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模糊偏好形成机制研究》根据知识图谱技术对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分析,以行动逻辑与决策逻辑的基本方法,透过对偏好、效用、认知世界等选择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分析与厘清,重新探讨了行动主体认知世界的划分问题,论证了偏好的存在性,并且基于逻辑原子主义提出了模糊偏好形成的原子偏好理论,针对性选择中存在的循环问题,建构了分布式偏好理论的一般框架,最后探究了个体偏好何以形成群体模糊偏好的问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言
1.1模糊现象普遍存在的世界
1.2模糊偏好形成问题的凸显
1.3模糊偏好研究的概貌
1.3.1 国外研究概貌
1.3.2 国内研究概貌
1.4本书的学科贡献
1.4.1 学科理论意义
1.4.2 学科应用价值
1.5本书的研究进路及架构
1.5.1 研究进路
1.5.2本书基本架构
1.6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1.6.1 对行动主体认知世界重新进行了划分
1.6.2论证了偏好的存在性
1.6.3 提出了模糊偏好形成的原子偏好理论
1.6.4 以分布式偏好理论克服了选择中的循环性问题
第二章模糊偏好研究的可视化模式分析
2.1分析方法及数据
2.1.1 知识图谱
2.1.2分析工具
2.1.3数据来源
2.2模糊偏好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分析
2.2.1 模糊偏好的研究前沿——主题词分析
2.2.2 模糊偏好的知识基础——引文分析
2.2.3 模糊偏好的科学共同体——共作者分析
2.2.4 主要研究领域分析
2.2.5 重要被引期刊分析
第三章偏好、效用、认知世界与选择
3.1理性选择的基本假定
3.1.1 最大化(Maximization)
3.1.2 效果论
3.1.3个人行为趋向
3.1.4 无限智慧
3.2偏好与选择
3.2.1 什么是偏好
3.2.2模糊偏好
3.2.3逻辑与偏好的表达
3.2.4 二元关系与偏好
3.2.5 模糊关系与偏好
3.3广义效用假定
3.3.1 传统效用假说的缺陷
3.3.2广义效用假说
3.3.3 基本推论
3.3.4广义效用与偏好
3.4行动主体的认知世界划分
3.4.1 基于潘天群三分认知世界的选择关系刻画
3.4.2 行动主体的认知世界
第四章偏好形成的两种直观刻画
4.1 主客观状态与模糊性的产生
4.1.1 模糊性与模态刻画
4.1.2进一步的说明
4.2基于优选论的偏好刻画
4.2.1 优序与偏好
4.2.2 信念与偏好
4.2.3 优先序的变化与偏好
4.2.4 信念与偏好的变化
第五章单主体模糊偏好的形成
5.1 事物间原子比较方面与原子偏好
5.2事物间原子偏好的图示化
5.3从原子偏好到单主体模糊偏好
5.3.1 纯P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2 纯I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3 纯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4 PI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5 P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6I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7 PI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8 原子方面个数与模糊偏好:进一步说明
5.4原子偏好与直觉模糊偏好的形成
第六章群体模糊偏好的形成
6.1偏好选择情结与选择函数的可解性
6.1.1 选择中的偏好情结
6.1.2 基于偏好选择情结选择函数的有解性
6.2偏好集结:何以可能?
6.3群体模糊偏好的产生
6.3.1 偏好集结函数
6.3.2群模糊偏好成因分析
第七章个体偏好到群体偏好的合理性
7.1选择中传统传递性存在的问题
7.2选择中的分布式偏好
7.2.1 分布式偏好的提出及刻画
7.2.2基于分布式偏好的选择
7.2.3分布式偏好与Luce—Suppes难题
7.2.4 对分布式偏好的进一步说明
7.3分布式偏好理论与模糊选择
7.3.1 模糊偏好的去模糊化
7.3.2含有模糊偏好的选择
7.4群模糊偏好形成的合理性
7.4.1 选择情景
7.4.2 集结函数
7.4.3 主观价值
7.5附:分布式偏好相关定理证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导言
1.1模糊现象普遍存在的世界
1.2模糊偏好形成问题的凸显
1.3模糊偏好研究的概貌
1.3.1 国外研究概貌
1.3.2 国内研究概貌
1.4本书的学科贡献
1.4.1 学科理论意义
1.4.2 学科应用价值
1.5本书的研究进路及架构
1.5.1 研究进路
1.5.2本书基本架构
1.6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1.6.1 对行动主体认知世界重新进行了划分
1.6.2论证了偏好的存在性
1.6.3 提出了模糊偏好形成的原子偏好理论
1.6.4 以分布式偏好理论克服了选择中的循环性问题
第二章模糊偏好研究的可视化模式分析
2.1分析方法及数据
2.1.1 知识图谱
2.1.2分析工具
2.1.3数据来源
2.2模糊偏好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分析
2.2.1 模糊偏好的研究前沿——主题词分析
2.2.2 模糊偏好的知识基础——引文分析
2.2.3 模糊偏好的科学共同体——共作者分析
2.2.4 主要研究领域分析
2.2.5 重要被引期刊分析
第三章偏好、效用、认知世界与选择
3.1理性选择的基本假定
3.1.1 最大化(Maximization)
3.1.2 效果论
3.1.3个人行为趋向
3.1.4 无限智慧
3.2偏好与选择
3.2.1 什么是偏好
3.2.2模糊偏好
3.2.3逻辑与偏好的表达
3.2.4 二元关系与偏好
3.2.5 模糊关系与偏好
3.3广义效用假定
3.3.1 传统效用假说的缺陷
3.3.2广义效用假说
3.3.3 基本推论
3.3.4广义效用与偏好
3.4行动主体的认知世界划分
3.4.1 基于潘天群三分认知世界的选择关系刻画
3.4.2 行动主体的认知世界
第四章偏好形成的两种直观刻画
4.1 主客观状态与模糊性的产生
4.1.1 模糊性与模态刻画
4.1.2进一步的说明
4.2基于优选论的偏好刻画
4.2.1 优序与偏好
4.2.2 信念与偏好
4.2.3 优先序的变化与偏好
4.2.4 信念与偏好的变化
第五章单主体模糊偏好的形成
5.1 事物间原子比较方面与原子偏好
5.2事物间原子偏好的图示化
5.3从原子偏好到单主体模糊偏好
5.3.1 纯P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2 纯I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3 纯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4 PI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5 P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6I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7 PIJ型原子偏好与单主体模糊偏好
5.3.8 原子方面个数与模糊偏好:进一步说明
5.4原子偏好与直觉模糊偏好的形成
第六章群体模糊偏好的形成
6.1偏好选择情结与选择函数的可解性
6.1.1 选择中的偏好情结
6.1.2 基于偏好选择情结选择函数的有解性
6.2偏好集结:何以可能?
6.3群体模糊偏好的产生
6.3.1 偏好集结函数
6.3.2群模糊偏好成因分析
第七章个体偏好到群体偏好的合理性
7.1选择中传统传递性存在的问题
7.2选择中的分布式偏好
7.2.1 分布式偏好的提出及刻画
7.2.2基于分布式偏好的选择
7.2.3分布式偏好与Luce—Suppes难题
7.2.4 对分布式偏好的进一步说明
7.3分布式偏好理论与模糊选择
7.3.1 模糊偏好的去模糊化
7.3.2含有模糊偏好的选择
7.4群模糊偏好形成的合理性
7.4.1 选择情景
7.4.2 集结函数
7.4.3 主观价值
7.5附:分布式偏好相关定理证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模糊偏好形成机制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