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天文仪器制造与水利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本书讨论其历史背景、家学渊源与师友情谊,由对其科学技术成果的深入分析,论述其重视科学实践,重视数学的运用,追求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追求综合效益的实现等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善于继承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并对其历史地位和对国内外的影响进行评价。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时代、生平及师友
一 少年时代
二 紫金山时期
三 在水利与天文仪器领域初露锋芒
(一) 邢台城北治水
(二) 宝山漏的制作
四 驰聘在水利工程天地
(一) “水利六事”
(二) 西夏治水
(三) 中兴至东胜漕运与金口河工程
(四) 对黄河孟门以东的考察及其他
(五) 对冀鲁水系的考察与水驿的建立
五 攀登天文历法的高峰——前期
(一) 历法改革的背景
(二) 制定新历法的核心组织安排与人才的调集
(三) 天文仪器的制作与太史院的建立
(四) 观测与研究工作的展开
(五) 授时历的初成与颁行
六 攀登天文历法的高峰——后期
(一) 授时历初成后的人事变迁
(二) 天文仪器制作与测验工作的继续进展
(三) 历法改革成果的整理与编纂
七 又回到水利工程天地:通惠河工程及其他
八 再创仪象制作之业绩与晚年之谜及其他
(一) 再创仪象制作之业绩
(二) 晚年之谜
(三) 郭守敬的后人
第二章 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天文仪器制作的技术思想及太史院的设计
一 测验之器莫先仪表
二 天文仪器制作的技术思想
(一) 天文观测仪器系列:简仪、圭表、景符、窥几与仰仪——一仪多用、简便与准确
(二) 计时仪器系列:丸表、赤道式日晷、星晷定时仪、宝山漏、行漏、大明殿灯漏、柜香漏与屏风香漏——简便、实用、自动化与艺术化
(三) 天象演示仪器系列:玲珑仪、证理仪、日月食仪、浑象与水浑莲运浑天漏——一仪多用、自动化
(四) 安置、校正仪器系列:正方案、悬正仪与座正仪——简便、有效
三 太史院的设计思想
第三章 历法莫先测验与继之以密算: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一 历之本在测验——先之以精测
(一) 晷影测量、冬至时刻与回归年长度的测定:多组测算法与“以取数多者为定”的原则
(二) 冬至点位置测量:多种测量方法的运用与拟合
(三) 闰应、转应、交应、合应、历应等的测定:多次测量与多种测量的综合
(四) 四海测验:对历法普适性的追求
(五) 恒星位置测量:更精细与更全面系统
(六) 回归年长度古大今小法和日月交食法:接受古今实际天象的检验
二 继之以密算——以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拟合天体的运行
(一) 实测历元法、万分法与定朔法的采用:不人为附会,为得自然而革新
(二) 三次差内插法: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一
(三) 弧矢割圆术: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二
(四) 日食三限与月食五限的算法: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三
(五) 精细的表格计算法及其他:准确与简便的结合
三 其他天文历法思想
(一) 尊重传统、勇于创新的思想及其他
(二) 失行说
(三) 转神与择日吉凶之说
第四章 水利思想
一 从邢台城北治水到建立冀鲁水驿诸工程所反映的水利思想
(一) 造福百姓,服务国家
(二) 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
(三)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经济实惠的原则
(四) 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五) 海拔高度概念的提出及其应用
二 通惠河工程及其所反映的水利思想
(一) 考察调研及初始规划:利国利民
(二) 引水工程——水源的调集、节蓄与引水路线的选定:因势利导
(三) 漕运河渠工程:最佳路线的选定——因旧谋新、另辟蹊径
(四) 渠道广深的设计及坝闸工程:“过舟止水”与“节水以通漕运”
(五) 关于24座坝闸的设置:从初始规划到实地施工的演变
(六) 施工与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七) 漕运、灌溉、供水与环境的综合效益
第五章 历史地位与影响
一 元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
二 明清时期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继承与评述
(一) 明代大统历和天文仪器的复制或仿制
(二) 明清时期的通惠河
(三) 明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
(四) 清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研究与评述
三 授时历与郭守敬所制天文仪器对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影响
(一) 古代朝鲜对授时历的学习、研究及采用
(二) 郭守敬所制天文仪器对古代朝鲜的影响
(三) 授时历对古代日本的影响
四 近现代学者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
(一) 关于授时历和回回历法关系的论争
(二) 西方学者对简仪历史地位的再评论及其他
索引
人名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后记
第一章 时代、生平及师友
一 少年时代
二 紫金山时期
三 在水利与天文仪器领域初露锋芒
(一) 邢台城北治水
(二) 宝山漏的制作
四 驰聘在水利工程天地
(一) “水利六事”
(二) 西夏治水
(三) 中兴至东胜漕运与金口河工程
(四) 对黄河孟门以东的考察及其他
(五) 对冀鲁水系的考察与水驿的建立
五 攀登天文历法的高峰——前期
(一) 历法改革的背景
(二) 制定新历法的核心组织安排与人才的调集
(三) 天文仪器的制作与太史院的建立
(四) 观测与研究工作的展开
(五) 授时历的初成与颁行
六 攀登天文历法的高峰——后期
(一) 授时历初成后的人事变迁
(二) 天文仪器制作与测验工作的继续进展
(三) 历法改革成果的整理与编纂
七 又回到水利工程天地:通惠河工程及其他
八 再创仪象制作之业绩与晚年之谜及其他
(一) 再创仪象制作之业绩
(二) 晚年之谜
(三) 郭守敬的后人
第二章 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天文仪器制作的技术思想及太史院的设计
一 测验之器莫先仪表
二 天文仪器制作的技术思想
(一) 天文观测仪器系列:简仪、圭表、景符、窥几与仰仪——一仪多用、简便与准确
(二) 计时仪器系列:丸表、赤道式日晷、星晷定时仪、宝山漏、行漏、大明殿灯漏、柜香漏与屏风香漏——简便、实用、自动化与艺术化
(三) 天象演示仪器系列:玲珑仪、证理仪、日月食仪、浑象与水浑莲运浑天漏——一仪多用、自动化
(四) 安置、校正仪器系列:正方案、悬正仪与座正仪——简便、有效
三 太史院的设计思想
第三章 历法莫先测验与继之以密算: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一 历之本在测验——先之以精测
(一) 晷影测量、冬至时刻与回归年长度的测定:多组测算法与“以取数多者为定”的原则
(二) 冬至点位置测量:多种测量方法的运用与拟合
(三) 闰应、转应、交应、合应、历应等的测定:多次测量与多种测量的综合
(四) 四海测验:对历法普适性的追求
(五) 恒星位置测量:更精细与更全面系统
(六) 回归年长度古大今小法和日月交食法:接受古今实际天象的检验
二 继之以密算——以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拟合天体的运行
(一) 实测历元法、万分法与定朔法的采用:不人为附会,为得自然而革新
(二) 三次差内插法: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一
(三) 弧矢割圆术: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二
(四) 日食三限与月食五限的算法:密算方法的创新之三
(五) 精细的表格计算法及其他:准确与简便的结合
三 其他天文历法思想
(一) 尊重传统、勇于创新的思想及其他
(二) 失行说
(三) 转神与择日吉凶之说
第四章 水利思想
一 从邢台城北治水到建立冀鲁水驿诸工程所反映的水利思想
(一) 造福百姓,服务国家
(二) 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
(三)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经济实惠的原则
(四) 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五) 海拔高度概念的提出及其应用
二 通惠河工程及其所反映的水利思想
(一) 考察调研及初始规划:利国利民
(二) 引水工程——水源的调集、节蓄与引水路线的选定:因势利导
(三) 漕运河渠工程:最佳路线的选定——因旧谋新、另辟蹊径
(四) 渠道广深的设计及坝闸工程:“过舟止水”与“节水以通漕运”
(五) 关于24座坝闸的设置:从初始规划到实地施工的演变
(六) 施工与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七) 漕运、灌溉、供水与环境的综合效益
第五章 历史地位与影响
一 元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
二 明清时期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继承与评述
(一) 明代大统历和天文仪器的复制或仿制
(二) 明清时期的通惠河
(三) 明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
(四) 清代人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研究与评述
三 授时历与郭守敬所制天文仪器对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影响
(一) 古代朝鲜对授时历的学习、研究及采用
(二) 郭守敬所制天文仪器对古代朝鲜的影响
(三) 授时历对古代日本的影响
四 近现代学者对郭守敬及其科学技术工作的评述
(一) 关于授时历和回回历法关系的论争
(二) 西方学者对简仪历史地位的再评论及其他
索引
人名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后记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Guo Shoujing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