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1/20/9787302021421.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有关术语
及定义,可靠性基础数学,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可靠度计算,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机械疲劳强度可
靠性设计,机械摩擦零件的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机械
可靠性优化设计,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等。书中附有计算例题及计算用表。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机械
设计及汽车设计、研究、制造、试验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片断:
可靠性设计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可靠性的分配,它是将系统规定的容许失效概率合理
地分配给该系统的零、部件。在可靠性设计中采用最优化方法进行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是
当前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称为可靠性优化设计。
在可靠性设计中有时采用冗余设计法或贮备法。冗余法或贮备法是在系统中配置作
贮备用的零件或设备,当原用零件或设备出现故障时,贮备件立即替换上去。并联冗余即
并行工作贮备法是使完成同一职能的一批零、部件或设备同时(并行)工作,且当其中某个
或部分失效时,其余的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在系统设计中采用贮备法,可成倍地提
高系统的可靠度。对系统贮备的分配,也广泛地采用最优化方法。
由于在不同领域中可靠性工程所处理的具体问题有所不同,内容也会有差异,但都是
以系统的方法、综合的方法,以长远的眼光来研究问题,不仅重视技术,也重视管理,以取
得系统的最大经济效益和运行的安全可靠为目的。
机械可靠性设计又称为机械概率设计,是可靠性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可靠性工
程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对机械破坏机理认识的日益深化,对机械故障概率资料的逐步累积,以及概率与
统计在机械零件的应力与强度分析方面的应用等等,都为机械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实践经验,使可靠性理论的应用扩展到结构设计、强度分析、疲劳研究等方面。断裂力
学分析中引入可靠性理论,形成一个称为概率断裂力学的分支。它是用概率统计的理论和
方法分析带裂纹材料或机械零件发生断裂的一种工程方法。
在采用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时,不能预测零部件在运行中破坏的概率,一是
因为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载荷、材料性能等数据,是它们的平均值,没有考虑数据的分散性。
二是为了保证机械的可靠性,往往对计算载荷、选用的强度等分别乘以各种系数,例如载
荷系数、尺寸系数等,最后还要考虑安全系数。这种传统方法是人们对这些因素的随机变
化所作的经验估计。同时表明由于对这些随机变化情况无法进行精确计算,只好将机械的
尺寸、重量等作经验的但又不精确的放大。即是如此,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用于某些高可
靠性要求的产品设计上,仍不能令人放心。相比之下,采用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所得结果
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在机械可靠性设计中,将载荷、材料性能与强度及零、部件的尺寸,都视为属于某种概
率分布的统计量,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及强度理论,求出在给定设计条件下零、部件
不产生破坏的概率公式,应用这些公式,就可以在给定可靠度下求出零、部件的尺寸。或给
定其尺寸确定其安全寿命。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特点,首先是它采用了可靠度或其它可靠性指标,来确保结构的可
靠性,而传统机械设计是用安全系数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因此,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对
失效可能性的认识和估计都比较合理。其次,机械可靠性设计除引入可靠度或其它可靠性
指标外,还对结构的安全系数作了统计分析,这样得出的安全系数比传统机械设计中的安
全系数更符合实际,因为它已经是与可靠度相联系的安全系数了。从对结构安全性的评价
来看,传统机械设计只有“安全系数”这样一个指标;而机械可靠性设计则有可靠度和安全
系数(指在一定可靠度下)两个指标。
1.2可靠性的定义
人们对于可靠性(Reliability)的一般理解,就是认为可靠性表示元件、组件、零件、部
件、总成、机器、设备、或整个系统等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是否长期可靠,性能是
否长期稳定的特性。这里除了有概率统计等量的概念外,尚包含有预期使用条件,工作的
满意程度,正常工作期间的长短等内容。
最早的可靠性定义由美国AGREE在1957年的报告中提出,1966年美国的MIL-
STD-721B又较正规地给出了传统的或经典的可靠性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为世界各国的标准所引证,我国的GB3187-82给出的
可靠性定义也与此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感到了上述定义的局限性,因为它只反映了
任务成功的能力。于是美国于1980年颁发的MIL-STD-785B按照DODD5000.40指令
(国防重要武器系统采办指令)将可靠性分为任务可靠性和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的定
义:“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反映了产品的执行任务成功的概
率,它只统计危及任务成功的致命故障。基本可靠性的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
的持续时间或概率”。它包括了全寿命单位的全部故障,它能反映产品维修人力和后勤保
障等要求。例加MTBF(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CBF(平均故障间的使用次数)。把可靠
性概念分为两种不同用途的可靠性概念,是美国国防部对可靠性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和对
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我国1988年颁布的军标GJB450-88
就引用这两种新的可靠性定义。
产品的可靠性可用其可靠度(Rehability)来衡量。可靠度是用概率表示的产品的可靠
性程度的。
在可靠性的上述定义中,含有以下因素:
(1)对象
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产品,它是泛指的,可以是元件、组件、零件、部件、总成、机
器、设备,甚至整个系统。研究可靠性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对象。不仅要确定具体的产品,而
且还应明确它的内容和性质。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则不仅包括硬件,而且也包括软
件和人的判断和操作等因素在内。需要以人-机系统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2)使用条件
包括运输条件、储存条件、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湿度、载荷、振动、腐蚀、
磨损等等)、使用方法、维修水平、操作水平等预期的运输、储存及运行条件,对其可靠性都
会有很大影响。
(3)规定时间
与可靠性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关于使用期限的规定,因为可靠度是一个有时间性的定
义。对时间性的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可以是区间(0,t),也可以是区间(t,t)。有时对某
些产品给出相当于时间的一些其它指标可能会更明确,例如对汽车的可靠性可规定行驶
里程(距离);有些产品的可靠性则规定周期、次数等等会更恰当些。
目录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可靠性概论
1.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2可靠性的定义
1.3维修性与广义可靠性及失效
1.4可靠性的尺度
1.4.1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1.4.2失效率,
1.4.3平均寿命
1.4.4寿命方差和寿命均方差(标准差)
1.4.5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和特征寿命
1.4.6有效寿命、更换寿命和筛选寿命
1.4.7维修度等有关尺度
1.4.8有效度
1.4.9系统有效性
1.4.10重要度
1.4.11经济尺度
1.4.12与人为差错有关的可靠性尺度
习题
第2章 概率和统计的概念
.2.1随机事件与统计规律性
2.2母体与样本,样本空间及样本点
2.3事件之间的关系与事件的运算
2.3.1包含与相等
2.3.2事件的和
2.3.3事件的积
2.3.4事件的差
2.3.5事件的互不相容
2.3.6事件的互逆
2.4概率
2.5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
2.5.1互补定理
2.5.2加法定理
2.5.3乘法定理
2.5.4条件概率
2.5.5全要率公式
2.5.6贝叶斯(bayes)公式
2.5.7排列与组合
2.6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2.7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统计的基本概念
2.7.1中心倾向与代表值
2.7.2分散度的性质与尺度
2.7.3随机变量的矩
2.7.4推断与置信度
2.7.5自由度
2.7.6关于秩评定
2.7.7回归与相关
习题
第3章 可靠性理论中常用的几种概率分布
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几种常见的分布
3.1.1(0-1)分布
3.1.2贝努里试验与二项分布
3.1.3泊松(poiss0n)分布
3.1.4几何分布与负二项分布
3.1.5超几何分布
3.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几种常见的分布
3.2.1正态分布
3.2.2截尾正态分布
3.2.3对数正态分布
3.2.4伽玛分布(分布)
3.2.5指数分布
3.2.6威布尔分布
3.2.7i型极值(extreme value type i)分布
3.3抽样分布
3.3.1x分布
3.3.2t分布
3.3.3f分布
习题
第4章 统计推断用图分析法——概率分布的概率纸检验
4.1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1.1正态概率纸的构成原理
4.1.2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2对数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2.1对数正态概率纸的构成原理
4.2.2对数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3威布尔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3.1威布尔概率纸的构成原理
4.3.2威布尔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4极值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5累积失效率图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分布参数的估计与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5.1分布参数的估计
5.1.1分布参数的点估计
5.1.2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5.2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5.2.1一个正态分布的母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5.2.2两个正态分布的母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5.2.3母体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习题
第6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概论
6.1机械可靠性设计与可靠性计划
6.2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特点
6.3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6.4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6.5可靠性设计的统计基础
6.6可靠性水平等级及可靠性经济指标
第7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可靠度计算
7.1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与可靠度的一般表达式
7.2应力分布的确定
7.2.1确定应力分布的步骤
7.2.2用代数法综合应力分布
7.2.3用矩法综合应力分布
7.2.4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确定应力分布
7.3强度分布的确定
7.3.1确定强度分布的步骤
7.3.2用代数法综合强度分布
7.3.3用矩法综合强度分布
7.3.4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确定强度分布
7.4已知应力与强度的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1应力与强度均呈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2应力与强度均呈对数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3应力与强度均呈指数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4应力呈指数(正态)而强度呈正态(指数)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5应力与强度均呈厂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6应力呈伽玛(指数)而强度呈指数(伽玛)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7应力呈正态分布而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8应力与强度均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9极值分布下的可靠度计算
7.5用数值积分法求可靠度
7.6用图解法求可靠度
7.7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求可靠度
7.8随机变量函数的变差系数
习题
第8章 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1安全系数与可靠度
8.2设计参数数据的统计处理与计算
8.3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1受拉零件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2梁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3承受转矩的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4受弯扭联合作用的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习题
第9章 机械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9.1疲劳强度设计参数数据的统计处理与计算
9.1.1疲劳载荷的统计分析方法
9.1.2载荷谱
9.1.3应力与疲劳强度分布参数的近似计算
9.1.4材料疲劳强度的统计分析
9.1.5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的统计特性
9.2s-n及p-s-n疲劳曲线
9.2.1s-n曲线
9.2.2疲劳极限线图
9.2.3p-s-n曲线
9.2.4p-s-n曲线的绘制原理和方法
9.3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分布
9.4机械零件的无限寿命可靠性设计
9.4.1按零件的p-s-n曲线设计
9.4.2按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极限线图设计
9.5机械零件的有限寿命可靠性设计与寿命预测
9.5.1等幅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疲劳寿命与可靠度
9.5.2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与可靠度
9.5.3非稳定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疲劳寿命
9.5.4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的递推法
9.5.5用程序载荷谱估计疲劳寿命
9.5.6疲劳强度设计中的安全系数
习题
第10章 机械摩擦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10.1磨损的基本规律和磨损寿命线图
10.2给定寿命时零件耐磨性的可靠度计算
10.3给定可靠度时零件耐磨寿命的计算
习题
第11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
11.1系统与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1.1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11.1.2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2可靠性预测
11.2.1单元可靠性预测
11.2.2系统可靠性预测
11.3可靠性分配
11.3.1等分配法
11.3.2再分配法
11.3.3相对失效率法与相对失效概率法
11.3.4agree分配法
11.4系统可靠性最优化
11.4.1花费最小的最优化分配方法
11.4.2拉格朗日乘子法
11.4.3动态规划法
11.5故障树分析
11.5.1概述
11.5.2故障树的建立
11.5.3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11.5.4故障树的定量分相
习题
第12章 可靠性试验
12.1概述
12.1.1寿命试验
12.1.2环境试验
12.1.3现场使用试验
12.2寿命试验设计
12.2.1寿命试验的目的
12.2.2寿命试验的分类
12.2.3寿命试验的设计
12.3寿命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参数估计
12.3.1一般分布完全寿命试验的数据处理
12.3.2指数分布截尾寿命试验及参数的点估计
12.3.3.指数分布截尾寿命试验结果的参数区间估计
12.3.4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完全寿命试验的参数估计
12.4加速寿命试验
12.4.1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与类型
12.4.2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设计
12.4.3加速寿命曲线与方程
习题
第13章 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
13.1概述
13.2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1静载荷受拉松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2静载荷受拉紧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3承受轴向变载荷紧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4静载荷受剪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5变载荷受剪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3圆柱螺旋弹簧的可靠性设计
13.3.1圆柱压缩(拉伸)螺旋弹簧静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3.2圆柱压缩(拉伸)螺旋弹簧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4轴的可靠性设计
13.4.1传动轴的可靠性设计
13.4.2转轴的可靠性设计
13.4.3轴的刚度的可靠性设计
13.5圆柱齿轮轮齿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5.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5.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6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
13.6.1滚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
13.6.2滑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
13.7蜗杆-蜗轮传动承载能力的可靠性设计
习题
第14章 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
14.1以可靠度最大为目标的机械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
14.2可靠度为约束条件的机械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
第15章 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5.1机械维修性设计
15.2系统预防维修间隔期的确定
15.2.1按有效度最大原则确定最佳维修间隔期
15.2.2按总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最佳维修间隔期
15.3马尔柯夫过程(markovprocess)
15.4可修复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15.4.1单一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15.4.2两个相同单元并联系统的可利用度
15.4.3两个相同单元旁联系统的可利用度
15.4.4两个不同单元可修复系统的可利用度
15.4.5预防维修系统的可利用度
附录
附表1二项分布表
附表2泊松分布表
附表3负指数分布表
附表4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表5标准正态分布下侧分位数
附表6正态曲线下离均值士个标准差之间的面积
附表7厂分布表
附表8分布下侧分位数
附表9t分布下侧分位数pt(n)≤t(n)
附表10t分布值
附表11f分布表
附表12 存活率(可靠度)估计量
附表13中位秩表
附表14-110%和90%秩置信限
附表14-25%和95%秩置信限
附表14-32.5%和97.5%秩置信限
附表14-40.5%和99.5%秩置信限
附表15柯氏检验的临界值(da)表
附表16柯氏检验统计量d。的极限分布表
附表17系统可靠度同并行工作分枝数、每个分枝的可靠度和
容许失效数的关系
附表18 应力呈正态分布和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失效概率表
附表19应力呈ⅱ型极大值分布、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表
附表20 应力呈i型极大值分布、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表
参考文献
第1章 可靠性概论
1.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2可靠性的定义
1.3维修性与广义可靠性及失效
1.4可靠性的尺度
1.4.1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1.4.2失效率,
1.4.3平均寿命
1.4.4寿命方差和寿命均方差(标准差)
1.4.5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和特征寿命
1.4.6有效寿命、更换寿命和筛选寿命
1.4.7维修度等有关尺度
1.4.8有效度
1.4.9系统有效性
1.4.10重要度
1.4.11经济尺度
1.4.12与人为差错有关的可靠性尺度
习题
第2章 概率和统计的概念
.2.1随机事件与统计规律性
2.2母体与样本,样本空间及样本点
2.3事件之间的关系与事件的运算
2.3.1包含与相等
2.3.2事件的和
2.3.3事件的积
2.3.4事件的差
2.3.5事件的互不相容
2.3.6事件的互逆
2.4概率
2.5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
2.5.1互补定理
2.5.2加法定理
2.5.3乘法定理
2.5.4条件概率
2.5.5全要率公式
2.5.6贝叶斯(bayes)公式
2.5.7排列与组合
2.6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2.7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统计的基本概念
2.7.1中心倾向与代表值
2.7.2分散度的性质与尺度
2.7.3随机变量的矩
2.7.4推断与置信度
2.7.5自由度
2.7.6关于秩评定
2.7.7回归与相关
习题
第3章 可靠性理论中常用的几种概率分布
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几种常见的分布
3.1.1(0-1)分布
3.1.2贝努里试验与二项分布
3.1.3泊松(poiss0n)分布
3.1.4几何分布与负二项分布
3.1.5超几何分布
3.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几种常见的分布
3.2.1正态分布
3.2.2截尾正态分布
3.2.3对数正态分布
3.2.4伽玛分布(分布)
3.2.5指数分布
3.2.6威布尔分布
3.2.7i型极值(extreme value type i)分布
3.3抽样分布
3.3.1x分布
3.3.2t分布
3.3.3f分布
习题
第4章 统计推断用图分析法——概率分布的概率纸检验
4.1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1.1正态概率纸的构成原理
4.1.2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2对数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2.1对数正态概率纸的构成原理
4.2.2对数正态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3威布尔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3.1威布尔概率纸的构成原理
4.3.2威布尔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4极值概率分布的图分析法
4.5累积失效率图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分布参数的估计与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5.1分布参数的估计
5.1.1分布参数的点估计
5.1.2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5.2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5.2.1一个正态分布的母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5.2.2两个正态分布的母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5.2.3母体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习题
第6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概论
6.1机械可靠性设计与可靠性计划
6.2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特点
6.3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6.4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6.5可靠性设计的统计基础
6.6可靠性水平等级及可靠性经济指标
第7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可靠度计算
7.1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与可靠度的一般表达式
7.2应力分布的确定
7.2.1确定应力分布的步骤
7.2.2用代数法综合应力分布
7.2.3用矩法综合应力分布
7.2.4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确定应力分布
7.3强度分布的确定
7.3.1确定强度分布的步骤
7.3.2用代数法综合强度分布
7.3.3用矩法综合强度分布
7.3.4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确定强度分布
7.4已知应力与强度的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1应力与强度均呈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2应力与强度均呈对数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3应力与强度均呈指数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4应力呈指数(正态)而强度呈正态(指数)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5应力与强度均呈厂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6应力呈伽玛(指数)而强度呈指数(伽玛)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7应力呈正态分布而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8应力与强度均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7.4.9极值分布下的可靠度计算
7.5用数值积分法求可靠度
7.6用图解法求可靠度
7.7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求可靠度
7.8随机变量函数的变差系数
习题
第8章 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1安全系数与可靠度
8.2设计参数数据的统计处理与计算
8.3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1受拉零件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2梁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3承受转矩的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3.4受弯扭联合作用的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习题
第9章 机械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9.1疲劳强度设计参数数据的统计处理与计算
9.1.1疲劳载荷的统计分析方法
9.1.2载荷谱
9.1.3应力与疲劳强度分布参数的近似计算
9.1.4材料疲劳强度的统计分析
9.1.5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的统计特性
9.2s-n及p-s-n疲劳曲线
9.2.1s-n曲线
9.2.2疲劳极限线图
9.2.3p-s-n曲线
9.2.4p-s-n曲线的绘制原理和方法
9.3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分布
9.4机械零件的无限寿命可靠性设计
9.4.1按零件的p-s-n曲线设计
9.4.2按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极限线图设计
9.5机械零件的有限寿命可靠性设计与寿命预测
9.5.1等幅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疲劳寿命与可靠度
9.5.2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与可靠度
9.5.3非稳定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疲劳寿命
9.5.4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的递推法
9.5.5用程序载荷谱估计疲劳寿命
9.5.6疲劳强度设计中的安全系数
习题
第10章 机械摩擦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10.1磨损的基本规律和磨损寿命线图
10.2给定寿命时零件耐磨性的可靠度计算
10.3给定可靠度时零件耐磨寿命的计算
习题
第11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
11.1系统与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1.1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11.1.2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2可靠性预测
11.2.1单元可靠性预测
11.2.2系统可靠性预测
11.3可靠性分配
11.3.1等分配法
11.3.2再分配法
11.3.3相对失效率法与相对失效概率法
11.3.4agree分配法
11.4系统可靠性最优化
11.4.1花费最小的最优化分配方法
11.4.2拉格朗日乘子法
11.4.3动态规划法
11.5故障树分析
11.5.1概述
11.5.2故障树的建立
11.5.3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11.5.4故障树的定量分相
习题
第12章 可靠性试验
12.1概述
12.1.1寿命试验
12.1.2环境试验
12.1.3现场使用试验
12.2寿命试验设计
12.2.1寿命试验的目的
12.2.2寿命试验的分类
12.2.3寿命试验的设计
12.3寿命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参数估计
12.3.1一般分布完全寿命试验的数据处理
12.3.2指数分布截尾寿命试验及参数的点估计
12.3.3.指数分布截尾寿命试验结果的参数区间估计
12.3.4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完全寿命试验的参数估计
12.4加速寿命试验
12.4.1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与类型
12.4.2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设计
12.4.3加速寿命曲线与方程
习题
第13章 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
13.1概述
13.2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1静载荷受拉松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2静载荷受拉紧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3承受轴向变载荷紧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4静载荷受剪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2.5变载荷受剪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13.3圆柱螺旋弹簧的可靠性设计
13.3.1圆柱压缩(拉伸)螺旋弹簧静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3.2圆柱压缩(拉伸)螺旋弹簧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4轴的可靠性设计
13.4.1传动轴的可靠性设计
13.4.2转轴的可靠性设计
13.4.3轴的刚度的可靠性设计
13.5圆柱齿轮轮齿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5.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5.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3.6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
13.6.1滚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
13.6.2滑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
13.7蜗杆-蜗轮传动承载能力的可靠性设计
习题
第14章 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
14.1以可靠度最大为目标的机械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
14.2可靠度为约束条件的机械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
第15章 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5.1机械维修性设计
15.2系统预防维修间隔期的确定
15.2.1按有效度最大原则确定最佳维修间隔期
15.2.2按总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最佳维修间隔期
15.3马尔柯夫过程(markovprocess)
15.4可修复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15.4.1单一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15.4.2两个相同单元并联系统的可利用度
15.4.3两个相同单元旁联系统的可利用度
15.4.4两个不同单元可修复系统的可利用度
15.4.5预防维修系统的可利用度
附录
附表1二项分布表
附表2泊松分布表
附表3负指数分布表
附表4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表5标准正态分布下侧分位数
附表6正态曲线下离均值士个标准差之间的面积
附表7厂分布表
附表8分布下侧分位数
附表9t分布下侧分位数pt(n)≤t(n)
附表10t分布值
附表11f分布表
附表12 存活率(可靠度)估计量
附表13中位秩表
附表14-110%和90%秩置信限
附表14-25%和95%秩置信限
附表14-32.5%和97.5%秩置信限
附表14-40.5%和99.5%秩置信限
附表15柯氏检验的临界值(da)表
附表16柯氏检验统计量d。的极限分布表
附表17系统可靠度同并行工作分枝数、每个分枝的可靠度和
容许失效数的关系
附表18 应力呈正态分布和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失效概率表
附表19应力呈ⅱ型极大值分布、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表
附表20 应力呈i型极大值分布、强度呈威布尔分布时的可靠度表
参考文献
机械可靠性设计[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