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目录
卷头语
一 从政社分开说开去
新华社的一则报道
存在了27年的公社
有关人民公社的几种评说
值得探索的缘由
二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思路
实践和理论的反差
直接过渡的试验
间接过渡的探索
三、 建国前夕的构想
基本出发点
最初的设想
合作社经济的性质
由供销合作推进生产合作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四 土改后的新问题
深刻的社会改革
生产力的初步解放
小农经济的自然发展趋势
五、 关于“山西批语”的是非
严重的忧虑
不同意见的萌发
否定农民私有基础的主张
刘少奇的批语
历史的是非曲直
六 第一个互助合作决议的着眼点
毛泽东的决策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步
第一次互助合作高潮
七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规划
国内的主要矛盾
15年要建立的社会主义
农业改造的规划
八 “确保私有”、“四大自由”的真谛
对“确保私有”的批评
华东、中南的两个布告
邓子恢出掌中央农村工作部
第一次纠正急躁冒进
保护私有权与改变私有制的辩证统一
毛泽东的视角
九 工业化起步后的矛盾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苏联历史上出现的矛盾
中国1953年面临的选择
十 重点由互助转向合作
可以“走直路”
一次带转折性的会议
1954年的办社热潮
十一 “生产力起来暴动”
合作与统购并进
农民杀猪宰牛
再一次纠正冒进
浙江“砍社”真相
十二 第一场反“右倾”
毛泽东认识的变化
批“小脚女人”
六中全会上的重要发言
农村工作部的检讨
26年后的评说
十三 “高潮”的兴起和效应
反“右倾”中的心态
上下左右的合力
1955年“高潮”的效应
十四 拉牛退社风潮
一波未平一波起
农民闹社退社
两类矛盾
十五 “八大”以后的新政策
“以苏为鉴”
初步整顿
所有制关系的调整
十六 社会主义大辩论
毛泽东分析思想动向
农村两条道路大辩论
第一次“包产到户”的夭折
十七 由后右派到反反冒进
经济建设的两种方针
毛泽东批反冒进
15年赶超英国
十八 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全民讨论“40条”
鼓干劲修水利
苦战三年改变面貌
十九 小社并大社的兴起
农业社规模的起落
“大社的优越性”
1958年春的战略部署
二十 还是人民公杜好
想象中的农村乌托邦
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
走向共产主义的“金桥”
二十一 陷入空想的实践
一轰而起的公社化热潮
狂热的“五风”
共产主义空想的破产
二十二 从纠编到突破
在框架内的首次退却
面对沉重现实再度退却
集体还是单干的迷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十三 四十年后话缘由
被教条化了的经典
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不断上纲的党内斗争
后记
卷头语
一 从政社分开说开去
新华社的一则报道
存在了27年的公社
有关人民公社的几种评说
值得探索的缘由
二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思路
实践和理论的反差
直接过渡的试验
间接过渡的探索
三、 建国前夕的构想
基本出发点
最初的设想
合作社经济的性质
由供销合作推进生产合作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四 土改后的新问题
深刻的社会改革
生产力的初步解放
小农经济的自然发展趋势
五、 关于“山西批语”的是非
严重的忧虑
不同意见的萌发
否定农民私有基础的主张
刘少奇的批语
历史的是非曲直
六 第一个互助合作决议的着眼点
毛泽东的决策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步
第一次互助合作高潮
七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规划
国内的主要矛盾
15年要建立的社会主义
农业改造的规划
八 “确保私有”、“四大自由”的真谛
对“确保私有”的批评
华东、中南的两个布告
邓子恢出掌中央农村工作部
第一次纠正急躁冒进
保护私有权与改变私有制的辩证统一
毛泽东的视角
九 工业化起步后的矛盾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苏联历史上出现的矛盾
中国1953年面临的选择
十 重点由互助转向合作
可以“走直路”
一次带转折性的会议
1954年的办社热潮
十一 “生产力起来暴动”
合作与统购并进
农民杀猪宰牛
再一次纠正冒进
浙江“砍社”真相
十二 第一场反“右倾”
毛泽东认识的变化
批“小脚女人”
六中全会上的重要发言
农村工作部的检讨
26年后的评说
十三 “高潮”的兴起和效应
反“右倾”中的心态
上下左右的合力
1955年“高潮”的效应
十四 拉牛退社风潮
一波未平一波起
农民闹社退社
两类矛盾
十五 “八大”以后的新政策
“以苏为鉴”
初步整顿
所有制关系的调整
十六 社会主义大辩论
毛泽东分析思想动向
农村两条道路大辩论
第一次“包产到户”的夭折
十七 由后右派到反反冒进
经济建设的两种方针
毛泽东批反冒进
15年赶超英国
十八 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全民讨论“40条”
鼓干劲修水利
苦战三年改变面貌
十九 小社并大社的兴起
农业社规模的起落
“大社的优越性”
1958年春的战略部署
二十 还是人民公杜好
想象中的农村乌托邦
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
走向共产主义的“金桥”
二十一 陷入空想的实践
一轰而起的公社化热潮
狂热的“五风”
共产主义空想的破产
二十二 从纠编到突破
在框架内的首次退却
面对沉重现实再度退却
集体还是单干的迷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十三 四十年后话缘由
被教条化了的经典
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不断上纲的党内斗争
后记
林蕴晖(1932~ ),江苏丹阳人,国防大学教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