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传统与俄罗斯文学

副标题:无

作   者:赵明著

分类号:

ISBN:978722702546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历史的文学与文学的历史:五四文学传统与俄罗斯文学》讲述中国新文学是在某种非文学的状态下,在传统意识已被阻隔、外来思潮势不可挡的艰难局面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外国文学的刺激和影响伴随其全过程,新文学接受外来影响的流程也经历了由欧美文学向俄苏文学的转移,并逐渐形成一种方向性变化。研究这种变化的逻辑起点与终点,廓清这种影响和接受的效果历史,重视和重估其文学史意义,从而为重写文学史,为中国文学的当下发展和未来图景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思路,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目录

  绪论文学的民族接受与中国新文学的“他者”视野
  第一章 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五四新文学的“前夜”背景
   一 华夏文明与“长城”心态
   二 内忧与外患:近代中国的危机形态与应变方式
   三 近代文学的生长环境与“他者”视野
  第二章 重返历史的勇气与“阳谋”
   ——“文学革命”的诞生方式和逻辑图景
   一 “文学革命”:近代意识的逻辑发展
   二 “文学革命”的诞生方式与发生学意义
   三 “文学革命”的展示模式和逻辑图景
  第三章 有形的历史与无形的现实
   ——五四文学传统的内质与张力
   一 文学变革的内力与外力
   二 五四文学传统的生成与延展
   三 共时性与历时性:五四文学传统再认识
  第四章 “别求新声于异邦”
   ——中俄文学关系的发生学意义
   一 “拿来主义”与“他者”视野:难堪的文学新现实
   二 从欧美到苏俄:游动的文学热情
   三 文学与革命:苏俄方式的逻辑模式和范本意义
   四 俄国文学:“建设”新文学的范本
  第五章 猫爪子底下唱歌的夜莺
   ——历史夹缝中的五四小说家与俄国文学
   一 历史愿望、文学审美与小说功能
   二 “问题小说”里的问题和模式
   三 乡土与写实:亦步亦趋的小说实践
   四 浪漫与抒情:小说里的人生模式和情感方式
   五 鲁迅:超越启蒙的生命体验与孤独的文学之路
  第六章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中俄文学关系的影响范式与接受模式
   一 托尔斯泰:传统良知、道德楷模与文学吁求
   二 屠格涅夫:个体情怀、使命意识与抒情模式
   三 契诃夫:功利与审美的双重效用
   四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肢解、难排斥的文学巨人
   五 高尔基:镜子里的自画像
  结语 历史的终结与文学的起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五四文学传统与俄罗斯文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