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邓启耀编著的《视觉人类学导论》作为视觉人类学的第一阶段即本科教学的读本,主要侧重在“影视”的视觉人类学,任务是梳理摄影、电影等影视媒介在人类学领域使用百年来的历史,论述通过影视手段记录、表达民族志或人类文化内容及观念的拍摄和研究,并力求分析更多的本土案例。
目录
第一章 视觉发现的新世纪
第一节 摄影术的发明
第二节 视觉发现的认知基础
一、观看方式的革命
二、异域图像的视觉启示
第三节 被摄取的身魂:影像与现实
第四节 从“幻盘”到电影:视觉发现的新媒体
第五节 西学东渐大潮中的视觉传播
一、照相机进入中国
二、从“西洋影戏”到“电影”
第六节 人类学影像拍摄的开端
一、探险、考古学与摄影
二、视觉人类学的标志性事件
三、弗朗兹·博厄斯的人类学影像实验
四、爱德华·柯蒂斯的印第安人影像
五、鸟居龙藏的中国少数民族调查
第二章 被观看的“他者”
第一节 谁在观看?谁是“他者”
一、作为博物“活化石”被观看的“他者”
二、被“他者”表述的“我们”
第二节 视觉人类学的孕育
一、摄影在人类学与民族志调查中的应用
二、人类学与人文地理图文杂志
三、影像民族志及其影视理论萌芽
第三章 视觉人类学的转折点
第一节 传统人类学的影像描述
一、“人类学电影先驱”罗伯特·弗拉哈迪
二、米德和贝特森的影视人类学实践
三、列维一斯特劳斯的民族志摄影
四、局外人和局内人透镜中的世界
第二节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人类学精神
第三节 中国影像民族志先驱
一、身体的“同化”:“强种强族”的人类学想象
二、“白地”的认知空白和影像民族志的书写
第四节 工业化城市化的视觉记录和未来想象
一、“电影眼睛”呈现的“都市交响乐”
二、农民国家的民族工业图景
三、西康“茶人”古道上的图像叙事
第四章 身体、种族和国家:人性的镜像——战争影像的人类学分析
第一节 影像文本的他者人格分析
第二节 “神族”的血腥神话和强权意志
一、“神族”血脉与种群的身体
二、“种族更新”与“种族灭绝”
第三节 身体和种族
第四节 国家意识、民族危机和文化象征
一、民族危机催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
二、视觉争夺战中的文化象征与宣传体制
第五节 战争中的“大众观察运动”
第六节 硝烟中的世外桃源
第五章 反思、名分与认同
第一节 “普通法西斯”的人性拷问与自我反思影片
第二节 欧美视觉(影视)人类学
一、法国纪录片机构和民族志电影
二、德国科学电影与影视人类学基地
三、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中的人类学目标
四、哈佛大学的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第三节 中国的“人类学运动”与民族志影视
第六章 观看控制与视觉秩序
第一节 愤青的视听反叛和边缘影像
一、法国“五月风暴”与电影新浪潮
二、“60年代终结”事件的影像记录者
三、底层与性别
四、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第二节 视觉模塑与观看控制
第三节 “浪潮”中的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一、美国“真实电影”运动的人类学精神
二、梅索斯兄弟“直接电影”的壁上之观
三、美国的人类学影像工程
四、法国“真实电影之父”让·鲁什的参与式人类学电影
五、视觉人类学理论探讨
第七章 转型与建设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的影像见证
第二节 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一、民族志影像和人类学电影节
二、国际视觉人类学研究机构与人类学纪录片国家档案馆
三、中国过渡时期的民族“风情片”热和民族志影像
第八章 媒介影响与独立制作
第一节 独立影像制作中的人类学因素
一、中国独立影像的开山之作
二、独立影像的边缘表述
第二节 边地中国的影像叙事
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影像见证
二、多点影像民族志与人类学系列片
第三节 影像杂志的人类学表达
一、美国《视觉人类学》杂志讨论主题
二、中国图文杂志的人类学探索
第四节 民族志影视的交流与合作
第五节 视觉人类学教育
一、公众纪录片教育与展映
二、专业影视人类学教育
三、纪录片与教育人类学
第九章 数字时代的“奇观社会”
第一节 新媒体与现代性
第二节 平民影像与主位表达
一、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表达
二、百姓事务当事人的影像干预
第三节 公共话题与公民影像
一、公共话题的影像表达
二、关于公民影像
三、“全球化”镜观
结语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的视觉表达
一、视觉人类学:视觉表达的广阔领域
二、人类文化遗产的视觉记忆
三、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的视觉表达
四、我看人,人看我,我看我——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
五、影视民族志的多维度多媒体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摄影术的发明
第二节 视觉发现的认知基础
一、观看方式的革命
二、异域图像的视觉启示
第三节 被摄取的身魂:影像与现实
第四节 从“幻盘”到电影:视觉发现的新媒体
第五节 西学东渐大潮中的视觉传播
一、照相机进入中国
二、从“西洋影戏”到“电影”
第六节 人类学影像拍摄的开端
一、探险、考古学与摄影
二、视觉人类学的标志性事件
三、弗朗兹·博厄斯的人类学影像实验
四、爱德华·柯蒂斯的印第安人影像
五、鸟居龙藏的中国少数民族调查
第二章 被观看的“他者”
第一节 谁在观看?谁是“他者”
一、作为博物“活化石”被观看的“他者”
二、被“他者”表述的“我们”
第二节 视觉人类学的孕育
一、摄影在人类学与民族志调查中的应用
二、人类学与人文地理图文杂志
三、影像民族志及其影视理论萌芽
第三章 视觉人类学的转折点
第一节 传统人类学的影像描述
一、“人类学电影先驱”罗伯特·弗拉哈迪
二、米德和贝特森的影视人类学实践
三、列维一斯特劳斯的民族志摄影
四、局外人和局内人透镜中的世界
第二节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人类学精神
第三节 中国影像民族志先驱
一、身体的“同化”:“强种强族”的人类学想象
二、“白地”的认知空白和影像民族志的书写
第四节 工业化城市化的视觉记录和未来想象
一、“电影眼睛”呈现的“都市交响乐”
二、农民国家的民族工业图景
三、西康“茶人”古道上的图像叙事
第四章 身体、种族和国家:人性的镜像——战争影像的人类学分析
第一节 影像文本的他者人格分析
第二节 “神族”的血腥神话和强权意志
一、“神族”血脉与种群的身体
二、“种族更新”与“种族灭绝”
第三节 身体和种族
第四节 国家意识、民族危机和文化象征
一、民族危机催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
二、视觉争夺战中的文化象征与宣传体制
第五节 战争中的“大众观察运动”
第六节 硝烟中的世外桃源
第五章 反思、名分与认同
第一节 “普通法西斯”的人性拷问与自我反思影片
第二节 欧美视觉(影视)人类学
一、法国纪录片机构和民族志电影
二、德国科学电影与影视人类学基地
三、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中的人类学目标
四、哈佛大学的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第三节 中国的“人类学运动”与民族志影视
第六章 观看控制与视觉秩序
第一节 愤青的视听反叛和边缘影像
一、法国“五月风暴”与电影新浪潮
二、“60年代终结”事件的影像记录者
三、底层与性别
四、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第二节 视觉模塑与观看控制
第三节 “浪潮”中的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一、美国“真实电影”运动的人类学精神
二、梅索斯兄弟“直接电影”的壁上之观
三、美国的人类学影像工程
四、法国“真实电影之父”让·鲁什的参与式人类学电影
五、视觉人类学理论探讨
第七章 转型与建设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的影像见证
第二节 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一、民族志影像和人类学电影节
二、国际视觉人类学研究机构与人类学纪录片国家档案馆
三、中国过渡时期的民族“风情片”热和民族志影像
第八章 媒介影响与独立制作
第一节 独立影像制作中的人类学因素
一、中国独立影像的开山之作
二、独立影像的边缘表述
第二节 边地中国的影像叙事
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影像见证
二、多点影像民族志与人类学系列片
第三节 影像杂志的人类学表达
一、美国《视觉人类学》杂志讨论主题
二、中国图文杂志的人类学探索
第四节 民族志影视的交流与合作
第五节 视觉人类学教育
一、公众纪录片教育与展映
二、专业影视人类学教育
三、纪录片与教育人类学
第九章 数字时代的“奇观社会”
第一节 新媒体与现代性
第二节 平民影像与主位表达
一、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表达
二、百姓事务当事人的影像干预
第三节 公共话题与公民影像
一、公共话题的影像表达
二、关于公民影像
三、“全球化”镜观
结语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的视觉表达
一、视觉人类学:视觉表达的广阔领域
二、人类文化遗产的视觉记忆
三、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的视觉表达
四、我看人,人看我,我看我——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
五、影视民族志的多维度多媒体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Theory of visual anthropology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