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从国民政府及国民党在重庆统治时期的基本方针政策、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博及军事、经济、党务、社会、文化教育、外交、党派及国共关系等各方面。
目录
目录
序言
第1章 走向大西南
第1节 从南京到重庆
一 迁都决策
二 中枢变迁
三 微妙的国共关系
四 三青团成立
第2节 重庆政府政治方向的变化
一 南岳军事会议
二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三 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
第3节 巩固大后方
一 蒋介石的心态
二 反共波澜与国民精神总动员
三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四 稳定军事战线与二次南岳会议
五 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议
六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第2章 艰难岁月
第1节 汪伪出台
一 扑朔迷离的远东政局
二 日本人眼中的汪精卫
三 汪精卫苦海泛舟
四 日本诱降重庆的“桐工作”
五 汪伪南京政权登场
第2节 国民党加强统治机构
一 轮训党政军骨干
二 训练基层党员
三 普遍推行新县制
第3节 困境中的经济与财政
一 重庆政府的经济难关与财政政策
二 工厂内迁与重建
三 农业政策的表里
四 交通建设
五 外汇、黄金与通货膨胀
第4节 进步与倒退的斗争
一 民主进步力量的壮大
二 “中央提示案”前后
三 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会议
四 无法解决的矛盾
五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
第5节 一次大较量
一 胶着的战局
二 多变的国际局势
三 震惊中外的“新四军事件”
四 二届一次国民参政会前后的斗争
五 爱国民主力量的发展
六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
第3章 两大阵线形成后的中国政局
第1节 太平洋风暴的前夜
一 大西洋宪章与美英苏的联合
二 重庆政府的多重外交
三 陈纳德与美国空军志愿队
四 困难重重的国民党内政
第2节 珍珠港事件与振奋的国民党
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候
二 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
三 进入四强之林的中国
四 史迪威来华
五 国民党军首次入缅作战
六 长沙浙赣之战
七 全国实行《国家总动员法》
第3节 重庆政府的依赖政策
一 重庆政府与美英间的微妙关系
二 蒋史关系的首次危机
三 战争长期化与国民党加速腐化
四 国民参政会三届一次会议
五 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
第4节 国际合作的加强与国民党掀起反共恶浪
一 虚幻的中美中英平等新约
二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三 美英苏加强合作与国民党的反共歪风
第4章 待机西南
第1节 重庆政府的盟国外交
一 宋美龄的美国之行
二 同盟国家的战略决策会议
三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第2节 重庆政府与美国合作的加强
一 美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的成立
二 中美合作所
三 缅北行动与远征军训练
第3节 无法刷新的内政
一 重庆政府刷新内政的措施
二 蒋介石国防建军的设想
三 林森主席逝世
四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
五 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
第4节 待机中的危机
一 重庆政府稳定政局的措施
二 国民党五届十二中全会
三 国民党军豫湘桂大溃败
四 史迪威回国与美蒋关系的调整
第5章 走向胜利的坎坷之路
第1节 1944年的国共谈判
一 西安谈判
二 重庆谈判
三 谈判席外的斗争
四 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
五 赫尔利调处国共关系
第2节 战局转变中的重庆政府
一 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形势
二 中国青年远征军
三 国民党政策与组织机构的调整
第3节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 新年到来之时的国民政府
二 赫尔利再次调处国共关系
三 国民党六全大会的召开
四 国民党六全大会与重庆的现实
五 国民参政会四届一次会议
第4节 抗战胜利的到来
一 抗战胜利前的中国战局
二 雅尔达会议
三 联合国会议
四 莫斯科会谈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五 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第6章 从顶峰上跌落下来
第1节 胜利中的优患
一 对日受降中的斗争
二 国民党的接收灾
三 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第2节 两种抉择
一 重庆谈判两面观
二 民主人士与民主党派的心愿
三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后
四 美蒋合谋反苏反共
第3节 大江东去
一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二 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
三 一江春水别渝州(代结束语)
?M]"x
序言
第1章 走向大西南
第1节 从南京到重庆
一 迁都决策
二 中枢变迁
三 微妙的国共关系
四 三青团成立
第2节 重庆政府政治方向的变化
一 南岳军事会议
二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三 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
第3节 巩固大后方
一 蒋介石的心态
二 反共波澜与国民精神总动员
三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四 稳定军事战线与二次南岳会议
五 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议
六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第2章 艰难岁月
第1节 汪伪出台
一 扑朔迷离的远东政局
二 日本人眼中的汪精卫
三 汪精卫苦海泛舟
四 日本诱降重庆的“桐工作”
五 汪伪南京政权登场
第2节 国民党加强统治机构
一 轮训党政军骨干
二 训练基层党员
三 普遍推行新县制
第3节 困境中的经济与财政
一 重庆政府的经济难关与财政政策
二 工厂内迁与重建
三 农业政策的表里
四 交通建设
五 外汇、黄金与通货膨胀
第4节 进步与倒退的斗争
一 民主进步力量的壮大
二 “中央提示案”前后
三 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会议
四 无法解决的矛盾
五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
第5节 一次大较量
一 胶着的战局
二 多变的国际局势
三 震惊中外的“新四军事件”
四 二届一次国民参政会前后的斗争
五 爱国民主力量的发展
六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
第3章 两大阵线形成后的中国政局
第1节 太平洋风暴的前夜
一 大西洋宪章与美英苏的联合
二 重庆政府的多重外交
三 陈纳德与美国空军志愿队
四 困难重重的国民党内政
第2节 珍珠港事件与振奋的国民党
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候
二 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
三 进入四强之林的中国
四 史迪威来华
五 国民党军首次入缅作战
六 长沙浙赣之战
七 全国实行《国家总动员法》
第3节 重庆政府的依赖政策
一 重庆政府与美英间的微妙关系
二 蒋史关系的首次危机
三 战争长期化与国民党加速腐化
四 国民参政会三届一次会议
五 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
第4节 国际合作的加强与国民党掀起反共恶浪
一 虚幻的中美中英平等新约
二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三 美英苏加强合作与国民党的反共歪风
第4章 待机西南
第1节 重庆政府的盟国外交
一 宋美龄的美国之行
二 同盟国家的战略决策会议
三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第2节 重庆政府与美国合作的加强
一 美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的成立
二 中美合作所
三 缅北行动与远征军训练
第3节 无法刷新的内政
一 重庆政府刷新内政的措施
二 蒋介石国防建军的设想
三 林森主席逝世
四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
五 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
第4节 待机中的危机
一 重庆政府稳定政局的措施
二 国民党五届十二中全会
三 国民党军豫湘桂大溃败
四 史迪威回国与美蒋关系的调整
第5章 走向胜利的坎坷之路
第1节 1944年的国共谈判
一 西安谈判
二 重庆谈判
三 谈判席外的斗争
四 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
五 赫尔利调处国共关系
第2节 战局转变中的重庆政府
一 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形势
二 中国青年远征军
三 国民党政策与组织机构的调整
第3节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 新年到来之时的国民政府
二 赫尔利再次调处国共关系
三 国民党六全大会的召开
四 国民党六全大会与重庆的现实
五 国民参政会四届一次会议
第4节 抗战胜利的到来
一 抗战胜利前的中国战局
二 雅尔达会议
三 联合国会议
四 莫斯科会谈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五 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第6章 从顶峰上跌落下来
第1节 胜利中的优患
一 对日受降中的斗争
二 国民党的接收灾
三 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第2节 两种抉择
一 重庆谈判两面观
二 民主人士与民主党派的心愿
三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后
四 美蒋合谋反苏反共
第3节 大江东去
一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二 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
三 一江春水别渝州(代结束语)
?M]"x
陪都风雨:重庆时期的国民政府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