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对张岱年的学术道路选择产生了直接影响。1928年,张岱年考入清华大学,旋即退学,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被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时,因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七·七”事变以后,清华大学南迁,他滞留北京,闭门著书。1943年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聘为哲学讲师。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回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1951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本书按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研究三个部分来选编,各部分的内容则以写作或发表的时间序。这种编排的好处是把张先生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国学大师所取的主要学术成果更集中地展示给读者,由于篇幅所限,本选集只收入张先生在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论文,而其专著,除了《天人五论》之外,其余只能收入最精要的部分,有些专著《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等则未能收入。为使读者对张先生的一生及其主要学术成果有一综合的认识。
目录
目录
前言
哲学的前途
谭“理”
论外界的实在
关于新唯物论
道德之“变”与“常”
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
生活理想之四原则
哲学思维论(天人五论之一)
知实论(天人五论之二)
事理论(天人五论之三)
品德论(天人五论之四)
天人简论(天人五论之五)
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
论价值与价值观
客观世界与人生理想
我的哲学观
中国哲学大纲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
试论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论心性与天道
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改造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
关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西化与创造
文化通诠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与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
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文化体用简析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评“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评论
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文化发展的辩证法
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中西文化之会通
编者后记
前言
哲学的前途
谭“理”
论外界的实在
关于新唯物论
道德之“变”与“常”
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
生活理想之四原则
哲学思维论(天人五论之一)
知实论(天人五论之二)
事理论(天人五论之三)
品德论(天人五论之四)
天人简论(天人五论之五)
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
论价值与价值观
客观世界与人生理想
我的哲学观
中国哲学大纲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
试论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论心性与天道
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改造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
关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西化与创造
文化通诠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与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
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文化体用简析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评“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评论
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文化发展的辩证法
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中西文化之会通
编者后记
张岱年选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