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6/24/9787806724828.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元代书坛上,与无虑孟頫齐名、并称“二雄”的书法家,即鲜于枢。 鲜于枢(一二五六—一三○一),字伯机,号困学山民,虎林隐史、直寄老人等。河北渔阳(今河北蓟县)人,居杭州。至元间,官江浙长省都事。公卿入词翰,屡荐入馆阁,不果用。官至太常寺典簿。晚年于西湖虎林营一室曰困学斋,闭门谢客,不问俗事,调琴作书,鉴赏古玩,以研读终其生。 元代书法是以法古、复归为其时代特征的。它与宋代书法融合晋、唐,倡导“尚意”书风不同,提倡的是全面回归晋、唐。这股复归大潮的掀起,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无关系。一方面,蒙古统治者为了弥补其苍白的文化历史缺陷,不得不采取一些怀柔的策略,使汉文化有了逐渐渗透的历史可能;另一方面,汉人书法家为了使古老的书法艺术不至于默默无闻而中断,本能地提出了复归晋唐的口号,以抗争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鲜于枢的书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 鲜于枢的书法根植于传统,他与赵孟頫一样,都提倡以古为新,从魏、晋、唐诸家那里汲取艺术养料。他对传统用功之勤,就连赵孟頫也慨叹:“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鲜于枢尤以行草书见长,其“落笔不拘,而点画所至,皆有意态,使人观之不厌。不若今人未识欧、虞,迳造颠、素,其散漫连延之势,终为飞蓬蔓草而已”(明吴宽《匏翁家仇集》)。 《翰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鲜于枢行草作品中的代表作。此卷纸本,纵四八点六厘米,横五三三点三厘米。开首残缺一○八字。卷前有明王穉登隶书引首及清王澍题签,后有明王穉登、宋珏题跋。据王穉登跋称,此卷曾为明赵宦光所藏,后经清缪曰藻、曾燠递藏。 欣赏此卷书法,能感觉到一种挺拔昂扬的恢宏气度渗透于字里行间。尽管作者自云因笔不应手,经四五易始成,然运笔劲峭,气势如一,无瑕可寻。恰如民国书家狄平子跋语所云:“正因此,故而愈见结构之精、用笔之佳。虽入墨而笔峰便散,然能操纵如意,能使笔墨而不为笔墨所使,即此一点,为明清人所不能及,更非伪造摹仿者所能梦见。”“能使笔墨而不为笔墨所使”,这是一种何等的功力和境界!它充分反映了作者倜傥磊落、才高不凡的雄豪气格和扎实深厚、出入规矩的传统功底。联系到史载鲜于枢的“胆”力用笔和“见二人换车行淖泥中,遂悟笔法”的传说,更能体会到,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家,鲜于枢的学书经验对后世不无启迪。
目录
元鲜于枢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