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陈福康著

分类号:H059

ISBN:978781046813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主要内容简介:打开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会刊《中国翻译》,在每一期第一页上印着的《本刊宗旨》的第一句话,便是“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但是,“译学”一词却很长时期未被中文词典收入。谓予不信,请查大型中文语词工具书——新版《辞海》、《辞源》,乃至台湾版《中文大字典》、日本版《大汉和辞典》等等。这无疑是一种令人惊异的疏忽和遗漏,因为“译学”一词通用已久,没有任何理由排除在词典之外。直到1993年,《汉语大词典》才收入了“译学”一词,但其例句却有问题。①这是否也反映了人们对“译学”(或称“翻译学”)的无知?是否也反映了“译学”至今尚未真正建立,或者说尚未被正式承认这样一种状况?这是耐人寻味的。

目录

目录
七 僧祐论胡汉音义同异
八 彦琮的《辩证论》
九 玄奘的五种不翻
十 道宣批评历代译经
十一 赞宁总结译经理论
十二 少数民族零星译论
十三 传教士的翻译议论
十四 徐光启论翻译与超胜
十五 李之藻请译西洋历法等
十六 杨廷筠呼吁翻译西书
引言
十七 王徵的翻译资用思想
十八 魏象乾的《繙清说》
十九 章末片谈
第二章 晚清明初译学理论
一 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
二 冯桂芬的《采西学议》
三 洋务派的翻译主张
四 傅兰雅论科技翻译
五 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
六 康有为的翻译思想
第一章 中国古代译学理论
七 梁启超对译学的重大贡献
八 严复杰出的译论建树
九 林纾的翻译理论
十 张元济论翻译
十一 蔡元培论译学
十二 高凤谦《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
十三 罗振玉的《译书条议》
十四 王国维论哲学著作翻译
十五 周桂笙、徐念慈的译论
十六 周氏兄弟的译论
一 最早的译事及零星论述
十七 章士钊《论翻译名义》等
十八 胡以鲁《论译名》
十九 胡怀琛论译诗
二十 章末片谈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译学理论
一 胡适、刘半农的翻译论
二 罗家伦、傅斯年的翻译论
三 郑振铎的译论贡献
四 茅盾的译论贡献
五 蒋百里借鉴西方译史
二 支谦的佛经译论开篇
六 朱自清论译名和译诗
七 郭沫若的翻译理论
八 郁达夫论“学、思、得”
九 成仿吾论译诗
十 闻一多论译诗
十一 邹韬奋的翻译论
十二 鲁迅对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十三 瞿秋白的译论贡献
十四 曾虚白论神韵与达
十五 陈西滢论形似、意似、神似
三 道安论五失本三不易
十六 林语堂的《论翻译》
十七 朱生豪、朱文振谈翻译
十八 艾思奇的《翻译谈》
十九 贺麟的《论翻译》
二十 陈康论哲学著作翻译
二十一 朱光潜的《谈翻译》
二十二 金岳霖论译意与译味
二十三 章末片谈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译学理论
一 董秋斯论翻译理论建设
四 鸠摩罗什论西方辞体
二 焦菊隐论翻译批评和直译
三 茅盾的纲领性报告
四 老一辈革命家谈翻译
五 傅雷的翻译观
六 周作人的译论新贡献
七 五六十年代其他译论家
八 钱钟书的译学贡献
九 旅居海外的翻译理论家
十 香港、台湾的翻译研究
十一 姜椿芳论新时期翻译
五 慧远主张厥中之论
十二 黄龙的《翻译学》
十三 七八十年代译学概况
十四 章末片谈
余话
翻译文论参考篇目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序(胡孟浩)
从《中国译学理论史稿》的出版看我国的译论研究(赵秀
后记
六 僧睿论翻译名实问题
w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