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上册)(第2版)》由
侯书林、朱海主编,是按照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培养方案和课
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编写的。
编写中根据教学需要主要介绍了以下两部分内容: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
础。其中,工程材料部分介绍了材料的种类与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合金的相结构与二元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相图与碳钢、金属的塑性变形与
再结晶、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其他工程材料、机
械零件的失效分析与选材;热加工工艺基础部分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和
毛坯的选择。共计15章,每章后面附有练习与思考。
《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上册)(第2版)》注
重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工程
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本书的编写既体现现代制造技术、材料
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密切交叉与融合,又体现工程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历史
传承和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高等农林院校等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的教
材和参考书,也可供机械制造工程。
目录
《机械制造基础(上册)—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第2版)》
第1章 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1.1 材料的种类
1.1.1 金属材料
1.1.2 高分子材料
1.1.3 陶瓷材料
1.1.4 复合材料
1.2 材料的性能
1.2.1 力学性能
1.2.2 物理、化学性能
1.2.3 工艺性能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2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2.1.1 晶体基础
2.1.2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2.2 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2.2.1 多晶体结构和亚结构
2.2.2 实际金属晶体缺陷
.2.3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2.3.1 纯金属的结晶
2.3.2 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措施
2.3.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2.3.4 金属的铸锭组织
2.3.5 定向凝固和连铸技术以及单晶的制取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3章 合金的相结构与二元合金相图
3.1 合金的相结构
3.1.1 基本概念
3.1.2 固态合金的相结构
3.2 二元合金相图
3.2.1 相图的概念
3.2.2 匀晶相图
3.2.3 共晶相图
3.2.4 其他相图
3.2.5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步骤
3.2.6 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4章 铁碳合金相图与碳钢
4.1 铁碳合金相图
4.1.1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及组织
4.1.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4.1.3 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4.1.4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4.2 碳素钢
4.2.1 碳钢中的常存杂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4.2.2 碳钢的分类
4.2_3 碳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5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5.1 金属的塑性变形
5.1.1 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5.1.2 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5.1.3 塑性变形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2 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5.3 金属的强化机制
5.3.1 固溶强化
5.3.2 第二相强化
5.3.3 细晶强化
5.3.4 形变强化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6.1 钢的热处理原理
6.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6.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6.2 钢的普通热处理
6.2.1 钢的退火和正火
6.2.2 钢的淬火
6.2.3 钢的回火
6.3 钢的表面热处理
6.3.1 钢的表面淬火
6.3.2 化学热处理
6.4 钢的其他热处理
6.4.1 真空热处理
6.4.2 形变热处理
6.4.3 热喷涂
6.4.4 气相沉积
6.5 热处理的结构工艺性
6.5.1 尽量避免尖角、棱角、减少台阶
6.5.2 零件外形应尽量简单,避免厚薄悬殊的截面
6.5.3 尽量采用对称结构
6.5.4 尽量采用封闭结构
6.5.5 尽量采用组合结构
6.5.6 便于加热冷却时装夹、吊挂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7章 合金钢
7.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7.1.1 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
7.1.2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7.1.3 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
7.2 合金钢分类和牌号
7.2.1 合金钢的分类
7.2.2 合金钢的编号
7.3 合金结构钢
7.3.1 低合金结构钢
7.3.2 合金渗碳钢
7.3.3 合金调质钢
7.3.4 合金弹簧钢
7.3.5 滚动轴承钢
7.4 合金工具钢
7.4.1 合金刃具钢
7.4.2 合金模具钢
7.4.3 合金量具钢
7.5 特殊性能钢
7.5.1 不锈钢
7.5.2 耐热钢
7.5.3 耐磨钢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8章 铸铁
8.1 铸铁的石墨化及分类
8.1.1 铸铁的石墨化
8.1.2 铸铁的分类
8.2 常用铸铁
8.2.1 普通灰铸铁
8.2.2 球墨铸铁
8.2.3 可锻铸铁
8.2.4 蠕墨铸铁
8.3 合金铸铁
8.3.1 耐磨铸铁
8.3.2 耐热铸铁
8.3.3 耐蚀铸铁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9章 有色金属及合金
9.1 铝及铝合金
9.1.1 工业纯铝
9.1.2 铝合金
9.1.3 常用铝合金
9.2 铜及铜合金
9.2.1 52业纯铜
9.2.2 黄铜
9.2.3 青铜
9.3 滑动轴承合金
9.3.1 轴承合金的性能要求和组织特征
9.3.2 轴承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0章 其他工程材料
10.1 塑料
10.1.1 塑料的组成
10.1.2 塑料的分类
10.1.3 塑料的成形方法
10.1.4 塑料的性能
10.1.5 常用工程塑料
10.2 橡胶
10.2.1 橡胶的组成
10.2.2 橡胶的种类
10.3 陶瓷
10.3.1 陶瓷材料制作工艺
10.3.2 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性能
10.3.3 常用工业陶瓷及其应用
10.4 复合材料
10.4.1 复合材料的分类
10.4.2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10.4.3 复合材料简介
10.5 新型工程材料简介
10.5.1 纳米材料
10.5.2 超导材料
10.5.3 储氢材料
10.5.4 超硬材料
10.5.5 光纤材料
10.5.6 隐身材料
10.5.7 压电材料
10.5.8 非晶合金
10.5.9 形状记忆合金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1章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与选材
11.1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11.1.1 零件的失效形式
11.1.2 零件失效的原因
11.1.3 失效分析的步骤、方法
11.2 选材的一般原则
11.2.1 失效形式分析
11.2.2 材料的工艺性能原则
11.2.3 材料的经济性原则
11.3 典型零件的选材与工艺
11.3.1 提高疲劳强度与耐磨性的选材与工艺
11.3.2 齿轮类与轴类零件的选材与工艺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2章 铸造
12.1 铸造工艺基础
12.1.1 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型能力
12.1.2 铸件的凝固方式
12.1.3 铸造合金的收缩
12.1.4 铸造应力
12.1.5 铸件的变形
12.1.6 铸件的裂纹
12.1.7 铸件的常见缺陷
12.2 砂型铸造
12.2.1 造型材料
12.2.2 砂型铸造造型方法
12.2.3 铸造工艺设计
12.3 特种铸造
12.3.1 熔模铸造(失蜡铸造)
12.3.2 金属型铸造
12.3.3 压力铸造
12.3.4 低压铸造
12.3.5 离心铸造
12.4 铸件结构设计
12.4.1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12.4.2 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12.4.3 不同铸造方法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2.5 铸造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2.5.1 造型技术的发展
12.5.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2.5.3 计算机在铸造中的应用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3章 锻压
13.1 锻压加工工艺基础
13.1.1 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
13.1.2 金属的锻造性能
13.1.3 锻造比及流线组织
13.1.4 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
13.2 常用锻造方法
13.2.1 自由锻
13.2.2 模锻
13.3 板料冲压
13.3.1 板料冲压特点及应用
13.3.2 冲裁
13.3.3 拉伸
13.3.4 弯曲
13.3.5 成形
13.3.6 板料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13.4 现代塑性加工与发展趋势
13.4.1 精密模锻
13.4.2 挤压
13.4.3 轧制成形
13.4.4 超塑性变形
13.4.5 塑性加工发展趋势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4章 焊接
14.1 焊接工程理论基础
14.1.1 熔焊冶金过程
14.1.2 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
14.1.3 焊接应力与变形
14.2 常用焊接方法
14.2.1 手工电弧焊
14.2.2 埋弧自动焊
14.2.3 气体保护焊
14.2.4 压焊与钎焊
14.3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14.3.1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14.3.2 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14.3.3 不锈钢的焊接
14.3.4 铸铁的焊补
14.3.5 非铁金属的焊接
14.4 焊接结构工艺性
14.4.1 焊接结构的材料选择
14.4.2 焊接方法的选择
14.4.3 焊接接头的工艺设计
14.5 现代焊接技术与发展趋势
14.5.1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14.5.2 电子束焊接
14.5.3 激光焊接
14.5.4 扩散焊接
14.5.5 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5章 毛坯的选择
15.1 毛坯的选择原则
15.1.1 毛坯的种类及成形方法的比较
15.1.2 毛坯的选择原则
15.2 零件的结构分析及
15.2.1 轴杆类零件
15.2.2 盘套类零件
15.2.3 机架、壳体类零
15.3 毛坯选择实例
小结
练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1章 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1.1 材料的种类
1.1.1 金属材料
1.1.2 高分子材料
1.1.3 陶瓷材料
1.1.4 复合材料
1.2 材料的性能
1.2.1 力学性能
1.2.2 物理、化学性能
1.2.3 工艺性能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2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2.1.1 晶体基础
2.1.2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2.2 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2.2.1 多晶体结构和亚结构
2.2.2 实际金属晶体缺陷
.2.3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2.3.1 纯金属的结晶
2.3.2 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措施
2.3.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2.3.4 金属的铸锭组织
2.3.5 定向凝固和连铸技术以及单晶的制取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3章 合金的相结构与二元合金相图
3.1 合金的相结构
3.1.1 基本概念
3.1.2 固态合金的相结构
3.2 二元合金相图
3.2.1 相图的概念
3.2.2 匀晶相图
3.2.3 共晶相图
3.2.4 其他相图
3.2.5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步骤
3.2.6 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4章 铁碳合金相图与碳钢
4.1 铁碳合金相图
4.1.1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及组织
4.1.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4.1.3 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4.1.4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4.2 碳素钢
4.2.1 碳钢中的常存杂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4.2.2 碳钢的分类
4.2_3 碳钢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5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5.1 金属的塑性变形
5.1.1 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5.1.2 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5.1.3 塑性变形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2 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5.3 金属的强化机制
5.3.1 固溶强化
5.3.2 第二相强化
5.3.3 细晶强化
5.3.4 形变强化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6.1 钢的热处理原理
6.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6.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6.2 钢的普通热处理
6.2.1 钢的退火和正火
6.2.2 钢的淬火
6.2.3 钢的回火
6.3 钢的表面热处理
6.3.1 钢的表面淬火
6.3.2 化学热处理
6.4 钢的其他热处理
6.4.1 真空热处理
6.4.2 形变热处理
6.4.3 热喷涂
6.4.4 气相沉积
6.5 热处理的结构工艺性
6.5.1 尽量避免尖角、棱角、减少台阶
6.5.2 零件外形应尽量简单,避免厚薄悬殊的截面
6.5.3 尽量采用对称结构
6.5.4 尽量采用封闭结构
6.5.5 尽量采用组合结构
6.5.6 便于加热冷却时装夹、吊挂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7章 合金钢
7.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7.1.1 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
7.1.2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7.1.3 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
7.2 合金钢分类和牌号
7.2.1 合金钢的分类
7.2.2 合金钢的编号
7.3 合金结构钢
7.3.1 低合金结构钢
7.3.2 合金渗碳钢
7.3.3 合金调质钢
7.3.4 合金弹簧钢
7.3.5 滚动轴承钢
7.4 合金工具钢
7.4.1 合金刃具钢
7.4.2 合金模具钢
7.4.3 合金量具钢
7.5 特殊性能钢
7.5.1 不锈钢
7.5.2 耐热钢
7.5.3 耐磨钢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8章 铸铁
8.1 铸铁的石墨化及分类
8.1.1 铸铁的石墨化
8.1.2 铸铁的分类
8.2 常用铸铁
8.2.1 普通灰铸铁
8.2.2 球墨铸铁
8.2.3 可锻铸铁
8.2.4 蠕墨铸铁
8.3 合金铸铁
8.3.1 耐磨铸铁
8.3.2 耐热铸铁
8.3.3 耐蚀铸铁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9章 有色金属及合金
9.1 铝及铝合金
9.1.1 工业纯铝
9.1.2 铝合金
9.1.3 常用铝合金
9.2 铜及铜合金
9.2.1 52业纯铜
9.2.2 黄铜
9.2.3 青铜
9.3 滑动轴承合金
9.3.1 轴承合金的性能要求和组织特征
9.3.2 轴承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0章 其他工程材料
10.1 塑料
10.1.1 塑料的组成
10.1.2 塑料的分类
10.1.3 塑料的成形方法
10.1.4 塑料的性能
10.1.5 常用工程塑料
10.2 橡胶
10.2.1 橡胶的组成
10.2.2 橡胶的种类
10.3 陶瓷
10.3.1 陶瓷材料制作工艺
10.3.2 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性能
10.3.3 常用工业陶瓷及其应用
10.4 复合材料
10.4.1 复合材料的分类
10.4.2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10.4.3 复合材料简介
10.5 新型工程材料简介
10.5.1 纳米材料
10.5.2 超导材料
10.5.3 储氢材料
10.5.4 超硬材料
10.5.5 光纤材料
10.5.6 隐身材料
10.5.7 压电材料
10.5.8 非晶合金
10.5.9 形状记忆合金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1章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与选材
11.1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11.1.1 零件的失效形式
11.1.2 零件失效的原因
11.1.3 失效分析的步骤、方法
11.2 选材的一般原则
11.2.1 失效形式分析
11.2.2 材料的工艺性能原则
11.2.3 材料的经济性原则
11.3 典型零件的选材与工艺
11.3.1 提高疲劳强度与耐磨性的选材与工艺
11.3.2 齿轮类与轴类零件的选材与工艺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2章 铸造
12.1 铸造工艺基础
12.1.1 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型能力
12.1.2 铸件的凝固方式
12.1.3 铸造合金的收缩
12.1.4 铸造应力
12.1.5 铸件的变形
12.1.6 铸件的裂纹
12.1.7 铸件的常见缺陷
12.2 砂型铸造
12.2.1 造型材料
12.2.2 砂型铸造造型方法
12.2.3 铸造工艺设计
12.3 特种铸造
12.3.1 熔模铸造(失蜡铸造)
12.3.2 金属型铸造
12.3.3 压力铸造
12.3.4 低压铸造
12.3.5 离心铸造
12.4 铸件结构设计
12.4.1 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12.4.2 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12.4.3 不同铸造方法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2.5 铸造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2.5.1 造型技术的发展
12.5.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2.5.3 计算机在铸造中的应用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3章 锻压
13.1 锻压加工工艺基础
13.1.1 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
13.1.2 金属的锻造性能
13.1.3 锻造比及流线组织
13.1.4 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
13.2 常用锻造方法
13.2.1 自由锻
13.2.2 模锻
13.3 板料冲压
13.3.1 板料冲压特点及应用
13.3.2 冲裁
13.3.3 拉伸
13.3.4 弯曲
13.3.5 成形
13.3.6 板料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13.4 现代塑性加工与发展趋势
13.4.1 精密模锻
13.4.2 挤压
13.4.3 轧制成形
13.4.4 超塑性变形
13.4.5 塑性加工发展趋势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4章 焊接
14.1 焊接工程理论基础
14.1.1 熔焊冶金过程
14.1.2 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
14.1.3 焊接应力与变形
14.2 常用焊接方法
14.2.1 手工电弧焊
14.2.2 埋弧自动焊
14.2.3 气体保护焊
14.2.4 压焊与钎焊
14.3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14.3.1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14.3.2 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14.3.3 不锈钢的焊接
14.3.4 铸铁的焊补
14.3.5 非铁金属的焊接
14.4 焊接结构工艺性
14.4.1 焊接结构的材料选择
14.4.2 焊接方法的选择
14.4.3 焊接接头的工艺设计
14.5 现代焊接技术与发展趋势
14.5.1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14.5.2 电子束焊接
14.5.3 激光焊接
14.5.4 扩散焊接
14.5.5 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15章 毛坯的选择
15.1 毛坯的选择原则
15.1.1 毛坯的种类及成形方法的比较
15.1.2 毛坯的选择原则
15.2 零件的结构分析及
15.2.1 轴杆类零件
15.2.2 盘套类零件
15.2.3 机架、壳体类零
15.3 毛坯选择实例
小结
练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基础.上册,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