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Philosophy of Life & Death: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ast
副标题:无
作 者:West
分类号:B086
ISBN:978730105248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其内容包括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西方文学的生死观、世界宗教的生死观、西方哲学的生死观等,书中从哲学的角度对中西方的生死观念进行了分析。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目录
中西生死哲学格言
自序
第一章 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
第一节 面对生死的正面意义:“回应挑战”与“终极成长”
第二节 帮助临终者精神平复
第三节 帮助家属心灵重 建
第四节 如何帮助儿童了解生死
第二章 西方文学的生死观
第三章 世界宗教的生死观
第一节 宗教组成的十要素
第二节 基督教的生死观
第三节 印度教的生死观
第四节 佛教的生死观
第五节 回教的生死观
第四章 西方哲学的生死观
第一节 希腊先苏哲学
第二节 希腊哲学
第三节 近代西方哲学
第四节 当代西方哲学家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也子对生死的看法
第二节 孟子对生死的看法
第三节 荀子的生死观
第四节 易经的生死观
第五节 朱子的生死观
第六节 王阳明的生死观
第六章 道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老子的生死观
第二节 庄子的生死观
第三节 道都经典的生死观
第四节 道教命理数术
第五节 道教民间信仰
第七章 佛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人的来源与归突
第二节 人的定位
第三节 临终者应做的往生方法
第四节 往生后亲人应有的戒律
第五节 如何帮助往生者的灵魂
第六节 灵魂往生后的情形
第七节 从佛经故事看生死轮回
自序
第一章 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
第一节 面对生死的正面意义:“回应挑战”与“终极成长”
第二节 帮助临终者精神平复
第三节 帮助家属心灵重 建
第四节 如何帮助儿童了解生死
第二章 西方文学的生死观
第三章 世界宗教的生死观
第一节 宗教组成的十要素
第二节 基督教的生死观
第三节 印度教的生死观
第四节 佛教的生死观
第五节 回教的生死观
第四章 西方哲学的生死观
第一节 希腊先苏哲学
第二节 希腊哲学
第三节 近代西方哲学
第四节 当代西方哲学家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也子对生死的看法
第二节 孟子对生死的看法
第三节 荀子的生死观
第四节 易经的生死观
第五节 朱子的生死观
第六节 王阳明的生死观
第六章 道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老子的生死观
第二节 庄子的生死观
第三节 道都经典的生死观
第四节 道教命理数术
第五节 道教民间信仰
第七章 佛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人的来源与归突
第二节 人的定位
第三节 临终者应做的往生方法
第四节 往生后亲人应有的戒律
第五节 如何帮助往生者的灵魂
第六节 灵魂往生后的情形
第七节 从佛经故事看生死轮回
The Philosophy of Life & Death: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ast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