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国形象:文化与价值观的思考》辑录了2008年以来的中文文章,核心话题就是世界眼中的中国“大国形象”。文章记录了5年多来刘康所涉及的领域,以当代中国文化为主轴,跨越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多领域,重点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当代中国文化与传媒、西方左翼文化理论与中国、美学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体例上有学术论文、专题报告、专题访谈,还有相当数量的媒体评论文章。文章大致分成三部分,最后附录是几篇媒体专访。
目录
序言
致谢
大国形象与价值观
利益、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中国崛起的全球民意调查
印度民众看中国崛起——亚洲风向标民意调查
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源头与归宿:中国与世界价值体系的思考
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中德关系的价值观基础?
中国的国际观和国际的中国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几点思考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利益至上不能成为外交原则
价值观认同是中越相处的最大优势
中国国际话语权背后的价值立场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以暴易暴是人类之殇
伦敦奥运的多元文化与游戏精神
非洲“彩虹”通向何方?
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
国际传播的媒介和中介——中国眼中的西方“中国通”
软实力、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都市
软实力与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战略刻不容缓
打造软实力,先要不说空话
外宣新思维我们要掌握话语权
英美媒体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向各国世博馆学习公共外交
城市国际形象传播,文化先行——上海国际形象实证调查结果及启示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国际化——“中国的国家级难题”
国际都市与国际市民
城市国际化切莫成面子工程
中国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导向
中国文化公共外交要接“地气”
中国在中东的话语权与软实力
骆家辉的美国政客秀
公共外交的双刃剑
中国大战略别围美国转
中国公共外交:讲外国人听得懂的话
中国外交走到十字路口
探索“学者主导、媒体参与、政府支持”的公共外交新模式
文化理论与美学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
从传媒文化看当代中国
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李泽厚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比较文学的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
上海的学术全球化战略机遇
附录:刘康学术专访
学术研究需要问题导向
国民心态的“韬光养晦”更为重要
中国形象的实证调查
让中东“看见”中国
刘康教授访谈
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战略
致谢
大国形象与价值观
利益、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中国崛起的全球民意调查
印度民众看中国崛起——亚洲风向标民意调查
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源头与归宿:中国与世界价值体系的思考
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中德关系的价值观基础?
中国的国际观和国际的中国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几点思考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利益至上不能成为外交原则
价值观认同是中越相处的最大优势
中国国际话语权背后的价值立场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以暴易暴是人类之殇
伦敦奥运的多元文化与游戏精神
非洲“彩虹”通向何方?
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
国际传播的媒介和中介——中国眼中的西方“中国通”
软实力、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都市
软实力与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战略刻不容缓
打造软实力,先要不说空话
外宣新思维我们要掌握话语权
英美媒体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向各国世博馆学习公共外交
城市国际形象传播,文化先行——上海国际形象实证调查结果及启示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国际化——“中国的国家级难题”
国际都市与国际市民
城市国际化切莫成面子工程
中国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导向
中国文化公共外交要接“地气”
中国在中东的话语权与软实力
骆家辉的美国政客秀
公共外交的双刃剑
中国大战略别围美国转
中国公共外交:讲外国人听得懂的话
中国外交走到十字路口
探索“学者主导、媒体参与、政府支持”的公共外交新模式
文化理论与美学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
从传媒文化看当代中国
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李泽厚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比较文学的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
上海的学术全球化战略机遇
附录:刘康学术专访
学术研究需要问题导向
国民心态的“韬光养晦”更为重要
中国形象的实证调查
让中东“看见”中国
刘康教授访谈
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战略
大国形象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