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儒藏》為儒家經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儒家經世做人原則的典籍的叢编。收書時限自先秦至清代結束。
二、《儒藏》精華编為《儒藏》的一部分,選收《儒藏》中的精要書籍。
三、《儒藏》精華編所收書籍,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按《四庫全書總目》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大類、小類基本參照《中國叢書综錄》和《?國古籍善本書目》,於個别處略作調整。凡單書已收人人選的個人叢書或全集者,僅存目錄,並注明互見。出土文獻單列為一個部類,原件以古文字書寫者一律收其釋文文本。韓國、日本、越南儒學者用漢文寫作的儒翠著作,编為海外文獻部類。
四、所收書籍的篇目卷次,一仍底本原貌,不選编,不改编,保持原書的完整性和獨立性。
五、對人選書籍進行簡要校勘。以對校為主,確定内容完足、精確率高的版本為底本,精選有校勘價值的版本為校本。出校堅持少而精,以校正誤為主,酌校異同。校記力求規範、精煉。
六、根據現行標點符號用法,結合古籍標點通例,進行規範化標點。專名號除書名號用角號(《》)外,其他一律省略。
七、對較長的篇章,根據文字内容,適當劃分段落。正文原已分段者,不作改動。千字以内的短文一般不分段。
八、各書卷端由整理者撰寫《校點說明》,簡要介紹作者生平、該書成書背景、主要内容及影響,以及整理時所確定的底本、校本(舉全稱後括注簡稱》及其他有關情況。重複出現的作者,其生乎事蹟按出現順序前詳後略。
九、本書用繁體漢字豎排,小注一律排為單行。
目录
校點說明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春秋穀梁傳注疏》二十卷
春秋穀梁傳注疏序
春秋穀梁傳注疏校勘記序
春秋穀梁注疏隱公卷第一《起元年,盡三年》
春秋穀梁注疏隱公卷第二《起四年,盡十一年》
春秋穀梁注疏桓公卷第三《起元年,盡七年》
春秋穀梁注疏桓公卷第四《起八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莊公卷第五《起元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莊公卷第六 《起十九年至三十二年,盡閔二年》
春秋穀梁注疏僖公卷第七《起元年,盡五年》
春秋穀梁注疏僖公卷第八《起六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僖公卷第九《起十九年,盡三十三年》
春秋穀梁注疏文公卷第十《起元年,盡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文公卷第十一《起九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宣公卷第十二《起元年,終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成公卷第十三《起元年,終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成公卷第十四《起九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襄公卷第十五《起元年,盡十五年》
春秋穀梁注疏襄公卷第十六《起十六年,盡三十一年》
春秋穀梁注疏昭公卷第十七《起元年,盡十三年》
春秋穀梁注疏昭公卷第十八《起十四年,盡三十二年》
春秋穀梁注疏定公卷第十九《起元年,盡十五年》
春秋穀梁注疏哀公卷第二十《起元年,盡十四年》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春秋穀梁傳注疏》二十卷
春秋穀梁傳注疏序
春秋穀梁傳注疏校勘記序
春秋穀梁注疏隱公卷第一《起元年,盡三年》
春秋穀梁注疏隱公卷第二《起四年,盡十一年》
春秋穀梁注疏桓公卷第三《起元年,盡七年》
春秋穀梁注疏桓公卷第四《起八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莊公卷第五《起元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莊公卷第六 《起十九年至三十二年,盡閔二年》
春秋穀梁注疏僖公卷第七《起元年,盡五年》
春秋穀梁注疏僖公卷第八《起六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僖公卷第九《起十九年,盡三十三年》
春秋穀梁注疏文公卷第十《起元年,盡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文公卷第十一《起九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宣公卷第十二《起元年,終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成公卷第十三《起元年,終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成公卷第十四《起九年,盡十八年》
春秋穀梁注疏襄公卷第十五《起元年,盡十五年》
春秋穀梁注疏襄公卷第十六《起十六年,盡三十一年》
春秋穀梁注疏昭公卷第十七《起元年,盡十三年》
春秋穀梁注疏昭公卷第十八《起十四年,盡三十二年》
春秋穀梁注疏定公卷第十九《起元年,盡十五年》
春秋穀梁注疏哀公卷第二十《起元年,盡十四年》
总编纂还有:庞樸、孙钦善、安平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