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st and reputation for service-oriented environments:technologies for build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consumer confidence
副标题:无
作 者:Elizabeth Chang,Tharam Dillon,Farookh K. Hussain[著];陈德人,郑小林,干红华等译
分类号:
ISBN:978730805860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网络经济环境和信息技术领域中,信任和信誉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正引起广泛关注。本书详细定义了信任、信任关系、可信度、信誉等核心概念,结合大量实例阐述了信任和信誉本体的内涵;对信任和信誉的动态特性、背景和时间依赖·性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一种信任建模技术;从技术和商业角度解释了web-Service和面向服务环境的区别,信任和安全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信任建立商务智能和用户信任。
本书可作为高校信息技术、管理和经济类相关学科电子服务方向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现代服务企业进行服务信任与信誉方面研究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目录
目录
1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信任与安全
1.1 引言
1.2 为什么研究信任
1.3 信任与安全
1.3.1 安全
1.3.2 信任
1.3.3 安全背景下的信任
1.3.4 商业背景下的信任
1.4 面向服务环境
1.4.1 环境
1.4.2 基于技术的环境中的基本因素
1.4.3 面向服务环境
1.4.4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若干问题
1.5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代理
1.5.1 求信代理与获信代理
1.5.2 销售者
1.5.3 购买者
1.5.4 用户
1.5.5 网站
1.6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业务
1.6.1 产品
1.6.2 服务
1.6.3 产品质量
1.6.4 服务质量
1.6.5 产品质量的度量
1.6.6 服务质量的度量
1.7 面向服务环境的基础设施
1.7.1 C/S网络
1.7.2 P2P网络
1.7.3 网格网络
1.7.4 Ad hoc网络
1.7.5 移动网络
1.8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技术
1.8.1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1.8.2 Web服务
1.8.3 作为软件技术的Web服务
1.8.4 作为业务解决方案的Web服务
1.9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信任
1.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 信任概念与信任模型
2.1 引言
2.2 信任环境
2.2.1 物理的信任环境
2.2.2 虚拟的信任环境
2.3 文献中信任的定义
2.3.1 社会学、心理学、商务以及法律中的信任定义
2.3.2 计算中的信任定义
2.4 先进的信任概念
2.4.1 信任
2.4.2 求信代理与获信代理
2.4.3 信念
2.4.4 背景
2.4.5 意愿
2.4.6 能力
2.4.7 时间点、时段、时间域
2.4.8 交付
2.4.9 双方约定的服务
2.5 信任关系
2.5.1 信任关系与信任值
2.5.2 信任关系的单向性
2.5.3 多重背景、多重信任、多重关系
2.6 信任关系图
2.6.1 多-多-1信任关系
2.6.2 背景与时段
2.7 信任属性与方法
2.7.1 信任属性
2.7.2 信任属性的值
2.7.3 信任方法
2.8 信任关系的初始化
2.8.1 初始化
2.8.2 直接交往
2.8.3 推荐
2.8.4 历史回顾
2.8.5 关系的初始化与符号
2.9 信任模型
2.9.1 现有的信任模型
2.9.2 信任模型与基于信任的决策
2.9.3 新的信任模型
2.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可信度
3.1 引言
3.2 文献中的可信度
3.2.1 现有的可信度定义
3.2.2 现有的可信度尺度
3.3 先进的可信度
3.3.1 可信度定义
3.3.2 度量
3.3.3 信任等级
3.3.4 信任值的量化
3.3.5 可信度尺度
3.4 可信度的七个等级
3.4.1 七个可信度等级
3.4.2 语义或语言学表征
3.4.3 顺序尺度
3.4.4 百分比间隔尺度
3.4.5 可信度的值
3.4.6 基本条件
3.4.7 星级评级系统
3.4.8 服务质量(QoS)评级
3.4.9 信任评级与正负信任
3.5 可信度的语义表征与基本条件
3.5.1 等级—1:未知的可信度
3.5.2 等级0:非常不可信
3.5.3 等级1:不可信
3.5.4 等级2:部分可信
3.5.5 等级3:大部分可信
3.5.6 等级4:可信
3.5.7 等级5:非常可信
3.6 可信度的度量与预测
3.6.1 可信度度量
3.6.2 可信度预测
3.7 可信度度量与预测中的挑战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信任本体
4.1 引言
4.2 本体
4.2.1 什么是本体
4.2.2 通用本体和特殊本体
4.2.3 用作本体表征的符号系统
4.2.4 本体符号小结
4.3 信任概念的层次
4.3.1 信任概念
4.3.2 信任概念的层次
4.4 代理、服务和产品概念的层次
4.4.1 代理概念层次
4.4.2 服务概念层次
4.4.3 产品概念层次
4.5 背景层次与质量评估准则的关联
4.5.1 背景举例
4.5.2 背景层次、质量要素与质量评估准则
4.5.3 背景定义
4.5.4 质量要素的定义
4.5.5 质量评估准则的定义
4.5.6 背景层次、质量要素以及质量评估准则举例
4.6 代理信任本体
4.6.1 代理信任中的挑战
4.6.2 代理的选择
4.6.3 通用代理信任本体
4.6.4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服务供应商信任
4.6.5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网站信任
4.6.6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评论者信任
4.6.7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成员信任
4.7 服务信任本体
4.7.1 服务信任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4.7.2 服务的选择
4.7.3 通用服务信任本体
4.7.4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销售信任
4.7.5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通信服务信任
4.7.6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电子物流信任
4.7.7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电子仓库信任
4.7.8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数字化教育信任
4.7.9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评论或看法信任
4.8 产品信任本体
4.8.1 产品质量评价
4.8.2 产品选择
4.8.3 通用产品信任本体
4.8.4 特定产品信任本体——娱乐产品信任
4.8.5 特定产品信任本体——信息产品信任
4.9 信任数据库
4.9.1 代理信任数据库
4.9.2 服务质量的信任数据库
4.9.3 产品质量的信任数据库
4.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信任的模糊与动态特性
5.1 引言
5.2 现有的文献
5.3 信任的模糊与动态特性
5.3.1 内隐性
5.3.2 非对称性
5.3.3 传递性
5.3.4 反义性
5.3.5 异步性
5.3.6 比重
5.4 代理的内在和外在特性
5.4.1 获信代理的内在因素
5.4.2 求信代理的心理因素
5.4.3 代理的内在因素
5.4.4 代理的外在因素
5.5 模糊性和动态性的推理
5.5.1 信任模型中的模糊和动态特征
5.5.2 信任模型中的内在和外在特性
5.5.3 模糊性和动态性的原因
5.6 管理信任的模糊性
5.6.1 服务质量的度量
5.6.2 产品质量的度量
5.7 管理信任的动态性
5.7.1 时间域中信任的动态性
5.7.2 管理信任的动态性
5.7.3 背景中代理质量要素的关联度
5.7.4 信任度量与预测的策略
5.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用CCCI进行可信度度量
6.1 引言
6.2 可信度度量方法学
6.2.1 质量与信任度量的概念框架
6.2.2 步骤1:定义背景域和获取专家知识
6.2.3 步骤2:识别质量要素
6.2.4 步骤3:制定质量评估准则
6.2.5 步骤4:采用CCCI量制度量质量或信任
6.3 CCCI量制
6.3.1 已定义的质量的关联
6.3.2 对准则的承诺
6.3.3 准则的清晰度
6.3.4 准则的影响力
6.4 对准则的承诺——〓
6.4.1 定义
6.4.2 描述
6.4.3 量制的应用
6.4.4 〓的七个等级及值
6.4.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4.6 例子
6.5 准则的清晰度:〓
6.5.1 定义
6.5.2 描述
6.5.3 量制的应用
6.5.4 〓的七个等级及值
6.5.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5.6 例子
6.6 准则的影响力——〓
6.6.1 定义
6.6.2 描述
6.6.3 量制的应用
6.6.4 〓的值
6.6.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6.6 例子
6.7 已定义的质量的关联度:〓
6.7.1 定义
6.7.2 描述
6.7.3 相关性的量制
6.7.4 〓的值
6.7.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7.6 例子
6.8 可信度的值与〓
6.8.1 可信度值的推导
6.8.2 例子
6.9 本章小结
7 可信度体系
7.1 引言
7.2 Amazon的可信度体系
7.2.1 交易伙伴的可信度
7.2.2 产品的可信度
7.2.3 客户评论的评级
7.3 Yahoo的可信度体系
7.3.1 商家的可信度
7.3.2 用户评论的评级
7.3.3 产品质量的评级
7.4 Epinions.com的可信度体系
7.4.1 商店的可信度
7.4.2 评论者的可信度
7.4.3 评论的可信度
7.4.4 产品的评级
7.5 eBay.com 的可信度体系
7.6 BizRate.com的可信度体系
7.6.1 商家的可信度
7.6.2 产品的评级
7.6.3 评论的评级
7.7 CNet.com的可信度体系
7.7.1 商家的可信度
7.7.2 商店的评级准则
7.7.3 产品的评级
7.7.4 评论的评级
7.8 可信度体系的回顾
7.8.1 可信度体系功能的共同性
7.8.2 现有的可信度度量方法的回顾
7.8.3 现有的可信度度量方法的缺点
7.9 电子服务的可信度CCCI方法
7.9.1 物流网络服务的例子
7.9.2 CCCI的应用
7.9.3 准则的定义
7.9.4 准则的影响力(〓)
7.9.5 准则的清晰度(〓)
7.9.6 准则的关联度
7.9.7 其他准则
7.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8 信誉概念和信誉模型
8.1 引言
8.2 文献中的信誉
8.3 先进的信誉概念
8.3.1 信誉
8.3.2 第三方推荐代理
8.3.3 信誉查询
8.3.4 信誉查询中的求信代理
8.3.5 信誉查询中的获信代理
8.3.6 第一手、第二手和第三手看法
8.3.7 看法的可信度或证词可信度值(WTV)
8.3.8 代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8.4 信誉关系
8.4.1 信誉关系的定义
8.4.2 信誉关系中的代理
8.4.3 信誉关系中的内部关系
8.4.4 三个代理和三个内部关系
8.5 推荐信任关系
8.5.1 定义
8.5.2 推荐信任关系图
8.5.3 信任和推荐关系的区别
8.5.4 推荐代理的可信度值
8.6 第三方信任关系
8.6.1 定义
8.6.2 第三方信任关系图
8.6.3 信任和推荐关系的区别
8.6.4 第三方信任和推荐
8.7 信誉查询关系
8.7.1 定义
8.7.2 信誉查询关系
8.7.3 信任和信誉查询关系的区别
8.8 第三方推荐代理的可信度
8.8.1 第三方代理的四种类型
8.8.2 成为推荐代理的资格
8.8.3 已知代理作为推荐代理
8.8.4 与已知代理关联的双重关系
8.8.5 参照代理作为推荐代理
8.8.6 未知的推荐代理
8.8.7 恶意代理
8.8.8 不可信代理
8.8.9 联合与串通共谋
8.8.10 推荐代理的可信度
8.9 看法的可信度
8.9.1 给出正确看法的信用度
8.9.2 确定看法的可信度
8.9.3 双重关系
8.9.4 推荐时间考虑
8.9.5 利用推荐历史
8.9.6 科学的方法
8.9.7 推荐聚合生成信誉值
8.9.8 时段内的聚合
8.9.9 更新推荐代理的可信度
8.9.10 向推荐代理重新赋予看法可信度的过程
8.10 信誉模型和信誉关系图
8.10.1 信誉关系模型的高层视图
8.10.2 信誉关系中的实体全视图
8.10.3 信誉关系的属性层视图
8.10.4 信誉中的双重关系视图
8.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9 信誉本体
9.1 引言
9.2 信誉本体
9.2.1 高层次的信誉本体
9.2.2 信誉查询的本体视图
9.2.3 推荐信任的本体视图
9.2.4 第三方信任的本体视图
9.3 基本信誉本体和高级信誉本体
9.3.1 基本信誉本体
9.3.2 高级信誉本体
9.3.3 基本信誉的若干问题
9.4 看法可信度本体
9.4.1 信誉中的看法
9.4.2 看法可信度本体
9.4.3 信誉计算中看法可信度的验证
9.4.4 信誉计算后看法可信度的验证和调整
9.5 代理信誉本体及概念视图
9.6 服务信誉本体及概念视图
9.7 产品信誉本体及概念视图
9.8 信誉数据库
9.8.1 信誉矩阵与推荐关系
9.8.2 数据库举例
9.9 信誉度量的七个等级
9.9.1 推荐代理给出正确看法的可信度
9.9.2 获信代理的七级信誉
9.9.3 信誉等级的语义
9.9.4 信誉度量的七个等级
9.9.5 信誉等级与可信度等级
9.10 信誉的模糊特性
9.10.1 可疑性
9.10.2 看法的多样性
9.10.3 内在因素
9.10.4 恶意的攻击
9.11 信誉的动态特性
9.11.1 寿命
9.11.2 稳定性
9.11.3 不规则性
9.11.4 突发性
9.11.5 异常
9.11.6 信誉的动态性管理
9.1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0 信誉计算方法学
10.1 引言
10.2 从推荐中合成信誉的方法
10.3 需要考虑的因素和特性
10.3.1 代理的可信度:故意出错
10.3.2 看法的可信度
10.3.3 时间可变性和背景
10.3.4 分支服务信誉的聚合
10.4 信誉计算的确定性方法
10.4.1 用于信誉度量的因素
10.4.2 聚合
10.4.3 包含团体信誉值
10.5 调整看法可信度
10.6 贝叶斯方法
10.6.1 贝叶斯模型
10.6.2 交往代理的贝叶斯模型
10.6.3 贝叶斯可信度度量
10.6.4 贝叶斯信誉度量
10.6.5 采用多种准则进行可信度计算的贝叶斯方法
10.6.6 贝叶斯方法评价
10.7 模糊系统方法
10.7.1 因素的模糊表示
10.7.2 确定信誉度量的模糊推理系统
10.7.3 Takagi-Sugeno推理方法
10.7.4 信誉问题的模糊规则库
10.7.5 信誉计算
10.7.6 参数自适应和看法可信度调整
10.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1 信誉体系
11.1 引言
11.2 采用信誉技术改造电子商务
11.2.1 问题
11.2.2 信誉技术
11.3 信任与信誉体系与推荐体系的比较
11.3.1 用于商务智能的信誉和推荐体系
11.3.2 推荐体系
11.3.3 信誉体系
11.4 BizRate.com
11.4.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4.2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4.3 信誉算法
11.5 Elance.com
11.5.1 服务供应商与购买者的信誉评级
11.5.2 信誉算法
11.6 Alibris.com
11.6.1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6.2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7 MoneyControl.com
11.7.1 看法的信誉评级
11.7.2 信誉算法
11.7.3 评论者的信誉评级
11.8 Yahoo.com
11.8.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8.2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8.3 信誉算法
11.9 Epinions.com
11.9.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9.2 信誉算法
11.9.3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10 eBay.com
11.10.1 会员(买卖双方)的信誉评级
11.10.2 信誉算法
11.11 CNET.com
11.11.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11.2 信誉算法
11.11.3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11.4 信誉算法
11.12 MovieLens推荐体系
11.13 信誉体系回顾
11.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网站站点
12 信任与信誉预测
12.1 引言
12.2 可信度预测中要考虑的事项
12.2.1 关注最新变化
12.2.2 关注理解趋势
12.2.3 关注监测周期性的欺诈或周期性低劣性能
12.2.4 可信度的变化
12.2.5 初始化、可信度度量和预测
12.3 实例——物流服务
12.3.1 单次交往场景和可信度度量的计算
12.3.2 可信度度量公式
12.3.3 关于实例的可信度度量
12.3.4 多次交往的历史场景
12.4 预测方法
12.5 指数平滑方法
12.5.1 既没有趋势又没有季节性
12.5.2 有趋势因子但没有季节性
12.5.3 既有趋势又有季节性
12.6 马尔可夫方法加上趋势和季节性
12.6.1 确定性分量
12.6.2 趋势分量分析
12.6.3 季节性分量分析
12.6.4 随机分量分析
12.6.5 有限状态的马尔可夫链
12.6.6 信誉预测中的马尔可夫模型
12.6.7 R的马尔可夫链
12.6.8 构建当前状态向量C
12.6.9 构建马尔可夫矩阵
12.7 第三方推荐者信任值的再调整
1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3 信任与信誉建模
13.1 引言
13.2 图形化建模的重要性
13.3 符号系统
13.3.1 表示不同类型代理的符号
13.3.2 关系符号
13.3.3 初始化的关系符号
13.3.4 代理属性的符号
13.3.5 元组符号和表示规则
13.3.6 信任的案例符号
13.4 信任关系图
13.4.1 信任关系建模
13.4.2 高层和低层信任关系建模
13.5 信任案例图
13.5.1 单一信任案例图
13.5.2 多个信任案例下多个获信代理的求信代理建模
13.5.3 相同代理间的多个信任案例建模
13.5.4 多代理信任案例的建模
13.6 信任类图
13.6.1 信任类图
13.6.2 单一信任类图
13.6.3 多重信任类图
13.6.4 多代理和多信任类图
13.6.5 多代理信任关系的建模
13.7 信任转换图
13.7.1 信任状态与信任转换
13.7.2 信任元组的语法修改
13.7.3 信任动态性的建模
1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4 信任与信誉技术的展望
14.1 引言
14.2 商务智能
14.2.1 商务智能的经典定义
14.2.2 商务智能的高级定义
14.2.3 商务智能40年发展历程
14.3 传统IT与新生代数字生态系统和技术
14.3.1 能动的推拉系统与技术
14.3.2 数字生态系统与技术
14.4 信任与信誉——数字生态系统和技术的一个例子
14.4.1 科学与艺术
14.4.2 商务智能与消费者信心
14.4.3 其他应用领域
14.5 未来的研究与发展
14.5.1 数据充分性与可计算性
14.5.2 信任的维护
14.5.3 计算强度与性能
14.5.4 本体驱动和基于代理的系统
14.5.5 数据挖掘能力
14.5.6 数据和信息安全
14.5.7 与现有系统的集成
1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1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信任与安全
1.1 引言
1.2 为什么研究信任
1.3 信任与安全
1.3.1 安全
1.3.2 信任
1.3.3 安全背景下的信任
1.3.4 商业背景下的信任
1.4 面向服务环境
1.4.1 环境
1.4.2 基于技术的环境中的基本因素
1.4.3 面向服务环境
1.4.4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若干问题
1.5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代理
1.5.1 求信代理与获信代理
1.5.2 销售者
1.5.3 购买者
1.5.4 用户
1.5.5 网站
1.6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业务
1.6.1 产品
1.6.2 服务
1.6.3 产品质量
1.6.4 服务质量
1.6.5 产品质量的度量
1.6.6 服务质量的度量
1.7 面向服务环境的基础设施
1.7.1 C/S网络
1.7.2 P2P网络
1.7.3 网格网络
1.7.4 Ad hoc网络
1.7.5 移动网络
1.8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技术
1.8.1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1.8.2 Web服务
1.8.3 作为软件技术的Web服务
1.8.4 作为业务解决方案的Web服务
1.9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信任
1.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 信任概念与信任模型
2.1 引言
2.2 信任环境
2.2.1 物理的信任环境
2.2.2 虚拟的信任环境
2.3 文献中信任的定义
2.3.1 社会学、心理学、商务以及法律中的信任定义
2.3.2 计算中的信任定义
2.4 先进的信任概念
2.4.1 信任
2.4.2 求信代理与获信代理
2.4.3 信念
2.4.4 背景
2.4.5 意愿
2.4.6 能力
2.4.7 时间点、时段、时间域
2.4.8 交付
2.4.9 双方约定的服务
2.5 信任关系
2.5.1 信任关系与信任值
2.5.2 信任关系的单向性
2.5.3 多重背景、多重信任、多重关系
2.6 信任关系图
2.6.1 多-多-1信任关系
2.6.2 背景与时段
2.7 信任属性与方法
2.7.1 信任属性
2.7.2 信任属性的值
2.7.3 信任方法
2.8 信任关系的初始化
2.8.1 初始化
2.8.2 直接交往
2.8.3 推荐
2.8.4 历史回顾
2.8.5 关系的初始化与符号
2.9 信任模型
2.9.1 现有的信任模型
2.9.2 信任模型与基于信任的决策
2.9.3 新的信任模型
2.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可信度
3.1 引言
3.2 文献中的可信度
3.2.1 现有的可信度定义
3.2.2 现有的可信度尺度
3.3 先进的可信度
3.3.1 可信度定义
3.3.2 度量
3.3.3 信任等级
3.3.4 信任值的量化
3.3.5 可信度尺度
3.4 可信度的七个等级
3.4.1 七个可信度等级
3.4.2 语义或语言学表征
3.4.3 顺序尺度
3.4.4 百分比间隔尺度
3.4.5 可信度的值
3.4.6 基本条件
3.4.7 星级评级系统
3.4.8 服务质量(QoS)评级
3.4.9 信任评级与正负信任
3.5 可信度的语义表征与基本条件
3.5.1 等级—1:未知的可信度
3.5.2 等级0:非常不可信
3.5.3 等级1:不可信
3.5.4 等级2:部分可信
3.5.5 等级3:大部分可信
3.5.6 等级4:可信
3.5.7 等级5:非常可信
3.6 可信度的度量与预测
3.6.1 可信度度量
3.6.2 可信度预测
3.7 可信度度量与预测中的挑战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面向服务环境中的信任本体
4.1 引言
4.2 本体
4.2.1 什么是本体
4.2.2 通用本体和特殊本体
4.2.3 用作本体表征的符号系统
4.2.4 本体符号小结
4.3 信任概念的层次
4.3.1 信任概念
4.3.2 信任概念的层次
4.4 代理、服务和产品概念的层次
4.4.1 代理概念层次
4.4.2 服务概念层次
4.4.3 产品概念层次
4.5 背景层次与质量评估准则的关联
4.5.1 背景举例
4.5.2 背景层次、质量要素与质量评估准则
4.5.3 背景定义
4.5.4 质量要素的定义
4.5.5 质量评估准则的定义
4.5.6 背景层次、质量要素以及质量评估准则举例
4.6 代理信任本体
4.6.1 代理信任中的挑战
4.6.2 代理的选择
4.6.3 通用代理信任本体
4.6.4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服务供应商信任
4.6.5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网站信任
4.6.6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评论者信任
4.6.7 特定代理信任本体——成员信任
4.7 服务信任本体
4.7.1 服务信任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4.7.2 服务的选择
4.7.3 通用服务信任本体
4.7.4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销售信任
4.7.5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通信服务信任
4.7.6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电子物流信任
4.7.7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电子仓库信任
4.7.8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数字化教育信任
4.7.9 特定服务信任本体——评论或看法信任
4.8 产品信任本体
4.8.1 产品质量评价
4.8.2 产品选择
4.8.3 通用产品信任本体
4.8.4 特定产品信任本体——娱乐产品信任
4.8.5 特定产品信任本体——信息产品信任
4.9 信任数据库
4.9.1 代理信任数据库
4.9.2 服务质量的信任数据库
4.9.3 产品质量的信任数据库
4.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信任的模糊与动态特性
5.1 引言
5.2 现有的文献
5.3 信任的模糊与动态特性
5.3.1 内隐性
5.3.2 非对称性
5.3.3 传递性
5.3.4 反义性
5.3.5 异步性
5.3.6 比重
5.4 代理的内在和外在特性
5.4.1 获信代理的内在因素
5.4.2 求信代理的心理因素
5.4.3 代理的内在因素
5.4.4 代理的外在因素
5.5 模糊性和动态性的推理
5.5.1 信任模型中的模糊和动态特征
5.5.2 信任模型中的内在和外在特性
5.5.3 模糊性和动态性的原因
5.6 管理信任的模糊性
5.6.1 服务质量的度量
5.6.2 产品质量的度量
5.7 管理信任的动态性
5.7.1 时间域中信任的动态性
5.7.2 管理信任的动态性
5.7.3 背景中代理质量要素的关联度
5.7.4 信任度量与预测的策略
5.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用CCCI进行可信度度量
6.1 引言
6.2 可信度度量方法学
6.2.1 质量与信任度量的概念框架
6.2.2 步骤1:定义背景域和获取专家知识
6.2.3 步骤2:识别质量要素
6.2.4 步骤3:制定质量评估准则
6.2.5 步骤4:采用CCCI量制度量质量或信任
6.3 CCCI量制
6.3.1 已定义的质量的关联
6.3.2 对准则的承诺
6.3.3 准则的清晰度
6.3.4 准则的影响力
6.4 对准则的承诺——〓
6.4.1 定义
6.4.2 描述
6.4.3 量制的应用
6.4.4 〓的七个等级及值
6.4.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4.6 例子
6.5 准则的清晰度:〓
6.5.1 定义
6.5.2 描述
6.5.3 量制的应用
6.5.4 〓的七个等级及值
6.5.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5.6 例子
6.6 准则的影响力——〓
6.6.1 定义
6.6.2 描述
6.6.3 量制的应用
6.6.4 〓的值
6.6.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6.6 例子
6.7 已定义的质量的关联度:〓
6.7.1 定义
6.7.2 描述
6.7.3 相关性的量制
6.7.4 〓的值
6.7.5 最大值和相对值
6.7.6 例子
6.8 可信度的值与〓
6.8.1 可信度值的推导
6.8.2 例子
6.9 本章小结
7 可信度体系
7.1 引言
7.2 Amazon的可信度体系
7.2.1 交易伙伴的可信度
7.2.2 产品的可信度
7.2.3 客户评论的评级
7.3 Yahoo的可信度体系
7.3.1 商家的可信度
7.3.2 用户评论的评级
7.3.3 产品质量的评级
7.4 Epinions.com的可信度体系
7.4.1 商店的可信度
7.4.2 评论者的可信度
7.4.3 评论的可信度
7.4.4 产品的评级
7.5 eBay.com 的可信度体系
7.6 BizRate.com的可信度体系
7.6.1 商家的可信度
7.6.2 产品的评级
7.6.3 评论的评级
7.7 CNet.com的可信度体系
7.7.1 商家的可信度
7.7.2 商店的评级准则
7.7.3 产品的评级
7.7.4 评论的评级
7.8 可信度体系的回顾
7.8.1 可信度体系功能的共同性
7.8.2 现有的可信度度量方法的回顾
7.8.3 现有的可信度度量方法的缺点
7.9 电子服务的可信度CCCI方法
7.9.1 物流网络服务的例子
7.9.2 CCCI的应用
7.9.3 准则的定义
7.9.4 准则的影响力(〓)
7.9.5 准则的清晰度(〓)
7.9.6 准则的关联度
7.9.7 其他准则
7.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8 信誉概念和信誉模型
8.1 引言
8.2 文献中的信誉
8.3 先进的信誉概念
8.3.1 信誉
8.3.2 第三方推荐代理
8.3.3 信誉查询
8.3.4 信誉查询中的求信代理
8.3.5 信誉查询中的获信代理
8.3.6 第一手、第二手和第三手看法
8.3.7 看法的可信度或证词可信度值(WTV)
8.3.8 代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8.4 信誉关系
8.4.1 信誉关系的定义
8.4.2 信誉关系中的代理
8.4.3 信誉关系中的内部关系
8.4.4 三个代理和三个内部关系
8.5 推荐信任关系
8.5.1 定义
8.5.2 推荐信任关系图
8.5.3 信任和推荐关系的区别
8.5.4 推荐代理的可信度值
8.6 第三方信任关系
8.6.1 定义
8.6.2 第三方信任关系图
8.6.3 信任和推荐关系的区别
8.6.4 第三方信任和推荐
8.7 信誉查询关系
8.7.1 定义
8.7.2 信誉查询关系
8.7.3 信任和信誉查询关系的区别
8.8 第三方推荐代理的可信度
8.8.1 第三方代理的四种类型
8.8.2 成为推荐代理的资格
8.8.3 已知代理作为推荐代理
8.8.4 与已知代理关联的双重关系
8.8.5 参照代理作为推荐代理
8.8.6 未知的推荐代理
8.8.7 恶意代理
8.8.8 不可信代理
8.8.9 联合与串通共谋
8.8.10 推荐代理的可信度
8.9 看法的可信度
8.9.1 给出正确看法的信用度
8.9.2 确定看法的可信度
8.9.3 双重关系
8.9.4 推荐时间考虑
8.9.5 利用推荐历史
8.9.6 科学的方法
8.9.7 推荐聚合生成信誉值
8.9.8 时段内的聚合
8.9.9 更新推荐代理的可信度
8.9.10 向推荐代理重新赋予看法可信度的过程
8.10 信誉模型和信誉关系图
8.10.1 信誉关系模型的高层视图
8.10.2 信誉关系中的实体全视图
8.10.3 信誉关系的属性层视图
8.10.4 信誉中的双重关系视图
8.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9 信誉本体
9.1 引言
9.2 信誉本体
9.2.1 高层次的信誉本体
9.2.2 信誉查询的本体视图
9.2.3 推荐信任的本体视图
9.2.4 第三方信任的本体视图
9.3 基本信誉本体和高级信誉本体
9.3.1 基本信誉本体
9.3.2 高级信誉本体
9.3.3 基本信誉的若干问题
9.4 看法可信度本体
9.4.1 信誉中的看法
9.4.2 看法可信度本体
9.4.3 信誉计算中看法可信度的验证
9.4.4 信誉计算后看法可信度的验证和调整
9.5 代理信誉本体及概念视图
9.6 服务信誉本体及概念视图
9.7 产品信誉本体及概念视图
9.8 信誉数据库
9.8.1 信誉矩阵与推荐关系
9.8.2 数据库举例
9.9 信誉度量的七个等级
9.9.1 推荐代理给出正确看法的可信度
9.9.2 获信代理的七级信誉
9.9.3 信誉等级的语义
9.9.4 信誉度量的七个等级
9.9.5 信誉等级与可信度等级
9.10 信誉的模糊特性
9.10.1 可疑性
9.10.2 看法的多样性
9.10.3 内在因素
9.10.4 恶意的攻击
9.11 信誉的动态特性
9.11.1 寿命
9.11.2 稳定性
9.11.3 不规则性
9.11.4 突发性
9.11.5 异常
9.11.6 信誉的动态性管理
9.1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0 信誉计算方法学
10.1 引言
10.2 从推荐中合成信誉的方法
10.3 需要考虑的因素和特性
10.3.1 代理的可信度:故意出错
10.3.2 看法的可信度
10.3.3 时间可变性和背景
10.3.4 分支服务信誉的聚合
10.4 信誉计算的确定性方法
10.4.1 用于信誉度量的因素
10.4.2 聚合
10.4.3 包含团体信誉值
10.5 调整看法可信度
10.6 贝叶斯方法
10.6.1 贝叶斯模型
10.6.2 交往代理的贝叶斯模型
10.6.3 贝叶斯可信度度量
10.6.4 贝叶斯信誉度量
10.6.5 采用多种准则进行可信度计算的贝叶斯方法
10.6.6 贝叶斯方法评价
10.7 模糊系统方法
10.7.1 因素的模糊表示
10.7.2 确定信誉度量的模糊推理系统
10.7.3 Takagi-Sugeno推理方法
10.7.4 信誉问题的模糊规则库
10.7.5 信誉计算
10.7.6 参数自适应和看法可信度调整
10.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1 信誉体系
11.1 引言
11.2 采用信誉技术改造电子商务
11.2.1 问题
11.2.2 信誉技术
11.3 信任与信誉体系与推荐体系的比较
11.3.1 用于商务智能的信誉和推荐体系
11.3.2 推荐体系
11.3.3 信誉体系
11.4 BizRate.com
11.4.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4.2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4.3 信誉算法
11.5 Elance.com
11.5.1 服务供应商与购买者的信誉评级
11.5.2 信誉算法
11.6 Alibris.com
11.6.1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6.2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7 MoneyControl.com
11.7.1 看法的信誉评级
11.7.2 信誉算法
11.7.3 评论者的信誉评级
11.8 Yahoo.com
11.8.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8.2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8.3 信誉算法
11.9 Epinions.com
11.9.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9.2 信誉算法
11.9.3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10 eBay.com
11.10.1 会员(买卖双方)的信誉评级
11.10.2 信誉算法
11.11 CNET.com
11.11.1 产品的信誉评级
11.11.2 信誉算法
11.11.3 商家的信誉评级
11.11.4 信誉算法
11.12 MovieLens推荐体系
11.13 信誉体系回顾
11.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网站站点
12 信任与信誉预测
12.1 引言
12.2 可信度预测中要考虑的事项
12.2.1 关注最新变化
12.2.2 关注理解趋势
12.2.3 关注监测周期性的欺诈或周期性低劣性能
12.2.4 可信度的变化
12.2.5 初始化、可信度度量和预测
12.3 实例——物流服务
12.3.1 单次交往场景和可信度度量的计算
12.3.2 可信度度量公式
12.3.3 关于实例的可信度度量
12.3.4 多次交往的历史场景
12.4 预测方法
12.5 指数平滑方法
12.5.1 既没有趋势又没有季节性
12.5.2 有趋势因子但没有季节性
12.5.3 既有趋势又有季节性
12.6 马尔可夫方法加上趋势和季节性
12.6.1 确定性分量
12.6.2 趋势分量分析
12.6.3 季节性分量分析
12.6.4 随机分量分析
12.6.5 有限状态的马尔可夫链
12.6.6 信誉预测中的马尔可夫模型
12.6.7 R的马尔可夫链
12.6.8 构建当前状态向量C
12.6.9 构建马尔可夫矩阵
12.7 第三方推荐者信任值的再调整
1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3 信任与信誉建模
13.1 引言
13.2 图形化建模的重要性
13.3 符号系统
13.3.1 表示不同类型代理的符号
13.3.2 关系符号
13.3.3 初始化的关系符号
13.3.4 代理属性的符号
13.3.5 元组符号和表示规则
13.3.6 信任的案例符号
13.4 信任关系图
13.4.1 信任关系建模
13.4.2 高层和低层信任关系建模
13.5 信任案例图
13.5.1 单一信任案例图
13.5.2 多个信任案例下多个获信代理的求信代理建模
13.5.3 相同代理间的多个信任案例建模
13.5.4 多代理信任案例的建模
13.6 信任类图
13.6.1 信任类图
13.6.2 单一信任类图
13.6.3 多重信任类图
13.6.4 多代理和多信任类图
13.6.5 多代理信任关系的建模
13.7 信任转换图
13.7.1 信任状态与信任转换
13.7.2 信任元组的语法修改
13.7.3 信任动态性的建模
1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4 信任与信誉技术的展望
14.1 引言
14.2 商务智能
14.2.1 商务智能的经典定义
14.2.2 商务智能的高级定义
14.2.3 商务智能40年发展历程
14.3 传统IT与新生代数字生态系统和技术
14.3.1 能动的推拉系统与技术
14.3.2 数字生态系统与技术
14.4 信任与信誉——数字生态系统和技术的一个例子
14.4.1 科学与艺术
14.4.2 商务智能与消费者信心
14.4.3 其他应用领域
14.5 未来的研究与发展
14.5.1 数据充分性与可计算性
14.5.2 信任的维护
14.5.3 计算强度与性能
14.5.4 本体驱动和基于代理的系统
14.5.5 数据挖掘能力
14.5.6 数据和信息安全
14.5.7 与现有系统的集成
1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Trust and reputation for service-oriented environments:technologies for build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consumer confidence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