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近几年来《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的实践,编者对自然辩证法传统的三大块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在保持原有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形成了自然篇(第一章-第四章)、科学篇(第五章-第七章)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篇(第八章-第十一章)三大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都尽可能地汲取当代自然辩证法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辩证观点加以分析和讨论。这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为:
第一章-第四章讨论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法。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看法和观点。自然观是在人类以自然界为对象的认识和实践中产生的,也是人类关于自然界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观要对自然界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作出合理的说明,要把握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的发展趋势,要对人类自身的前途、命运作出严肃的思考和预测。所有这些,都与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具体知识有关,但又不是简单地包含在具体知识当中。因此,研究当代自然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为工具,对当代
学技术的重要成就进行总结、提升,最终形成合理的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第五章-第七章讨论科学发展与研究的辩证法。科学观是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一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体观点。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人们可以得到关于科学发展和研究的不同认识。本书主要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理解科学发展、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
第八章-第十一章讨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在狭义的科学观的基础上,本部分进一步从科学技术的外在社会特性方面,来理解由科学技术及其发展所形成的总观点。在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时,我们重点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考察,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等问题的讨论,在总体上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辩证关系。
目录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第二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第三节 现代辩证论、系统论自然观
第二章 存在的自然界
第一节 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方式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类型与基本属性
第三节 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层次结构的辩证关系
第三章 演化的自然界
第一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节 自然界演化的机制和方式
第三节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和周期性
第四章 人类与自然界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人类进步与自然界
第三节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第五章 科学发展与进步
第一节 科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科学目标与科学进步
.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模式
第六章 科学理论
第一节 科学划界
第二节 科学语言与科学解释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科学方法
第一节 科学研究方法论
第二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第三节 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逻辑思维方法
第五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
第六节 科学假说方法
第七节 系统科学方法
第八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第一节 社会体制和科学技术体制
第二节 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组织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第一节 科学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第二节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第三节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第十章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性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三节 通向和谐之路
后记
第一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第二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第三节 现代辩证论、系统论自然观
第二章 存在的自然界
第一节 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方式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类型与基本属性
第三节 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四节 自然界物质层次结构的辩证关系
第三章 演化的自然界
第一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节 自然界演化的机制和方式
第三节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和周期性
第四章 人类与自然界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人类进步与自然界
第三节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第五章 科学发展与进步
第一节 科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科学目标与科学进步
.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模式
第六章 科学理论
第一节 科学划界
第二节 科学语言与科学解释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科学方法
第一节 科学研究方法论
第二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第三节 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逻辑思维方法
第五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
第六节 科学假说方法
第七节 系统科学方法
第八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第一节 社会体制和科学技术体制
第二节 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组织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第一节 科学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第二节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第三节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第十章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性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三节 通向和谐之路
后记
自然辩证法导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