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为纲,围绕其产生发展及带来的
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的问题,重点选择了43个专题展开。分为五
个部分: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前
沿与热点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
的思想理论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中国。涉及内容主要是针对现代
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新进展与新问题,联系国际国内思想理论的变化及
社会变革,作出有引导性的论述,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提供相关阅读资
料。本书适用于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及理、工、农、医、哲学、
管理类的博士研究生作参考教材,对其他理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及科学技
术哲学爱好者均有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导言——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思路
第一部分 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专题1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 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及其意义
二、 近代技术革命的产生及其意义
三、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启示
专题2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本质及其关系
一、 近代科学革命的本质及特征
二、 近代技术革命的本质及悖征
三、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专题3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汇流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二、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技术基础
三、 近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作用
专题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新特点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发生标志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
三、 信息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四、 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专题5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
一、 现代科技革命向科学社会主义提出新课题
二、 客观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专题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历史考察
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 生态文明的自觉发展
专题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的现代化
一、 人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进人的现代化
三、 人的现代化是真善美的统一
第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专题8 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 整体与关系
二、 辩证综合的研究方法
三、 辩证法的宇宙观
结语: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的思维
专题9 信息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 信息世界的理论对哲学存在论、演化观和时空观的变革
二、 信息认知科学对哲学认识论的变革
三、 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哲学的新探索
四、 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专题10 网络文化对人类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的影响
一、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 网络文化与人类价值观念多样化
三、 网络文化对国家集权体制和世界霸权主义的消解
四、 网络文化带来的价值困惑和价值冲突
专题11 物理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
一、 20世纪50年代之后物理学的统一之路
二、 新的问题与挑战:从规范场论到超弦理论
专题12 现代宇宙学及其哲学启示
一、 现代宇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 现代宇宙学的基本内容
三、 现代宇宙学与哲学
专题13 生命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一、 生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 关于生命起源和“生与死”问题的研究
三、 生命科学技术中的社会哲学问题
四、 生命科学技术中的道德哲学问题
专题14 交叉科学与交叉科学研究
一、 交叉科学及其分类
二、 “跨学科学”研究
三、 交叉科学研究(IDR)的途径
四、 交叉科学研究的方法
专题15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创造性思维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促进创造性思维产生和发展
二、 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三、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四、 创造性思维推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
专题16 现代科技革命下的技术创新
一、 从创新理论到技术创新
二、 国家创新体系是技术创新的保证
三、 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
专题17 科学精神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一、 自然科学的桂冠: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二、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 诺贝尔科学精神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
专题18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负面效应
专题19 高技术引发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一、 高投入、高回报与社会公正
二、 知识生产商品化与社会信任
三、 高风险与社会安全
专题20 现代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演化的历史及其基本关系
二、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性思考
三、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实践尝试
专题21 现代科技革命与军事变革
一、 现代科技革命与军事技术
二、 现代科技革命与作战方式
三、 现代科技革命与现代战争
四、 现代科技革命与军队建设
专题2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科技管理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为科学技术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科学技术管理的机制
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科学技术管理提出新问题
专题23 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
一、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二、 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 经济全球化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四、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对策
专题2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世界格局
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综合国力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
三、 国际战略格局的未来走向
专题25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反思
二、 科学技术人文关怀的内在根据
三、 科学技术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
四、 高科技的人文关怀
专题26 伦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一、 伦理学是人的生存智慧之学
二、 规范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
三、 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思考
专题2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现代性问题
一、 现代性问题的缘起
二、 “现代性悖论”的哲学反思
三、 现代性选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部分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思想理论问题
专题28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述评
一、 西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当代研究的意义
专题29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述评
一、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兴起
二、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
三、 德里达对知识基础的解构
四、 福柯的“权力/知识”模式
专题30 科学哲学的当代转向
一、 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
二、 科学实在论与辩证唯物主义
专题31 科学史理论研究的当代转向
一、 早期科学史理论
二、 科学史理论的三次转向
三、 科学史理论转向与马克思主义
专题32 科学社会学的当代转向
一、 科学社会学的早期历史
二、 科学社会学的三次转向
三、 科学社会学当代转向的现代科技革命背景
四、 科学社会学当代转向的评价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中国
专题33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与近代中国科技观(1840—1919)
一、 以技术为中心的洋务科技观
二、 提升科学地位的维新科技观
三、 崇尚科学精神的五四科技观
专题34 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
一、 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
二、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
三、 中国社会转型的道路
专题35 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孕育科学的内在哲学依据
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人文传统
三、 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专题36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发展观沿革
二、 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四、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专题3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
一、 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本质特征
二、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三、 中国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
专题38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
一、 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实践
三、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专题39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一、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向农业现代化提出的问题
三、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专题40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教育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呼唤中国教育改革
二、 现代教育思想要体现创新精神
三、 现代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四、 教学方式的变革
专题4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高层次人才培养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突显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地位
二、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趋势
三、 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专题4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科技创新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战略选择
二、 中国科学技术创新事业
三、 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创新之路
专题4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中国综合国力
一、 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
二、 中国综合国力的测度
三、 中国综合国力的现状及其前景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思路
第一部分 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专题1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 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及其意义
二、 近代技术革命的产生及其意义
三、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启示
专题2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本质及其关系
一、 近代科学革命的本质及特征
二、 近代技术革命的本质及悖征
三、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专题3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汇流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二、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技术基础
三、 近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作用
专题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新特点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发生标志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
三、 信息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四、 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专题5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
一、 现代科技革命向科学社会主义提出新课题
二、 客观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专题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历史考察
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 生态文明的自觉发展
专题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的现代化
一、 人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进人的现代化
三、 人的现代化是真善美的统一
第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专题8 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 整体与关系
二、 辩证综合的研究方法
三、 辩证法的宇宙观
结语: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的思维
专题9 信息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一、 信息世界的理论对哲学存在论、演化观和时空观的变革
二、 信息认知科学对哲学认识论的变革
三、 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哲学的新探索
四、 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专题10 网络文化对人类价值观念和社会体制的影响
一、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 网络文化与人类价值观念多样化
三、 网络文化对国家集权体制和世界霸权主义的消解
四、 网络文化带来的价值困惑和价值冲突
专题11 物理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
一、 20世纪50年代之后物理学的统一之路
二、 新的问题与挑战:从规范场论到超弦理论
专题12 现代宇宙学及其哲学启示
一、 现代宇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 现代宇宙学的基本内容
三、 现代宇宙学与哲学
专题13 生命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一、 生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 关于生命起源和“生与死”问题的研究
三、 生命科学技术中的社会哲学问题
四、 生命科学技术中的道德哲学问题
专题14 交叉科学与交叉科学研究
一、 交叉科学及其分类
二、 “跨学科学”研究
三、 交叉科学研究(IDR)的途径
四、 交叉科学研究的方法
专题15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创造性思维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促进创造性思维产生和发展
二、 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三、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四、 创造性思维推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
专题16 现代科技革命下的技术创新
一、 从创新理论到技术创新
二、 国家创新体系是技术创新的保证
三、 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
专题17 科学精神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一、 自然科学的桂冠: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二、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 诺贝尔科学精神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
专题18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负面效应
专题19 高技术引发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一、 高投入、高回报与社会公正
二、 知识生产商品化与社会信任
三、 高风险与社会安全
专题20 现代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演化的历史及其基本关系
二、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性思考
三、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实践尝试
专题21 现代科技革命与军事变革
一、 现代科技革命与军事技术
二、 现代科技革命与作战方式
三、 现代科技革命与现代战争
四、 现代科技革命与军队建设
专题2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科技管理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为科学技术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科学技术管理的机制
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科学技术管理提出新问题
专题23 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
一、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二、 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 经济全球化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四、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对策
专题2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世界格局
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综合国力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
三、 国际战略格局的未来走向
专题25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反思
二、 科学技术人文关怀的内在根据
三、 科学技术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
四、 高科技的人文关怀
专题26 伦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一、 伦理学是人的生存智慧之学
二、 规范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
三、 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思考
专题2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现代性问题
一、 现代性问题的缘起
二、 “现代性悖论”的哲学反思
三、 现代性选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部分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思想理论问题
专题28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述评
一、 西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当代研究的意义
专题29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述评
一、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兴起
二、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
三、 德里达对知识基础的解构
四、 福柯的“权力/知识”模式
专题30 科学哲学的当代转向
一、 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
二、 科学实在论与辩证唯物主义
专题31 科学史理论研究的当代转向
一、 早期科学史理论
二、 科学史理论的三次转向
三、 科学史理论转向与马克思主义
专题32 科学社会学的当代转向
一、 科学社会学的早期历史
二、 科学社会学的三次转向
三、 科学社会学当代转向的现代科技革命背景
四、 科学社会学当代转向的评价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中国
专题33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与近代中国科技观(1840—1919)
一、 以技术为中心的洋务科技观
二、 提升科学地位的维新科技观
三、 崇尚科学精神的五四科技观
专题34 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
一、 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
二、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
三、 中国社会转型的道路
专题35 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孕育科学的内在哲学依据
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人文传统
三、 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专题36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发展观沿革
二、 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四、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专题3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
一、 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本质特征
二、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三、 中国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
专题38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
一、 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实践
三、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专题39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一、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向农业现代化提出的问题
三、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专题40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教育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呼唤中国教育改革
二、 现代教育思想要体现创新精神
三、 现代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四、 教学方式的变革
专题4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高层次人才培养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突显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地位
二、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趋势
三、 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专题4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科技创新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战略选择
二、 中国科学技术创新事业
三、 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创新之路
专题4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中国综合国力
一、 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
二、 中国综合国力的测度
三、 中国综合国力的现状及其前景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