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古代汉语知识为纲,分语法、词汇、文字、音韵4篇,每篇分若干课,每课包括文选、通俗、练习3部分。
目录
绪论
一、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四、介绍几本古汉语书
语法篇
1.狐假虎威
文选
第一课
2.两小儿辩日
3.齐人有一妻一妾
4.涓蜀梁
5.不龟手之药
1.1实词分类表
1.语法概说表解
通论
1.2虚词分类表
1.3词类活用表
1.4句法总表
1.5特殊语序表
练习
1.荆人涉澭
文选
第二课
2.山木与雁
3.壬登为中牟令
4.鹓?与鸱
5.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6.鲁少儒
7.薛谭学讴
8.田成子游于海
9.王安丰妇常卿安丰
10.鲁丹去中山
2.1事物名词活用如一般性动词
2.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叹词用如一般性动词
通论
2.4关于用如动词的名词的含义
2.3定名结构用如一般性动词结构
2.2方位名词活用如一般性动词
2.5.2〔副词作状语+名词〕
2.5.1〔名词+宾语〕
2.5关于名词用如动词的鉴别
2.5.5〔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2.5.4〔名词+补语〕
2.5.3〔能愿动词+名词〕
2.5.7〔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用如动词〕
2.5.6〔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用如动词〕
2.5.9〔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如动词〕
2.5.8〔所+名词〕
2.6形容词用如一般性动词
2.5.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用如动词〕
2.8代词、副词、叹词用如一般性动词
2.7数词用如一般性动词
练习
1.闻斯行诸
文选
第三课
2.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3.刻削之道
4.赵简主相阳虎
6.巧言、令色、足恭
5.丑妇效颦
8.宋人疑盗
7.诸侯之宝三
9.桓公杀公子纠
10.过江诸人
3.1.1使令式兼语式和使动用法
3.1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用如使动
通论
3.使动、意动和为动
3.1.2动词用如使动
3.1.3形容词用如使动
3.1.4名词用如使动
3.1.5数词用如使动
3.2.2形容词用如意动
3.2.1关于意动用法
3.1.6关于“使动”词的翻译
3.2形容词、名词用如意动
3.2.3名词用如意动
3.2.4关于使动和意动的辨析
3.3.2“替助”式为动
3.3.1什么是为动
3.3动词、名词、形容词用如为动
3.3.4关于为动的鉴别
3.3.3“因、为”式为动
练习
1.陈涉亡秦
文选
第四课
2.攘鸡
3.枭逢鸠
4.薛公劝威王立夫人
5.纪昌学射
6.孔子见盗跖
7.毛遂自荐
4.1.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4.1名词用作状语
通论
4.名词、动词和数词用作状语
4.1.2关于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含义
4.1.4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4.1.3关于普通名词用作状语和普通名词用作主语的辨析
4.1.5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4.2.1动词用作状语
4.2动词用作状语
4.1.6定名结构作状语
4.2.2动宾结构作状语
4.2.4关于动词用作动词谓语的状语与连动式谓语、动词联合式谓语的辨析
4.2.3状动结构作状语
练习
4.3数词用作状语
1.师旷鼓琴
文选
第五课
2.吾闻夔一足,信乎
3.田忌驰逐重射
4.高祖斩丁公
5.齐桓公见小臣稷
6.李陵深践戎马之地
7.毛遂定从
5.1.1基数的特殊表示法
5.1数的特殊表示法
通论
5.数和量的特殊表示法
5.1.2序数的特殊表示法
5.1.3概数的特殊表示法
5.1.4虚数的特殊表示法
5.1.5分数的特殊表示法
5.2关于量的概念
5.1.6倍数的特殊表示法
5.3.2名词+数词
5.3.1数词+名词
5.3物量的特殊表示法
5.3.4数词+者
5.3.3物量词+动词
5.4动量的特殊表示法
练习
1.滕犹可以为善国
文选
第六课
2.桃花源记
3.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
4.不鼓不成列
5.宋公与楚人期
6.当今圣王之起,又将谁须
7.礼运(节选)
6.1.1人称代词指称法表
6.1代词的指称法
通论
6.文言虚词称说表解
6.1.2指示代词指称法表
6.1.3疑问代词指称法表
6.2.1程度副词称说表解
6.2副词的称说法
6.2.2范围副词称说表解
6.2.3时间副词称说表解
6.2.4表数副词称说表解
6.2.5否定副词称说表解
6.2.6语气副词称说表解
6.2.7情态副词称说表解
6.3.1时间介词称说表解
6.3介词称说表解
6.3.2处所介词称说表解
6.3.3原因目的介词称说表解
6.3.4方式介词称说表解
6.3.5人事介词称说表解
6.4.2进层连词称说表解
6.4.1并列连词称说表解
6.4连词称说表解
6.4.3选择连词称说表解
6.4.4顺承连词称说表解
6.4.5转折连词称说表解
6.4.6让步连词称说表解
6.4.7假设连词称说表解
6.4.8因果连词称说表解
6.4.9主从连词称说表解
6.5.1语气助词称说表解
6.5助词称说表解
6.5.2结构助词称说表解
6.5.3音节助词称说表解
6.6叹词称说表解
练习
1.奕秋
文选
第七课
2.画蛇添足
3.晏子不喝罚酒
4.樊迟请学稼
5.田光荐荆轲
6.侯生不轻然诺
7.张玄、王建武相识
8.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9.天下未安未治
10.直臣和背臣
11.阳货欲见孔子
12.苛政猛于虎
7.1人称代词单复数表示法
7.用法特殊的虚词
通论
7.2第三人称代词“之”、“其”的本用与活用
7.3远指、近指同形代词“尔”、“若”、“乃”
7.4.2称美德、少德法
7.4.1称人字、己名法
7.4礼貌式称代
7.4.3称职务、身分法
7.4.4称近地、侍从法
7.4.5礼貌式称代的词性
7.5.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有”
7.5无定代词
7.5.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无”、“毋”、“靡”
7.6谦敬副词
7.7指代性副词
7.8仅独副词
7.9句首语气助词
7.10音节助词
7.11兼词
7.12.1异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
7.12虚词的连用
7.12.2同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
7.12.3同义代词的连用
7.12.4同义副词的连用
7.12.5虚词连用与复音虚词的异同
7.13词头、词尾
练习
1.列子学射
文选
第八课
3.武王不欺
2.赵简子放生
5.子罕不受玉
4.卜妻买鳖
6.君之国中饱
8.失君则不然
7.景公囚阳虎
8.1虚词的一形多类现象
8.用法复杂的虚词
通论
8.2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8.3.1代词的一词多形现象
8.3虚词的一词多形现象
8.3.2副词的一词多形现象
8.3.3介词的一词多形现象
8.3.4连词的一词多形现象
8.3.5助词的一词多形现象
8.3.7词尾的一词多形现象
8.3.6兼词的一词多形现象
8.4.1根据语法特点,辨明词类
8.4怎样确定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具体意义
8.4.2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义
8.4.3基于固有词义,防止臆断
练习
1.鱼之乐
文选
第九课
2.季康子患盗
3.子华使于齐
5.鹬蚌相争
4.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6.楚人学齐语
7.子墨子见王
8.出类拔萃
9.齐桓公好服紫
10.鲁侯养海鸟
11.穿井得一人
12.颜渊死
13.季武子无适子
9.1.2结构助词“之”用在表示时间的分句的主谓之间
9.1.1结构助词“之”用在并列或假设复句1第一个分句的主谓之间
通论
9.1特殊的主谓结构
9.1.4结构助词“之”隐含在充当主谓结构的主语的“其”字里
9.1.3结构助词“之”用在充当大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主谓之间
9.1.5结构助词“之”用在主语和介宾结构之间,组成特殊的主谓结构充当大句的主语或宾语
9.1.6用在独立成句的主谓结构之间的“之”和用在复句的正句主谓之间的“之”都不是结构助词
9.2定语代替定心结构
9.3特殊的双宾语结构
练习
1.画鬼最易
文选
第十课
2.子贡问政
3.絜矩之道
4.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5.鱼,我所欲也
6.刻舟求剑
7.卫人嫁女
8.歧路亡羊
10.1.1“者”字结构的几种主要格式
10.1“者”字结构
通论
10.1.2“者”字结构的意义
10.1.3“者”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10.1.4“者”字结构的特征
10.1.5“者”字结构的性质和“者”字的词性
10.2.1〔所·动词〕
10.2“所”字结构
10.2.2〔所·及物动词·宾语〕
10.2.3〔所字结构·名词〕
10.2.4〔所·介词〕
10.2.5“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10.2.7〔所字结构·者〕
10.2.6〔有(无)·所字结构〕
练习
1.王顾左右而言他
文选
第十一课
2.杞人忧天
3.卜妻为裤
4.抽刀相啖
5.杀骡以活人
6.直躬不受诛
7.每下愈况
11.与表达特定语气有关的一些结构
通论
11.1.1〔以……为……〕
11.1以表达直陈语气为常的结构
11.1.2〔以为〕
11.2.2〔奈何〕、〔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何〕、〔何如〕、〔何若〕
11.2.1〔何为〕、〔奚为〕
11.2以表达疑问语气为常的结构
11.2.3〔孰与〕
11.3.1〔何以(用)……为〕、〔奚以……为〕、〔奚以为〕、〔恶用……为〕、〔何……为〕、〔何以为〕〔安以……为〕、〔曷……为〕
11.3以表达反问语气为常的结构
11.3.2〔何……之有〕、〔何有……〕
11.3.3〔不亦……乎〕
11.4.1〔何……之〕
11.4以表达感叹语气为常的结构
11.4.2〔何其〕
11.5.1〔无乃……乎〕
11.5以表达测度语气为常的结构
11.5.2〔得无……乎〕
练习
2.赵王游于圃中
1.甚矣吾衰也
第十二课
文选
3.强哉矫
4.晏子使楚(一)
5.晏子使楚(二)
6.望洋兴叹
7.痀偻者承蜩
8.晋郑将盟
9.晋平公问叔向
10.管仲束缚
11.士志于道
12.越王问于大夫
13.有好鸥鸟者
14.曹商使秦
15.五十步笑百步
12.1.2关于疑问句谓语的前置
12.1.1关于感叹句谓语的前置
通论
12.古汉语语序
12.1关于谓语的位置
12.1.4关于陈述句谓语的前置
12.1.3关于祈使句谓语的前置
12.2.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位置
12.2关于宾语的位置
12.1.5关于旧体诗词谓语的前置
12.2.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
12.2.4一般句式中介词宾语的前置
12.2.3一般句式中动词的代词宾语的前置
12.2.5宾语提前的标志——“之”、“是”等
12.3.1定语的类别
12.3.关于定语的位置
12.3.2数量性定语和性状性定语的后置
12.3.3定语后置的标志
12.3.4关于与后置定语格式相似的几种结构的辨析
12.4介宾结构的位置
12.4.3〔以·宾〕结构
12.4.2〔于·宾〕结构
12.4.1〔乎·宾〕结构
12.4.5介宾结构提升为主语的一部分
12.4.4其它介宾结构
12.5双宾语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位置
练习
1.得车轭者
文选
第十三课
3.盗亦有道
2.为法之敝
4.南辕北辙
6.事因于世
5.自暴自弃
7.星队木鸣
8.钧是人也
9.不相如耳
10.圣人不期修古
11.仁者无敌
12.凤象何如
13.1.1一般肯定判断句
13.1判断句
通论
13.1.2加强肯定语气的肯定判断句
13.1.4压缩了的判断句
13.1.3否定的判断句
13.1.5表暗喻的判断句
13.1.6带有各种语气词的判断句
13.1.8系词“是”的出现
13.1.7判断句的活用
13.2.2〔动词+于+主动者〕
13.2.1意合法
13.2被动句
13.2.4〔为……所……〕
13.2.3〔见……于……〕
13.3.1什么是特殊的描写句
13.3特殊的描写句
13.2.5介词“被”和动词“被”
13.3.2特殊的描写句与判断句、叙述句的区别
练习
1.甚嚣尘上
文选
第十四课
2.韩厥梦子舆
3.朝三暮四
4.买椟还珠
5.郄雍视盗貌
7.言室满室
6.引婴投江
8.有道而能下士
9.子罕弗受玉
10.人有大臭者
14.2主语的省略
14.1什么是省略
通论
14.省略
14.2.1对话省中的特异现象
14.2.2承前省中的特异现象
14.3.1承前谓语反义省
14.3谓语的省略
14.2.3蒙后省中的特异现象
14.3.2蒙后省
14.5兼语的省略
14.4.2蒙后省中的特殊现象
14.4宾语的省略
14.4.1承前省中的特殊现象
14.6介词“以”、“于”的省略
14.7介词“以”、“为”、“与”、“从”的宾语的省略
14.8分句的省略
练习
1.叶公好龙
文选
第十五课
2.杨布打狗
3.我知种树而已
4.塞翁失马
5.社鼠和猛狗
6.恶在乎忠信之无罪也
7.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8.高祖击布时
9.晏子之御者
10.齐宣王好射
15.1.2连词“而”
15.1.1对称代词“而”
通论
15.常用虚词例释(上)
15.1而(ér)
15.1.3〔而后〕、〔已而〕、〔既而〕等
15.1.5语气助词“而”
15.1.4结构助词“而”
15.2.1疑问代词“何”
15.2何(hé)
15.3.1语气助词“乎”
15.3乎(hū)
15.3.2介词“乎”
15.3.3词尾“乎”
15.4.2副词“乃”
15.4.1代词“乃”
15.4乃(nǎi)
15.5.1人称代词“其”
15.5其(qí)
15.5.3副词“其”
15.5.2指示代词“其”
15.5.4连词“其”
15.5.5词尾“其”
15.6且(qiě)
15.6.1连词“且”
15.6.2副词“且”
15.7然(rán)
15.7.1动词“然”
15.7.2形容词“然”
15.7.3指示代词“然”
15.7.4转折连词“然”
15.7.5承接副词“然”
15.7.6〔然而〕、〔然且〕、〔然则〕、〔然后〕
15.7.7形容词词尾“然”
15.8是(shì)
15.8.1形容词“是”
15.7.8语气词“然”
15.8.3连词“是”
15.8.4〔是以〕、〔是用〕、〔是故〕、〔由是〕
15.8.2近指代词“是”
15.9虽(suī)
15.9.1让步连词“虽”
15.8.5结构助词“是”
15.9.2“虽”作“唯”用
15.9.3〔虽然〕
15.9.4〔虽使〕、〔虽复〕
15.10.2表示概数的助词“所”
15.10.1名词“所”
15.10.3假设连词“所”
15.10所(suǒ)
练习
文选
1.齐人有欲得金者
第十六课
2.郑人买履
3.韩非之死
4.揠苗助长
5.醉翁亭记
6.齐人有好猎者
7.掩耳盗钟
16.1.1兼词“焉”
16.1焉(yān)
16.1.2代词“焉”
16.常用虚词例释(下)
通论
16.2也(yě)
16.2.1句末的“也”
16.1.3语气词“焉”
16.2.2句中的“也”
16.3.1名词“以”
16.3.2动词“以”
16.3以(yǐ)
16.3.3代词“以”
16.3.4介词“以”
16.3.5〔有以〕、〔无以〕
16.3.6连词“以”
16.3.7“以”的其他用法
16.4矣(yǐ)
16.4.1表示直陈语气
16.4.2表示祈使语气
16.5于(yú)
16.5.1介词“于”
16.4.3表示感叹语气
16.5.2〔于是〕
16.6哉(zāi)
16.6.1表示感叹语气
16.7则(zé)
16.6.3表示特指问语气
16.7.1名词“则”
16.6.2表示反问语气
16.7.2连词“则”
16.7.3副词“则”
16.8者(zhě)
16.9.1动词“之”
16.9.2指示代词“之”
16.9之(zhī)
练习
汤可敬(1941- ),益阳师专中文系主任、副教授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