉时期的哲学特点以及唯物论形态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哲学特点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唯物论形式
第十五章 陆贾、贾谊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陆贾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节 贾谊的民本主义思想
第十六章 扬雄、桓谭的唯物观点与无神论
第一节 扬雄的自然哲学
第二节 桓谭的唯物论思想
第十七章 黄老之学与《黄帝内经》
第一节 黄老之学的盛衰及其唯物论思想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唯物论思想
第十八章 王充唯物的天地本原论
第一节 王充的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天地本原论
第三节 天道自然论
第四节 无鬼论
第五节 唯物的认识论
第十九章 王符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王符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十章 仲长统、荀悦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仲长统与《昌言》
第二节 荀悦与《申鉴》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唯物论
第二十一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哲学的演变
第二十二章 曹植、刘劭的唯物论观点
第一节 曹植的唯物论观点
第二节 刘劭的《人物志》
第二十三章 阮籍、嵇康的唯物论倾向
第一节 阮籍的自然观
第二节 嵇康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十四章 杨泉、裴頠、欧阳建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杨泉的《物理论》
第二节 裴頠的《崇有论》
第三节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第二十五章 何承天、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第一节 何承天对佛教报应论的批判
第二节 范缜的《神灭论》
第二十六章 南北朝后期的无神论者
第一节 刘峻的《辨命论》
第二节 朱世卿的《法性自然论》
第三节 邢邵对“人死还生”说的驳斥
第二十七章 唐初的无神论者
第一节 傅奕的反佛教思想
第二节 吕才的无神论思想
第三节 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
第二十八章 崔憬的易学和刘知几的史学
第一节 崔憬与《易探玄》
第二节 刘知几与《史通》
第二十九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天道观
第一节 柳宗元对自然之天的探讨
第二节 柳宗元对神学之天的批判
第三节 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论
第五编 宋元时期的唯物论的发展
第三十章 宋元唯物论思想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背景
第一节 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第二节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民族压迫的加深
第三节 学校科举制的改进和发展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第三十一章 李觏、王安石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李觏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节 王安石的唯物论思想
第三十二章 张载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第二节 “一物两体气也”
第三节 “知由内外之合”
第四节 “横渠学问思辨之功古今无两”
第三十三章 沈括的科学思想与唯物论观点
第一节 唯物的自然观
第二节 科学方法与求实作风
第三十四章 程朱理学中的无神论观点
第一节 批判世俗和佛道迷信
第二节 否认灵魂不灭和最高人格神的存在
第三节 明“理”释“惑”
第三十五章 杨万里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气为天地根”
第二节 天乌有营度作为
第三节 “变化生于阴阳之推移”
第四节 触思并,知行兼
第三十六章 薛季宣、陈傅良和陈亮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薛季宣、陈傅良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节 陈亮的唯物论思想
第三十七章 叶适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道“终归于物”论
第二节 广功通利论
第三节 析理别异
第三十八章 黄震、储泳唯物论无神论思想
第一节 黄震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节 储泳的无神论思想
第三十九章 元代自然科学与唯物论无神论思想
第一节 郭守敬、赵友钦的天文学和王祯的农学中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节 马端临、谢应芳的无神论思想
第六编 明代唯物论的发展
第四十章 明代唯物论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节 明中叶朱学唯心论的衰颓与唯物论气本论的兴起
第二节 晚明王学唯心论的衰颓与唯物论气本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明中叶以后科学的发展与唯物论气本论的进一步深化
第四十一章 罗钦顺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气本一论
第二节 “明乎心性之辨”
第三节 格物致知论
第四节 历史地位
第四十二章 王廷相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元气是“造化之元机”
第三节 阴阳是“造化之橐钥”
第四节 “推测之术,圣人不贵”
第五节 “知行兼举”论
第四十三章 韩邦奇、杨慎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韩邦奇的“天地万物本同一气”论
第三节 杨慎的唯物论思想
第四十四章 吴廷翰、高拱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吴廷翰的唯物论思想
第三节 高拱的唯物论思想
第四十五章 唐鹤征、杨东明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唐鹤征的“天地一气”论
第三节 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说
第四十六章 李时珍、宋应星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李时珍的宇宙“变化皆由于一气”说
第三节 宋应星的“形气水火之道”
第四十七章 方以智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质测即藏通几”
第二节 “盈天地间皆物”,“一切物皆气所为”
第三节 “道无鬼神”
第四节 “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
第五节 “学天地”,“明其理”
第七编 清代前中期唯物论的发展
第四十八章 清代前中期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因素
第二节 政治斗争的新形势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第四节 学术领域中的新思潮
第四十九章 陈确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无神论思想
第二节 以行为基础的知行观
第三节 教养成就“性全”说
第四节 “天理从人欲中见”论
第五节 理论批判的时代意义
第五十章 黄宗羲的唯物论观点
第一节 “理不离气”
第二节 学贵求真与适用
第三节 具有唯物倾向的历史观点
第五十一章 熊伯龙、顾炎武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熊伯龙的唯物论无神论思想
第二节 顾炎武的唯物论思想
第五十二章 王夫之的唯物论思想(上)
第一节 “太虚一实”、“气者理之依”
第二节 “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
第三节 “太虚本动”、“气化日新”
第五十三章 王夫之的唯物论思想(下)
第四节 “因所以发能”、“知以行为功”
第五节 性“日生则日成”、理“寓于人欲”
第六节 理势相待相成
第七节 王夫之唯物论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五十四章 颜元、李塨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理学心学皆本禅学
第二节 “理在事中”
第三节 “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第四节 “习行经济”
第五十五章 王源、程廷祚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王源的唯物论思想
第二节 程廷祚的唯物论思想
第五十六章 戴震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万物本于气”的天道观
第三节 “火光照物”的心知论
第四节 “理存于欲”的理欲观
第八编 中西文化交融与中国近代唯物论
第五十七章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哲学
第一节 历史的定位
第二节 暴风雨前夕的中国近代社会与经学的衰落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
第四节 中国近代唯物论的诞生及其特点
第五十八章 “师夷之长技”的首创者——魏源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生平及主要贡献
第二节 魏源的唯物论观点
第五十九章 戊戌维新的领导者、理论家——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生平及学术渊源
第二节 康有为本体论中的唯物论观点
第三节 康有为宇宙演化论中的唯物论倾向
第六十章 戊戌维新的激进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生平及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节 名实论与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批判
第三节 唯物论的道器说与变法维新
第四节 “以太”说中的唯物论倾向
第五节 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因素
第六十一章 系统介绍西学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生平及主要贡献
第二节 《天演论》与严复进化的唯物世界观
第三节 严复的认识论——从经验论到不可知论
第四节 严复与逻辑学
第六十二章 辛亥革命的思想家——章太炎的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生平及学术思想概述
第二节 进化唯物的自然观
第三节 “不行不足以为知”的认识论与对逻辑的研究
第六十三章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最高理论家——孙中山的哲学唯物论思想
第一节 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一生
第二节 进化唯物的自然观
第三节 “生元说”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第四节 “知难行易”说和唯物论的认识论
第五节 “民生史观”中的唯物论因素
第六十四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与展望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唯物论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