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资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
研究”的最终成果,按照项目研究计划分三部分安排篇章结构,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劳资关系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有三
个问题。一是劳资关系何以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性经济关系;二是市场经济中
劳资关系演化国际经验的总结;三是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做政治经济
学的分析,讨论了劳资关系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当代中
国劳资关系状况的全面分析(第五章到第九章),内容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板
块。前三章从不民角度对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状况作立体的描述,讨论了当前
劳资关系“趋紧”的方方面面;后两章利用可得到的数据,对当前劳资关系
状况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数量或数理分析。其中第八章用经济增长与劳资
争议的相关数据,讨论劳资关系的倒u形曲线在我国是否存在的问题。第九
章讨论我国当前劳资协调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当前劳资协调与
技术进步已经呈现正相关关系。第三部分是关于如何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讨
论(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前三章分析了劳资和谐的三个现实障碍:城乡二元
经济和农民工制度,劳动成本优势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以及地方政府的增
长锦标赛对劳资关系的负面影响。第十三章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个系统的解决
方案,要点是:(1)在转换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化解劳资
矛盾;(2)在继续推进公有制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实现
劳资和谐;(3)通过改革政府体制,改善政府管理,渐进地有序地接近劳资
和谐目标。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劳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还不能“超越资本”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探讨
第三节 中国经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第四节 本书研究对象释义
第五节 对抗还是和谐:马克思主义面临挑战
第二章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劳资关系紧张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第二节 劳资关系转型时期(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
第三节 劳资关系趋缓时期(20世纪初期以后)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劳资关系——韩国和印度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劳资关系——共性与特性
第二节 韩国劳资关系
第三节 印度劳资关系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劳资关系演化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发达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第二节 相对剩余价值数量变动的长期趋势
第三节 劳动力商品质量变动及其对劳动力价值的影响
第四节 城市化加速期的矛盾与冲突
第五节 城乡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再思考
第五章 我国劳资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1949—1978)
第二节 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劳资关系(1978—1992)
第三节 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劳资关系(1992—20C)4)
第四节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资关系(2004年至今)
第六章 中国劳资关系多样性的立体图景
第一节 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劳资关系
第二节 不同就业形式下的劳资关系
第三节 市场结构与产业层次差异对劳资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 劳资关系的演化及演化路径差异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当前劳资关系趋紧的种种表现
第一节 劳动条件
第二节 劳动报酬
第三节 劳动保障
第四节 劳动者权利与劳动者组织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劳资关系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四节 结论
第九章 劳资关系与技术进步
第一节 工资变动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 对实证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论证
第三节 技工短缺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第四节 结合中国相关特征事实的进一步思考
第十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一:城乡二元经济与农民工制度
第一节 当前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
第二节 劳动力价值理论与农民工工资决定
第三节 农民工二元生存形态的制度原因
第四节 农民工制度的利与弊
第五节 取消农民工制度的实际困难
第十一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二:成本优势与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全球背景
第二节 企业低利润与工人低工资的恶性循环
第三节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
第十二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三:增长竞赛中的政府行为
第一节 政府的增长竞赛及其对劳资关系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增长竞赛的制度根源
第三节 增长竞赛的利弊分析
第四节 趋利避害的可能性与艰巨性
第五节 下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走向劳资和谐
第一节 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劳资关系转型的关键
第三节 劳资和谐: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
第四节 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公有经济是实现劳资和谐的保障
第五节 正确发挥政府作用,逐步实现和谐目标
第六节 结束语
附表 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还不能“超越资本”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探讨
第三节 中国经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第四节 本书研究对象释义
第五节 对抗还是和谐:马克思主义面临挑战
第二章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劳资关系紧张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第二节 劳资关系转型时期(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
第三节 劳资关系趋缓时期(20世纪初期以后)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劳资关系——韩国和印度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劳资关系——共性与特性
第二节 韩国劳资关系
第三节 印度劳资关系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劳资关系演化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发达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第二节 相对剩余价值数量变动的长期趋势
第三节 劳动力商品质量变动及其对劳动力价值的影响
第四节 城市化加速期的矛盾与冲突
第五节 城乡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再思考
第五章 我国劳资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1949—1978)
第二节 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劳资关系(1978—1992)
第三节 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劳资关系(1992—20C)4)
第四节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资关系(2004年至今)
第六章 中国劳资关系多样性的立体图景
第一节 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劳资关系
第二节 不同就业形式下的劳资关系
第三节 市场结构与产业层次差异对劳资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 劳资关系的演化及演化路径差异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当前劳资关系趋紧的种种表现
第一节 劳动条件
第二节 劳动报酬
第三节 劳动保障
第四节 劳动者权利与劳动者组织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劳资关系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四节 结论
第九章 劳资关系与技术进步
第一节 工资变动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 对实证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论证
第三节 技工短缺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第四节 结合中国相关特征事实的进一步思考
第十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一:城乡二元经济与农民工制度
第一节 当前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
第二节 劳动力价值理论与农民工工资决定
第三节 农民工二元生存形态的制度原因
第四节 农民工制度的利与弊
第五节 取消农民工制度的实际困难
第十一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二:成本优势与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全球背景
第二节 企业低利润与工人低工资的恶性循环
第三节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
第十二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三:增长竞赛中的政府行为
第一节 政府的增长竞赛及其对劳资关系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增长竞赛的制度根源
第三节 增长竞赛的利弊分析
第四节 趋利避害的可能性与艰巨性
第五节 下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走向劳资和谐
第一节 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劳资关系转型的关键
第三节 劳资和谐: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
第四节 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公有经济是实现劳资和谐的保障
第五节 正确发挥政府作用,逐步实现和谐目标
第六节 结束语
附表 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