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书摘:]戈尔曼教授的著作《情感智商》在国内翻译出版时,他在《致简体中文版读者》一文中说:“中国的父母向来擅长督促子女在学习与事业上取得好成绩。但在现代社会中,人生成功所需的不仅仅是学业优异,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当代中国正在开辟一条迈向成功的新道路,高情感智商将帮助人们在这条成功之路上遥遥领先。”他说,美国的学校已开设了情感教育课程,在向儿童青少年进行有关数学与语言的传统教育的同时,教给他们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情感技巧。若中国的学校也能将情感教育整合进常规教育中,则中国儿童也必将从中获益。”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在人的教育上,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相互关系是重要的。“融合教育”(confluenteducation)即是一种主张在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中,将认知性、情绪性诸领域相结合的观点。美国教育家布朗(G.I.Brown)认为,融合教育指的是个人的、集体的学习中情感性、认知性诸要素的整合。然而,目前情感领域的研究和教育远远落后于认知领域。
目前在美国,与情商相关的情感教育课程、培训计划已在不少学校进行。情感教育与美国60年代的以情感促教育的运动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指教育的过程中,应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论如果能从心理和动机激发的角度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和感受,就能更深刻地掌握。而情感教育活动除了原有的含义以外,更强调要教育情感本身,即情感就是教育的对象。
比如,美国的“自我科学”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
自我意识: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积累情绪词汇,了解思维、情绪和行为
之间的关系。个人决策:检查行动,了解行动结果,思考自己是理智决策还是冲动行事,进而抵制不适当的诱惑。
控制情绪:思考自我内心对话,看有无自我压抑的消极想法;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出减少恐惧、焦虑和悲伤的方法。
减轻压力:学习运动、想象、放松等方法。
共情:了解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和感受。
交流:学习沟通感情,既善于倾听又善于提问;能区别他人言行与自己对其言行反应或判断之间的差异,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指责他人。
自我表露:了解坦诚和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知道可吐露个人隐私的
时机。
领悟力:学习辨认情感及情感反应的模式;学习识别他人的同样反应模式。
自我接受:培养自豪感,正面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培养自我解嘲的能力。
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能认识到自己决定和行动的后果,接受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事有贯彻始终的毅力。
自信:学习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情感。
集体观念:学习怎样与人合作,知道何时担起领导责任及怎样领导他人,懂得服从领导。
解决冲突能力:学习与同伴、父母及老师进行合理地争论,学习“双方都赢”的谈判妥协的技巧。
此外.格兰特基金会的“青少年干预教育项目”,加州的“儿童发展项目”,华盛顿大学的“西雅图社会发展项目”,芝加哥大学的“耶鲁一纽黑文社会技能提高项目”,纽约的“创造性解决冲突项目”,拉特格斯大学的“提高社会意识与解决社会问题能力项目”等等,都是一些旨在提高儿童青少年情绪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减少不良心理行为的教育活动。这些情感教育活动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研究者对上课的学生与未上课的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情感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校内外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等很有好处。具体地说,其效果体现在:
在情绪的自我意识方面,能更好地觉察和认知自己的情绪;能更好地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能更好地认识到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差异。
在控制情绪方面,有较强的挫折承受力,较能抑制愤怒;较少与人争吵、打架,较少破坏课堂秩序;基本上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生气,而不是动辄打架;较少受到停学和勒令退学处分;较少表现出进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对自我、同学和家人有了较全面的看法;较善于化解压力;较少孤独感和社交忧虑。
在引导情绪以提高工作成效方面,更有责任感;更能注意当前的工作,提高了注意力;较少冲动行事,较能控制自我,提高了学习成绩。
在识别他人情绪和共情方面,较能接受他人的观点;较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较能敏锐地体察他人的情绪;能更认真地倾听他人诉说。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提高了了解和分析人际关系的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冲突,协商解决分歧;能较好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能更有条理、更老练地沟通和交流;较有人缘和较开朗外向,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较多的同龄朋友;较关心体贴人;较喜欢社交和较合群;较能与他人同甘共苦,较好合作,较乐于助人;待人较平等,等等。
上述教育效果并不是个别的情况,而是若干研究的共同结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情感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成绩,改进了在校表现。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学、中学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我们
从1987年起,在高校中开设了《青年心理健康》课程,至今已连续开课11年达22个学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商提高、全面发展“很有帮助”、“有帮助”的比例达96。2%。接受教育后,各项心理素质的平均水平由原来的“一般”变为“良好”。
目录
第一篇 论心理卫生
中国需要心理卫生 人类需要心理卫生
论心理卫生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论心理卫生的意义
论心理健康的标准
论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论心理卫生教育
论心理防御机制
论挫折承受力与挫折调节力
论个体心理卫生
时代的挑战与心理卫生事业
论科学和文明地对待心理疾病
论人格发展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关于情商的思考
情商与人的心理生活
现代化的两重性与心理健康
第二篇 论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手记四例
心理咨询方法二则
心理咨询心得二十谈
论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第三篇 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情绪特征及其背景因素分析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青年逆反心理的必然性
自杀与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
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因素
大学新生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
我国528吊大学生SCL-90测查情况分析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来自全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
影响中国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教育因素探析
影响大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三因素探析
正确认识和科学研究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探析
青少年自杀与生命教育
第四篇 论群体心理卫生
论亲子关系的心理卫生
论职业心理卫生
现代化·青年企业家·心理健康
青年企业家心理重负的阶段性及其解脱机理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
女教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论女教授工作压力感的影响因素
第五篇 论青少年性心理行为障碍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心态及原因
性压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对恋物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相关的几点认识
青少年的性适应问题及其心理辅导
窥视、恋物倾向的调查与分析——兼谈性变态的界定
论大学生的性焦虑
大学生恋物行为的性质及形成机制
10例大学生恋物行为的心理行为特征探析
第六篇 论高校心理咨询发展
积极稳步,开创高校心理咨询新局面——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半年回顾
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及特点
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从障碍性咨询到发展性咨询——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述评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总结
海外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我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的调查分析——兼与高校咨询员看法的比较研究
发展性咨询: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
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资格考评工作的探索及其思考
加强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队伊专业化建设的若干措施
第七篇 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论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深化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考
论思想教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
不同工作背景的咨询员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两者关系看法的比较
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异同
心理咨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相结合的前景分析
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点的选择
论心理咨询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第八篇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卫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心理卫生教育的初步实践
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十年探索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年研究与实践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卫生教学干顶实验效果的调查分析
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摸式的构建与实践
后记
中国需要心理卫生 人类需要心理卫生
论心理卫生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论心理卫生的意义
论心理健康的标准
论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论心理卫生教育
论心理防御机制
论挫折承受力与挫折调节力
论个体心理卫生
时代的挑战与心理卫生事业
论科学和文明地对待心理疾病
论人格发展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关于情商的思考
情商与人的心理生活
现代化的两重性与心理健康
第二篇 论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手记四例
心理咨询方法二则
心理咨询心得二十谈
论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第三篇 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情绪特征及其背景因素分析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青年逆反心理的必然性
自杀与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
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因素
大学新生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
我国528吊大学生SCL-90测查情况分析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来自全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
影响中国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教育因素探析
影响大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三因素探析
正确认识和科学研究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探析
青少年自杀与生命教育
第四篇 论群体心理卫生
论亲子关系的心理卫生
论职业心理卫生
现代化·青年企业家·心理健康
青年企业家心理重负的阶段性及其解脱机理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
女教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论女教授工作压力感的影响因素
第五篇 论青少年性心理行为障碍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心态及原因
性压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对恋物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相关的几点认识
青少年的性适应问题及其心理辅导
窥视、恋物倾向的调查与分析——兼谈性变态的界定
论大学生的性焦虑
大学生恋物行为的性质及形成机制
10例大学生恋物行为的心理行为特征探析
第六篇 论高校心理咨询发展
积极稳步,开创高校心理咨询新局面——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半年回顾
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及特点
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从障碍性咨询到发展性咨询——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述评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总结
海外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我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的调查分析——兼与高校咨询员看法的比较研究
发展性咨询: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
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资格考评工作的探索及其思考
加强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队伊专业化建设的若干措施
第七篇 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论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深化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考
论思想教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
不同工作背景的咨询员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两者关系看法的比较
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异同
心理咨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相结合的前景分析
心理咨询与德育结合点的选择
论心理咨询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第八篇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卫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心理卫生教育的初步实践
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十年探索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年研究与实践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卫生教学干顶实验效果的调查分析
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摸式的构建与实践
后记
Essay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