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现代社会的哲学沉思;社会分化与价值整合等。
目录
引论:“社会”的发现与马克思哲学的出场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回溯
一、多维视野中的“社会”
二、广阔问题域中的“社会”
三、“社会”的多重面相及其丰富内涵
四、回归“社会”的原初理论语境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历史缘起¨
一、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节点
二、“类”与“社会”: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分水岭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生成与嬗变
一、“本真社会”的理想规定
二、“人类社会”的实践之根
三、“现实社会”的具体考察
四、“典型社会”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一、“社会”的历史性:“从抽象到具体”
二、“社会”的整体性:“一个马克思”
三、“社会”的典型性:“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
第三章 现代社会的哲学沉思
第四章 社会分化与价值整合
第四章 哲学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重建
附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述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回溯
一、多维视野中的“社会”
二、广阔问题域中的“社会”
三、“社会”的多重面相及其丰富内涵
四、回归“社会”的原初理论语境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历史缘起¨
一、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节点
二、“类”与“社会”: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分水岭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生成与嬗变
一、“本真社会”的理想规定
二、“人类社会”的实践之根
三、“现实社会”的具体考察
四、“典型社会”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一、“社会”的历史性:“从抽象到具体”
二、“社会”的整体性:“一个马克思”
三、“社会”的典型性:“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
第三章 现代社会的哲学沉思
第四章 社会分化与价值整合
第四章 哲学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重建
附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述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与现代视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