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国际汉学界,还有一些现代诗研究,包括陈世骧与艾克顿合编的英译现代汉诗,荷兰学者汉乐逸的卞之琳研究,日本学者秋吉久纪夫对卞之琳、冯至、穆旦等诗人的诗歌翻译,台湾学者张错著《冯至评传》,香港学者梁秉钧著《对抗的美学:中国诗人中的现代主义一代之研究》,以及白英、许芥昱、宋淇、林明慧、叶维廉、杜博妮、顾彬等学者关于现代汉诗的翻译和研究。
在罗列了以上种种研究成果之后,我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仍有一些空白地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多是一种分散性研究,研究单个诗人、诗作多,从整体上探讨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发展状况的较少。(二)对于卞之琳、冯至、穆旦三位诗人,个案研究较多,比较研究却很少,特别是没有把他们作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加以比较分析。(三)基本未将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作为一个分支,置放在世界性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潮中加以考察研究。
鉴于上述研究态势,我决心在这些空白地带“安营扎寨”,耕耘播种。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是我探索这一专题的起点和宝贵的借鉴,我试图在这个基础上 更多>>
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概况
第一节 西南联大和现代诗
第二节 现代主义诗人
第三节 现代主义诗论
第四节 “七月”诗派和“《中国新诗》诗人群”的现代性
第二章 相对的“雕虫”技艺:卞之琳
第一节 卞之琳的连接性
第二节 卞之琳与瓦雷里
第三节 格律:形式的执著
第三章 寻求生命的根蒂:冯至
第一节 冯至的标志性
第二节 冯至的生命观
第三节 冯至与里尔克
第四节 十四行体
第四章 并非孤独的先锋:穆旦
第一节 穆旦的超越性
第二节 穆旦的自我观
第三节 穆旦与艾略特
第四节 《诗八首》及其结构
第五章 卞之琳、冯至、穆旦的比较
第一节 译诗与写诗之间
第二节 古典之音
第三节 现代之思
第四节 接受问题
第六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
第一节 成熟的标志
第二节 世界性的同步
结语
附录1 犁青诗歌的生命意识
附录2 期待视野和诗化语言——犁青20世纪90年代诗歌论析
附录3 形式与变式——阅读小引《西藏组诗》
附录4 苦难的见证与诗的救赎——论《南亚海难诗辑》
附录5 隐伏的和显在的少数民族女性诗歌——论《诗歌与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诗人诗选》
附录6 西西弗斯的巨石与阿特拉斯的双肩
附录7 “正拟透参萦绕事,未曾顿悟已经年”——林雨诗集《沉》论
附录8 这背后隐藏着变易——论《赶路*湖北前卫诗选》
附录9 “我不和谐的旅程把一切惊动”
参考文献
第一节 西南联大和现代诗
第二节 现代主义诗人
第三节 现代主义诗论
第四节 “七月”诗派和“《中国新诗》诗人群”的现代性
第二章 相对的“雕虫”技艺:卞之琳
第一节 卞之琳的连接性
第二节 卞之琳与瓦雷里
第三节 格律:形式的执著
第三章 寻求生命的根蒂:冯至
第一节 冯至的标志性
第二节 冯至的生命观
第三节 冯至与里尔克
第四节 十四行体
第四章 并非孤独的先锋:穆旦
第一节 穆旦的超越性
第二节 穆旦的自我观
第三节 穆旦与艾略特
第四节 《诗八首》及其结构
第五章 卞之琳、冯至、穆旦的比较
第一节 译诗与写诗之间
第二节 古典之音
第三节 现代之思
第四节 接受问题
第六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
第一节 成熟的标志
第二节 世界性的同步
结语
附录1 犁青诗歌的生命意识
附录2 期待视野和诗化语言——犁青20世纪90年代诗歌论析
附录3 形式与变式——阅读小引《西藏组诗》
附录4 苦难的见证与诗的救赎——论《南亚海难诗辑》
附录5 隐伏的和显在的少数民族女性诗歌——论《诗歌与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诗人诗选》
附录6 西西弗斯的巨石与阿特拉斯的双肩
附录7 “正拟透参萦绕事,未曾顿悟已经年”——林雨诗集《沉》论
附录8 这背后隐藏着变易——论《赶路*湖北前卫诗选》
附录9 “我不和谐的旅程把一切惊动”
参考文献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