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从声律和风骨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嬗变的轨迹。“上编”对齐梁至初唐时期新体诗声律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考察,钩稽出不少为人所忽视的五言律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编”结合南北朝士族文化向唐代庶族文化转型这一大背景,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了中近古诗风嬗变与文化转型之关系,在不少重要的诗歌史问题和作家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盛唐诗歌高潮形成的原因和文化内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目录
目录
序
绪论
上编 从永明体到沈宋体
第一章 永明体声律特征及其在齐梁时期的发展
第一节 永明体声律体系分析
第二节 梁大同诗人对永明体格律形式的新发展
第二章 庾信、徐陵对周、陈、隋新体诗声律之发展
第一节 庾信、徐陵新体诗律化经验
第二节 “徐庾体”在周隋诗坛之影响
第三章 唐初诗坛声律发展的复杂性
第一节 艰于创变的宫廷诗坛
第二节 王绩诗歌的律化成就
第三节 王绩对庾信律化技巧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章 贞观中后期的诗律发展及其因素
第一节 唐太宗诗歌创作观的转变
第二节 新进诗人对诗歌声律技巧的探索
第五章 上官仪、元兢的诗律学理论及其对诗律发展之影响
第一节 “上官体”的诗律学贡献
第二节 元兢诗律学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初唐四杰对新体诗的态度及其新体诗律化程度
第一节 骆宾王诗歌律化成就及其原因
第二节 卢照邻的诗歌声律观
第三节 王勃诗歌声律观及其与王绩之关系
第四节 杨炯新体诗律化成就
第七章 高宗朝后期的两股诗体复古潮流
第一节 诗律退化的宫廷诗会与私人宴集
第二节 陈子昂的诗体“复古”观与诗律实践
第八章 武后朝诗歌律化水平的飞跃
第一节 “上官体”的复振
第二节 “珠英学士”对诗律定型之贡献
第九章 沈宋与五言律体定型之关系
第一节 沈宋对元兢“换头”术的肯定与推广
第二节 沈宋诗歌律化程度辨析
第十章 小结
附录
永明至隋末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
初唐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
下编 从“性灵摇荡”到“风骨凛然”
第一章 齐梁诗歌与士人心态之关系
第一节 齐梁诗歌风力不振的现实政治因素
第二节 齐梁士人生活方式对山水诗风之影响
第三节 齐梁艳情诗风与佛教涅槃学之关系
第二章 周隋时期北方诗风之变与士人心态之新特征
第一节 梁末入北诗人对南朝士风与诗风的反思
第二节 周隋时期北地诗风之变
第三章 唐初宫廷诗风与士风之关系
第一节 唐太宗对南朝诗风之态度
第二节 唐太宗诗歌创作中的学南之举
第三节 魏徵等人创作观影响甚微之因由
第四章 龙朔初载诗风新变与新进文士的人格缺陷
第一节 龙朔“文场变体”新说
第二节 龙朔文士群体的政治崛起
第三节 龙朔文人群体的文化特质
第四节 上官仪诗学观念的艺术本质
第五节 盛极一时的“颂体”诗文
第六节 龙朔诗歌艺术与精神的双重缺陷
第五章 初唐四杰与儒道思想
第一节 初唐四杰与北方儒学关系考论
第二节 初唐四杰与象数派易学之关系
第三节 初唐四杰与道家思想之关系
第四节 初唐四杰诗文革新的精神实质
第五节 初唐四杰的人生观与历史感
第六章 从家学渊源看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
第一节 陈子昂人格精神与家学传统之关系
第二节 陈子昂与武周政权关系辨
第三节 陈子昂近体诗创作中的家学因素
第四节 陈子昂古体诗创作中的家学因素
第七章 武后、中宗朝宫廷士风与诗风
第一节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人对龙朔诗风之修正
第二节 武周、中宗朝“颂体”诗文兴起的社会文化因素
第三节 武后、中宗朝文士人格思考对于盛唐理想人格建构之先导意义
第八章 盛唐诗人心态形成诸因素之考察
第一节 良好君臣关系的重建
第二节 文人政治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对儒学经世精神的重视
第九章 小结
第一节 齐梁至盛唐士风嬗变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影响齐梁至盛唐士风变化的因素
第三节 诗人心态对创作影响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后记
i?
序
绪论
上编 从永明体到沈宋体
第一章 永明体声律特征及其在齐梁时期的发展
第一节 永明体声律体系分析
第二节 梁大同诗人对永明体格律形式的新发展
第二章 庾信、徐陵对周、陈、隋新体诗声律之发展
第一节 庾信、徐陵新体诗律化经验
第二节 “徐庾体”在周隋诗坛之影响
第三章 唐初诗坛声律发展的复杂性
第一节 艰于创变的宫廷诗坛
第二节 王绩诗歌的律化成就
第三节 王绩对庾信律化技巧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章 贞观中后期的诗律发展及其因素
第一节 唐太宗诗歌创作观的转变
第二节 新进诗人对诗歌声律技巧的探索
第五章 上官仪、元兢的诗律学理论及其对诗律发展之影响
第一节 “上官体”的诗律学贡献
第二节 元兢诗律学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初唐四杰对新体诗的态度及其新体诗律化程度
第一节 骆宾王诗歌律化成就及其原因
第二节 卢照邻的诗歌声律观
第三节 王勃诗歌声律观及其与王绩之关系
第四节 杨炯新体诗律化成就
第七章 高宗朝后期的两股诗体复古潮流
第一节 诗律退化的宫廷诗会与私人宴集
第二节 陈子昂的诗体“复古”观与诗律实践
第八章 武后朝诗歌律化水平的飞跃
第一节 “上官体”的复振
第二节 “珠英学士”对诗律定型之贡献
第九章 沈宋与五言律体定型之关系
第一节 沈宋对元兢“换头”术的肯定与推广
第二节 沈宋诗歌律化程度辨析
第十章 小结
附录
永明至隋末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
初唐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
下编 从“性灵摇荡”到“风骨凛然”
第一章 齐梁诗歌与士人心态之关系
第一节 齐梁诗歌风力不振的现实政治因素
第二节 齐梁士人生活方式对山水诗风之影响
第三节 齐梁艳情诗风与佛教涅槃学之关系
第二章 周隋时期北方诗风之变与士人心态之新特征
第一节 梁末入北诗人对南朝士风与诗风的反思
第二节 周隋时期北地诗风之变
第三章 唐初宫廷诗风与士风之关系
第一节 唐太宗对南朝诗风之态度
第二节 唐太宗诗歌创作中的学南之举
第三节 魏徵等人创作观影响甚微之因由
第四章 龙朔初载诗风新变与新进文士的人格缺陷
第一节 龙朔“文场变体”新说
第二节 龙朔文士群体的政治崛起
第三节 龙朔文人群体的文化特质
第四节 上官仪诗学观念的艺术本质
第五节 盛极一时的“颂体”诗文
第六节 龙朔诗歌艺术与精神的双重缺陷
第五章 初唐四杰与儒道思想
第一节 初唐四杰与北方儒学关系考论
第二节 初唐四杰与象数派易学之关系
第三节 初唐四杰与道家思想之关系
第四节 初唐四杰诗文革新的精神实质
第五节 初唐四杰的人生观与历史感
第六章 从家学渊源看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
第一节 陈子昂人格精神与家学传统之关系
第二节 陈子昂与武周政权关系辨
第三节 陈子昂近体诗创作中的家学因素
第四节 陈子昂古体诗创作中的家学因素
第七章 武后、中宗朝宫廷士风与诗风
第一节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人对龙朔诗风之修正
第二节 武周、中宗朝“颂体”诗文兴起的社会文化因素
第三节 武后、中宗朝文士人格思考对于盛唐理想人格建构之先导意义
第八章 盛唐诗人心态形成诸因素之考察
第一节 良好君臣关系的重建
第二节 文人政治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对儒学经世精神的重视
第九章 小结
第一节 齐梁至盛唐士风嬗变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影响齐梁至盛唐士风变化的因素
第三节 诗人心态对创作影响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后记
i?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