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ramolecular Chemistry: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ssembly of Synthetic Receptors
副标题:无
作 者:刘育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31001641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结合同际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趋势,较系统地介绍合成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的一本专著,全书共分为7章。主要叙述以合成受体的分子识别为基础、分了组装为手段、组装体功能为口标的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包括:(1)超分子化学的概念;(2)超分了体系巾的功能分子设计与合成;(3)分子识别:包括离子客体的受体和分子客体的受体,以及合成受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4)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测定;(5)合成受体的组装及其功能;(6)超分子体系中分子识别的热力学起源。
本书的特点足把作者多年米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外最新文献有机结合的完整叙述。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的教材和研究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超分子化学概述
1.1 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1.2 分子识别的基本概念
1.3 分子组装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第2章 冠状化合物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2.1 冠状化合物的合成
2.1.1 概述
2.1.2 冠状化合物的命名
2.1.3 冠状化合物的合成
2.2 冠醚化合物的分子识别
2.2.1 概述
2.2.2 一般对称性冠醚
2.2.3 低对称性冠醚
2.2.4 臂式冠醚
2.2.5 双冠醚
2.2.6 穴醚
2.2.7 其他类型冠醚
2.3 以冠醚为受体的分子组装
2.3.1 由单一分子形成的组装体
2.3.2 由两种分子形成的组装体
2.3.3 由多种分子形成的组装体
2.3.4 索烃(Catenanes)
2.3.5 轮烷(Rotaxanes)和准轮烷(Pseudorotaxanes)
参考文献
第3章 以环糊精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3.1 环糊精的基本结构特征
3.1.1 环糊精研究的历史背景
3.1.2 环糊精的制备
3.1.3 环糊精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3.2 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3.2.1 6位单取代环糊精的制备
3.2.2 2位和3位单取代环糊精的制备
3.2.3 多取代环糊精的制备
3.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
3.3.1 环糊精包结配位过程中的分子间力相关分析
3.3.2 天然环糊精的包结配位作用
3.3.3 拥有电荷中心的简单修饰糊精的分子识别
3.3.4 拥有生色基的简单修饰环糊精的分子识别
3.3.5 桥联环糊精的分子识别
3.4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模拟酶研究
3.4.1 水解酶的模拟
3.4.2 转氨酶的模拟
3.4.3 核糖核酸酶的模拟
3.4.4 氧化还原酶的模拟
3.4.5 其他类型的人工酶
3.5 以环糊精为受体的分子组装
3.5.1 拥有疏水性取代基环糊精衍生物在溶液和固态中的自组
3.5.2 通过小分子桥在水溶液和固态中的自组装
3.5.3 分子索烃
3.5.4 轮烷与准轮烷
3.5.5 单分子膜和多层膜
3.5.6 其他类型的环糊精组装体
参考文献
第4章 杯芳烃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4.1 杯芳烃的合成与制备
4.1.1 一步合成法
4.1.2 多步合成法
4.1.3 片段缩合法
4.1.4 其他类型杯状化合物的合成
4.1.5 杯芳烃的衍生化
4.2 杯芳烃的构象
4.3 杯芳烃的分子识别和离子识别
4.3.1 对中性分子的识别
4.3.2 对有机阳离子的识别
4.3.3 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
4.3.4 对阴离子的识别
4.4 杯芳烃为受体的分子催化和模拟酶研究
4.4.1 相转移催化
4.4.2 模拟酶
4.5 以杯芳烃为受体的分子组装
参考文献
第5章 其他类型大环化合物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5.1 葫芦脲
5.1.1 分子识别
5.1.2 超分子催化
5.1.3 分子组装
5.2 卟啉和酞菁
5.2.1 分子识别
5.2.2 超分子催化
5.2.3 超分子自组装
……
第6章 超分子体系中分子识别的热力学起源
第7章 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测定
结束语
1.1 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1.2 分子识别的基本概念
1.3 分子组装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第2章 冠状化合物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2.1 冠状化合物的合成
2.1.1 概述
2.1.2 冠状化合物的命名
2.1.3 冠状化合物的合成
2.2 冠醚化合物的分子识别
2.2.1 概述
2.2.2 一般对称性冠醚
2.2.3 低对称性冠醚
2.2.4 臂式冠醚
2.2.5 双冠醚
2.2.6 穴醚
2.2.7 其他类型冠醚
2.3 以冠醚为受体的分子组装
2.3.1 由单一分子形成的组装体
2.3.2 由两种分子形成的组装体
2.3.3 由多种分子形成的组装体
2.3.4 索烃(Catenanes)
2.3.5 轮烷(Rotaxanes)和准轮烷(Pseudorotaxanes)
参考文献
第3章 以环糊精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3.1 环糊精的基本结构特征
3.1.1 环糊精研究的历史背景
3.1.2 环糊精的制备
3.1.3 环糊精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3.2 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3.2.1 6位单取代环糊精的制备
3.2.2 2位和3位单取代环糊精的制备
3.2.3 多取代环糊精的制备
3.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
3.3.1 环糊精包结配位过程中的分子间力相关分析
3.3.2 天然环糊精的包结配位作用
3.3.3 拥有电荷中心的简单修饰糊精的分子识别
3.3.4 拥有生色基的简单修饰环糊精的分子识别
3.3.5 桥联环糊精的分子识别
3.4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模拟酶研究
3.4.1 水解酶的模拟
3.4.2 转氨酶的模拟
3.4.3 核糖核酸酶的模拟
3.4.4 氧化还原酶的模拟
3.4.5 其他类型的人工酶
3.5 以环糊精为受体的分子组装
3.5.1 拥有疏水性取代基环糊精衍生物在溶液和固态中的自组
3.5.2 通过小分子桥在水溶液和固态中的自组装
3.5.3 分子索烃
3.5.4 轮烷与准轮烷
3.5.5 单分子膜和多层膜
3.5.6 其他类型的环糊精组装体
参考文献
第4章 杯芳烃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4.1 杯芳烃的合成与制备
4.1.1 一步合成法
4.1.2 多步合成法
4.1.3 片段缩合法
4.1.4 其他类型杯状化合物的合成
4.1.5 杯芳烃的衍生化
4.2 杯芳烃的构象
4.3 杯芳烃的分子识别和离子识别
4.3.1 对中性分子的识别
4.3.2 对有机阳离子的识别
4.3.3 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
4.3.4 对阴离子的识别
4.4 杯芳烃为受体的分子催化和模拟酶研究
4.4.1 相转移催化
4.4.2 模拟酶
4.5 以杯芳烃为受体的分子组装
参考文献
第5章 其他类型大环化合物为受体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5.1 葫芦脲
5.1.1 分子识别
5.1.2 超分子催化
5.1.3 分子组装
5.2 卟啉和酞菁
5.2.1 分子识别
5.2.2 超分子催化
5.2.3 超分子自组装
……
第6章 超分子体系中分子识别的热力学起源
第7章 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测定
结束语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ssembly of Synthetic Receptors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