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新论

副标题:无

作   者:宋生贵著

分类号:

ISBN:978781115094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对艺术作学理层面的关注,讨论艺术美学问题,是《诗性之魅》的着意 所在。作者并非止于概念的重述与推敲,而是着眼于艺术精神特质的体认与 把握,因此提炼出“诗性”之说。他认为:“对于艺术而言,所谓‘诗性’ 即是,激活想象,张扬理想,传情生趣,创造美境。这正是艺术所应有的特 质。不过还须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其与理性无关,更无排斥之意。”“‘诗 性’一直以来与人类相伴而在,而且关系着人们的生命情调与人文精神。” 该书从“诗性”和“诗化”的概念入手,思考艺术与美的基本问题。作者推 崇“诗”“思”“史”间的对话与融通,即“借用诗的本性与方式,对美学 与艺术的本体性质问题加以分析与诠释”。

目录

目录
1 艺术的谐美之缘
1.1 原始形态中艺术与美感的同一性
1.2 原始神话表达的美感意味
1.3 艺术与美感: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承诺
1.4 美感与艺术表达的自在机缘
2 艺术的审美特质
2.1 艺术活动:人类生命情调中的绿色命题
2.2 审美发现的生命张力
2.3 审美体验的精神指向
2.4 属于人类的美的“建造”
2.5 生存实践活动与艺术审美活动的相谐而行
3 艺术的价值取向
3.1 精神之约
3.2 绿色之洲
3.3 品质之辨
3.4 拒绝屈就
4 艺术情境的意味
4.1 有“意味”的情境
4.2 一个“情境”就是一个艺术世界
4.3 情境与“解”
4.4 入境与美感
5 艺术的想象之要
5.1 想象力与主体精神的张扬
5.2 想象力与灵感冲动及创造潜能
5.3 想象力与心理世界及生存境界的调适
5.4 想象力与审美发现及独特的审美体验
5.5 想象力萎缩及生命情调缺失的现象分析
5.6 想象力萎缩原因探略
6 艺术的人文内涵
6.1 艺术活动与文化心理结构
6.2 关于“法天贵真”
6.3 关于“中和”为美
6.4 关于“团圆”轨迹
6.5 关于“虚静”“恬淡”
6.6 关于“虚实相生”
7 艺术的地域涵养
7.1 人地关系中的美学之质与艺术体现
7.2 环境——美意识与艺术
7.3 乡土情结的美学潜势
7.4 关于艺术的协调演进
8 艺术的接受之维
8.1 艺术接受及其过程
8.2 艺术接受的发生与展开
8.3 艺术接受中的主体性
8.4 艺术接受中审美序列的有机建构
9 艺术批评的意义
9.1 艺术批评的作用与意义
9.2 艺术批评的形式
9.3 艺术批评的方法
9.4 艺术批评模式的当代转化
10 艺术的审美教育
10.1 美育的要义
10.2 艺术美育与生活情趣及生存智慧
10.3 人类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启示
10.4 新世纪的生存智慧与艺术情思
10.5 艺术美育的当下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8幅)及品评短语
齐白石:《春风万里》
吴昌硕:《幽兰》
黄宾虹:《湖山圣境》
陈少梅:《远眺》
[法国]安格尔:《泉》油画
[法国]莫奈:《撑阳伞的女人》(油画)
[罗马尼亚]布朗库西:《空中之鸟》(雕塑)
[法国]罗丹:《沉思》(雕塑)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艺术美学新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