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绪论001
第一节本书选题缘由003
第二节研究现状综述008
第三节研究目标013
第四节研究框架015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启蒙现代性的双重关系021
第一节概念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启蒙现代性”023
第二节启蒙的东西方文化传统027
第三节知识与伦理关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和启蒙现代性031
一、 知识维度031
二、 伦理维度036
第四节现代性的伦理视角何以可能039
第二章人格伦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伦理追求047
第一节李大钊的人格伦理050
一、 李大钊的“宜人性”人格051
二、 李大钊的“内倾型”性格054
三、 李大钊的“道德体悟”与中国传统文化058
四、 李大钊的“道义”精神064
第二节“知”、“情”、“意”与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本质论066
一、 社会主义“知”、“情”、“意”的提出066
二、 超越性与“主义”之争070
第三章“调和论”:李大钊吸纳多元文化资源的哲学基础077
第一节李大钊“调和论”的提出080
一、 文化论争与“调和论”的形成080
二、 李大钊的现代性感悟与“调和论”的形成088
第二节李大钊“调和论”的内涵093
一、 “调和”的一般内涵093
二、 李大钊“调和论”的内涵094
第三节“调和论”:马克思主义吸纳启蒙现代性的哲学基础102
第四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多元思潮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建111
第一节“物心”关系论与多维现代性的追求113
第二节多元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从梁启超到孙中山116
一、 梁启超:进化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17
二、 刘师培:政治知识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20
三、 孙中山:“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23
第三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知识与伦理的双重构建129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问题130
二、 民主、博爱与马克思主义伦理137
三、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译介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构建144
第五章《什么是新文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初构建151
第一节现实主义与意识形态154
一、 意识形态的泛化与新文学理论155
二、 文学的写实主义与意识形态的伦理关怀159
第二节文学与人道主义168
一、 人道主义与中西文化资源169
二、 人道主义内涵的转换175
三、 “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180
第三节“真美”与社会主义文艺美学189
一、 时代对李大钊的影响189
二、 李大钊的美学修养192
三、 社会主义文艺之美的设想193
第六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文艺创作197
第一节“道义”与“妙手”的内涵199
一、 “道义”的一般内涵199
二、 “妙手”的一般内涵203
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由来205
四、 “五四”时代与李大钊“道义”、“妙手”的提出207
第二节论李大钊的文艺创作211
一、 李大钊文艺作品中的“道义”世界211
二、 “妙手”与李大钊文艺作品的艺术世界221
第七章人的解放:李大钊构建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启示225
第一节启蒙、救亡、解放:李大钊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重使命227
一、 “启蒙与救亡”论227
二、 启蒙、救亡、解放234
第二节人的解放: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使命238
一、 塑造多元并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品格239
二、 确立“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立场241
三、 勇担“道义”精神,追求文学的人道主义244
结语247
参考文献253
后记269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