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系著名学者陶东风的博客文章精选,内容主要为对当下的娱乐、文化、文学、教育等社会现象进行独到而又深邃的现场评说,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意识,很有社会意义。
目录
序作为公共评论的博客写作
娱乐直击
警惕流行歌曲中的种族主义
大片·暴力·道德底线
悼春晚
谁病得比杨丽娟还重?
炫富广告和“9·11”
被规划的休闲
就粉丝经济答《嘹望》记者问
“艳照门”事件显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
不要希望明星成为道德模范
高科技时代的人权更脆弱
人面不知何处去,歌声依旧在人间
傻乐与娱乐文化的堕落
告别权谋文化,回归简单生活
文化透视
文化发展怎能如此“落实”?
网络伦理与青少年亚文化
我看庄子
艺术家需要资格证书吗?
被历史热遗忘的历史
于丹是个什么样的“布道者”?
于丹的食利者的快乐哲学
文化大发展不等于儒家文化大复兴
所谓文物保护应该是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文化标志城的合法性来自哪里?
分裂的一代
再说“大话”、“无厘头”
《渴望》与中国特色的电视剧模式的确立
“和谐盛世”说“山寨”
有一种矫情叫“我不高兴”
想当“老大”好好干,别嚷嚷
公民文化与人文理念
有感于国学进入选秀时代
我看“大国学”
社会忧思
权力+拜金=王宝森
照原样活着
到底是什么决定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政府高官为何总被诈骗犯“绑架”?
记住“非典” 抵抗遗忘
黑砖窑事件: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极恶
专家误国论和专家救国论一样荒谬
禁止擅自报道突发事件谁最高兴?
诚信社会建设与政府的责任
为什么要讲和谐社会
行使参与权利,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应该建立“汶川地震纪念馆”
不要让善行变成一种无奈或表演
断子绝孙的时代快要到了吗?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爱国的分寸:读鲁迅《内外》有感
平淡心看“中南海”商标
有感于赖昌图的答记者问
浅议“红”与“黑”的关系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换一个思路思考房价问题
教育病象
凸显价值性:帮助学生“精神成人”
高校改革与填表教授
以人为本还是以楼为本?
这样的教学评估怎么得了?
大学的气场
如此匿名评审形同虚设
对教授“走穴”不能一概而论
漫议高校教师收入
谢泳事件:欣喜之后的反思与担忧
我看中学语文课本的选文标准
高考语文试题不能违背平民教育理念
也谈减负
公民教育应该告别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
院士的评选标准到底是什么?
哲学与政治之间
内地学术界抄袭剽窃为何频频发生?
警惕大学生就业率造假的严重道德后果
如何创建一流大学?
如何理解大学的去行政化
思想利刃
批判的知识分子: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
思想领域的多元与宽容是有限度的吗?
众声喧哗总比鸦雀无声强
你为什么妨碍我作恶?
大众传播与新公共性的建构
公共性的毹机
没有忧伤记忆的生活值得追求吗?
读书与读短信
投机:一种自觉的择错行为
从虚无主义到纵欲一享乐主义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如此犬儒?
我们为什么而无聊?
世俗永恒:我们急需建立的世界观
从虚假的理想主义到犬儒的现实主义
为什么喜欢发短信而不喜欢打电话?
如何对待自己民族的罪恶
《七十年代》与破碎的七十年代
余秋雨的不忏悔与80后的不懂“文革”
解读2009年官员“雷语”前十名
80后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什么叫“活得有尊严”?
见证自己的污点言行与重获做人尊严
文学把脉
中国文学已进入装神弄鬼时代
就玄幻文学等问题答《中华读书报》记者问
架空的文学和架空的一代人
韩寒的粉丝为什么喜欢骂人:“韩白之争”再认识
回顾“玄幻门”事件兼谈网络伦理问题
拒绝遗忘:文学与记忆
中国文学进人去精英化时代
把装神弄鬼进行到底?
公共参与能力的培养与文学的复兴
网络文学写作应更节制:答《中国周刊》记者问
这一次我坚决站在韩寒一边
在什么意义上谈论文学公共性?
作家“倒下去”,“写手”站起来:新时期文学30年
作为公共媒介事件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最大危机是与传统文化的断裂吗?
什么是中国自己的问题?
什么是文学理论?
“过日子”时代的大众阅读
情系丹崖山(代后记)
博言天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