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明代陕西学者冯从吾以及其代表的关学的学术性著作,全书稿约22万字,作者从冯从吾的心性之学研究入手,强调其不仅对关学有中兴之功,而且继往开来,学术影响后世极远。他的学术反映了朱、王之学互救其失,心学在明末的自我反思与学术转向,进而反映出宋明理学在明末亦开始进入自我完善与自我总结。何睿洁的这部著作在明代关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目录
版权页
目录页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冯从吾其人其书及其为学进路
第一节 冯从吾的生平
一、心学路向的确立
二、初入仕途——心性之学在“外王”层面的展开
三、林居讲学——心性之学在“内圣”层面的提升
四、京师讲学——心性之学在“以学行道”中成熟
第二节 冯从吾的著述
一、著作的著录情况
二、著作的版本情况
第三节 冯从吾的为学进路及其理论建构
一、理论背景
二、归宗孔孟之道
三、笃信良知之学
四、援引主敬工夫
五、甘泉学派的影响
六、对关学学风的继承
七、个性特征及其学术风格
第三章 心性本体论
第一节 关于心性论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要之以体为主
一、冯从吾对心性的界定
二、本源处透彻
第三节 以性善为宗(心性价值论)
一、至善性体
二、性善是先天的
三、冯从吾从至善性体出发的学术批评
第四节 心与理的关系
一、人心不可无主
二、反对“丢过理字言心言性”
三、心与理的统一
第五节 心性论中的几个论题
一、道心与人心
二、未发与已发
三、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
第四章 工夫论和境界论
第一节 内向克己
一、做得工夫然后可复本体
二、重视内在心性修养
三、工夫要落在自家身上
第二节 居敬与主静
第三节 工夫在平时
第四节 工夫与本体合一
第五节 圣人境界
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孔颜乐处
三、“淡而不厌”
四、曾点暮春之乐
第五章 冯从吾在讲学中对心性论的践行
第一节 冯从吾与关中书院
第二节 “以学明道”——冯从吾对宋儒的继承
一、讲学可以“衍道脉而维道运”
二、讲学可以修德
三、学之不讲的后果及原因
第三节 以学做人——冯从吾对心学的实践落实
一、讲学与职业
二、讲学与兵饷、事功
三、讲学与躬行
第四节 以学行道——讲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安身立命之道
一、以讲学存天下之公理是非
二、讲学是一种新型的安身立命之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冯从吾先生年谱简编
附录二 冯从吾及其学术思想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目录页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冯从吾其人其书及其为学进路
第一节 冯从吾的生平
一、心学路向的确立
二、初入仕途——心性之学在“外王”层面的展开
三、林居讲学——心性之学在“内圣”层面的提升
四、京师讲学——心性之学在“以学行道”中成熟
第二节 冯从吾的著述
一、著作的著录情况
二、著作的版本情况
第三节 冯从吾的为学进路及其理论建构
一、理论背景
二、归宗孔孟之道
三、笃信良知之学
四、援引主敬工夫
五、甘泉学派的影响
六、对关学学风的继承
七、个性特征及其学术风格
第三章 心性本体论
第一节 关于心性论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要之以体为主
一、冯从吾对心性的界定
二、本源处透彻
第三节 以性善为宗(心性价值论)
一、至善性体
二、性善是先天的
三、冯从吾从至善性体出发的学术批评
第四节 心与理的关系
一、人心不可无主
二、反对“丢过理字言心言性”
三、心与理的统一
第五节 心性论中的几个论题
一、道心与人心
二、未发与已发
三、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
第四章 工夫论和境界论
第一节 内向克己
一、做得工夫然后可复本体
二、重视内在心性修养
三、工夫要落在自家身上
第二节 居敬与主静
第三节 工夫在平时
第四节 工夫与本体合一
第五节 圣人境界
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孔颜乐处
三、“淡而不厌”
四、曾点暮春之乐
第五章 冯从吾在讲学中对心性论的践行
第一节 冯从吾与关中书院
第二节 “以学明道”——冯从吾对宋儒的继承
一、讲学可以“衍道脉而维道运”
二、讲学可以修德
三、学之不讲的后果及原因
第三节 以学做人——冯从吾对心学的实践落实
一、讲学与职业
二、讲学与兵饷、事功
三、讲学与躬行
第四节 以学行道——讲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安身立命之道
一、以讲学存天下之公理是非
二、讲学是一种新型的安身立命之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冯从吾先生年谱简编
附录二 冯从吾及其学术思想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冯从吾心性之学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