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环境不确定的加剧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蓬勃兴起,全球范围内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积极探索虚拟企业的构建和经营。在我国,虚拟企业也已崭露头角,有越来越多的可观察到的案例。有人预言,虚拟企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组织形式。 无论是虚拟企业的实践还是虚拟企业的理论研究都还是近10余年的事情,人们对虚拟企业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甚少,迫切需要相应的理论加以解释。特别是对虚拟企业的性质、虚拟企业的治理结构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必须给予有说服力的回答。 从研究现状来看,虚拟企业理论尚处初创阶段,人们似乎更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经济学解释较少,留有许多空白。《虚拟企业的性质研究》试图在某些方面弥补目前虚拟企业理论研究的不足,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虚拟企业为什么会存在,边界是如何确定的;二是虚拟企业治理结构怎样。
目录
摘要
1 导论
1.1 为什么要研究虚拟企业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3.1 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1.3.2 整体分析与个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比较分析方法
2 企业组织的起源与演进:历史概观性描述
2.1 经济组织的起源与演进
2.1.1 组织的概念和组织演进的特征
2.1.2 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
2.2 企业组织的起源与演进
2.2.1 企业组织的起源
2.2.2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演进
2.2.3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演进
2.2.4 实体企业的贡献与缺陷
2.3 虚拟企业的兴起
2.3.1 虚拟企业概念的提出
2.3.2 国内外虚拟企业发展状况
2.3.3 虚拟企业兴起的背景和动因
2.4 小结
3 传统企业理论到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性质的文献综述
3.1 企业理论的文献回顾
3.1.1 古典理论对企业的认识
3.1.2 新古典理论对企业的认识
3.1.3 马克思对企业的认识
3.1.4 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性质的解释
3.2 虚拟企业理论的文献回顾
3.2.1 虚拟企业定义的文献回顾
3.2.2 虚拟企业性质的文献回顾
3.3 简要评论
3.4 本文研究的理论起点
3.4.1 交易成本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3.4.2 企业知识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4 虚拟企业的定义与类型
4.1 虚拟企业的定义
4.1.1 对已有定义的分析
4.1.2 虚拟企业的经济学定义
4.1.3 虚拟企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4.2 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市场组织的特征比较
4.2.1 契约特征比较
4.2.2 组织调节特征比较
4.2.3 组织边界特征比较
4.3 虚拟企业的类型
4.3.1 机构虚拟型(或空间虚拟型)
4.3.2 功能(资源)虚拟型
4.3.3 划分虚拟企业类型的意义
4.4 小结
5 虚拟企业的性质
5.1 企业性质的二维性
5.2 虚拟企业:互补性核心知识的虚拟集合体
5.2.1 核心知识的界定
5.2.2 企业层次的知识分工与虚拟企业
5.2.3 知识路径依赖与虚拟企业
5.2.4 知识能力过剩与虚拟企业
5.3 虚拟企业:准市场性企业
5.3.1 中间体组织
5.3.2 准市场性企业
5.3.3 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与虚拟企业的出现
5.4 虚拟企业的效率边界
5.4.1 资产专用性与虚拟企业边界
5.4.2 知识与虚拟企业边界
5.4.3 不确定性与虚拟企业边界
5.4.4 交易频率与虚拟企业边界
5.5 小结
6 虚拟企业的治理结构
6.1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6.2 虚拟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
6.3 虚拟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6.4 虚拟企业共同治理的信任机制
6.4.1 信任是虚拟企业共同治理的基础
6.4.2 信任的要因
6.4.3 信任的类型
6.4.4 建立信任机制的措施
6.5 虚拟企业共同治理的信任保障机制
6.5.1 声誉机制
6.5.2 合同
6.6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1 导论
1.1 为什么要研究虚拟企业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3.1 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1.3.2 整体分析与个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比较分析方法
2 企业组织的起源与演进:历史概观性描述
2.1 经济组织的起源与演进
2.1.1 组织的概念和组织演进的特征
2.1.2 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
2.2 企业组织的起源与演进
2.2.1 企业组织的起源
2.2.2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演进
2.2.3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演进
2.2.4 实体企业的贡献与缺陷
2.3 虚拟企业的兴起
2.3.1 虚拟企业概念的提出
2.3.2 国内外虚拟企业发展状况
2.3.3 虚拟企业兴起的背景和动因
2.4 小结
3 传统企业理论到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性质的文献综述
3.1 企业理论的文献回顾
3.1.1 古典理论对企业的认识
3.1.2 新古典理论对企业的认识
3.1.3 马克思对企业的认识
3.1.4 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性质的解释
3.2 虚拟企业理论的文献回顾
3.2.1 虚拟企业定义的文献回顾
3.2.2 虚拟企业性质的文献回顾
3.3 简要评论
3.4 本文研究的理论起点
3.4.1 交易成本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3.4.2 企业知识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4 虚拟企业的定义与类型
4.1 虚拟企业的定义
4.1.1 对已有定义的分析
4.1.2 虚拟企业的经济学定义
4.1.3 虚拟企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4.2 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市场组织的特征比较
4.2.1 契约特征比较
4.2.2 组织调节特征比较
4.2.3 组织边界特征比较
4.3 虚拟企业的类型
4.3.1 机构虚拟型(或空间虚拟型)
4.3.2 功能(资源)虚拟型
4.3.3 划分虚拟企业类型的意义
4.4 小结
5 虚拟企业的性质
5.1 企业性质的二维性
5.2 虚拟企业:互补性核心知识的虚拟集合体
5.2.1 核心知识的界定
5.2.2 企业层次的知识分工与虚拟企业
5.2.3 知识路径依赖与虚拟企业
5.2.4 知识能力过剩与虚拟企业
5.3 虚拟企业:准市场性企业
5.3.1 中间体组织
5.3.2 准市场性企业
5.3.3 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与虚拟企业的出现
5.4 虚拟企业的效率边界
5.4.1 资产专用性与虚拟企业边界
5.4.2 知识与虚拟企业边界
5.4.3 不确定性与虚拟企业边界
5.4.4 交易频率与虚拟企业边界
5.5 小结
6 虚拟企业的治理结构
6.1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6.2 虚拟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
6.3 虚拟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6.4 虚拟企业共同治理的信任机制
6.4.1 信任是虚拟企业共同治理的基础
6.4.2 信任的要因
6.4.3 信任的类型
6.4.4 建立信任机制的措施
6.5 虚拟企业共同治理的信任保障机制
6.5.1 声誉机制
6.5.2 合同
6.6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虚拟企业的性质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