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治理视角之下的东亚区域化》主要针对冷战后,东亚区域化独特的东盟印记在理论和实践上所激起的广泛争议进行相关探索,是从区域治理的视角、引入区域对比的方法,致力于重述东盟治理的线索、解析东盟的内在逻辑和扩展方向,进而将其与东亚国际关系的实际相结合,以尝试论证东盟因素对东亚区域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及中国的应有对策。 本书属于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和联合国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共同合作组编的主题为“全球化与区域化研究”的套系丛书。在丛书的选目中,既重点推出有关研究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学术著作,也突出引介了有关全球化和比较区域一体化问题的深度思考。不但能深化读者对全球化的认识,又可以使读者全面理解区域化发展的意义。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状况综述
1.2.1 区域主义理论研究状况
1.2.2 东亚区域化进程相关研究状况
1.2.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3 研究构想及研究方法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本项研究的分析设想
1.3.3 本项研究的主要方法
1.3.4 本项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1.4 本书的篇章结构设计
第2章 区域化与区域治理:理论建构与欧盟案例
2.1 区域治理:涵义及其应用
2.1.1 治理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2.1.2 治理的应用:从全球治理到区域治理
2.2 区域化中的区域治理
2.2.1 区域治理与区域化
2.2.2 区域化、区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
2.3 区域化与区域治理:欧洲一体化的验证
2.3.1 欧洲区域化中的区域治理:历程及其特征
2.3.2 欧洲区域化中的制度建设
2.3.3 欧洲经验的验证:治理框架的确立
第3章 区域化与区域治理:东盟案例与理解途径
3.1 东亚区域化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结构
3.1.1 东亚区域化的历史传统
3.1.2 东亚区域化的现实结构
3.2 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以东盟为案例的理由
3.3 东盟案例的相关背景和说明
第4章 东盟区域化的初始阶段(冷战时期的区域化进程)
4.1 区域合作的背景和过程
4.1.1 东盟诞生的国际环境
4.1.2 冷战初期东南亚区域合作的萌芽
4.1.3 东盟诞生前夕的东南亚区域合作
4.1.4 东盟的诞生和初步活动
4.2 区域化制度建设及治理特征:以安全为主的区域合作
4.2.1 东盟制度中的机构建设
4.2.2 政治安全领域的东盟治理
4.2.3 其他领域的区域治理
4.3 启动进程:治理框架和原则的初步建构
第5章 东盟区域化的转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7年)
5.1 区域合作的背景转变
5.1.1 国际环境的变化
5.1.2 东盟合作的调整和进展
5.1.3 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开展
5.2 东盟区域治理的转向:以经济整合为重心
5.2.1 区域经济治理的调整
5.2.2 区域治理在政治安全方面的进展
5.3 承上启下:从主题转变到更高合作
第6章 东盟区域化的最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6.1 区域合作的背景和结构:国际态势与区域多层结构
6.1.1 金融危机和区域经济困难
6.1.2 东盟政治安全环境
6.1.3 东盟合作的内外调整:新合作机制
6.2 区域治理和区域制度建构的努力:朝向全面和综合性的区域化
6.2.1 东盟治理的经济架构
6.2.2 东盟治理在安全方面的表现
6.2.3 发展方向:从东盟共同体到东亚共同体
6.3 治理的扩展:从东盟到东亚区域化
第7章 分析与讨论:以治理为核心的理解与阐发
7.1 比较视角的分析:东盟治理与欧洲经验的对照
7.2 功能视角的分析:东盟方式的来源与效应
7.2.1 东盟治理的来源和意义
7.2.2 东盟方式的问题和调整
7.3 理论视角的分析:评估东盟治理
7.3.1 东盟治理:欧洲模式的复制品?
7.3.2 评价东盟治理:不同理论解释的启示
7.3.3 治理的背景条件:东盟内外环境
7.3.4 东盟内部治理:共同体的确立和维护
7.3.5 理解东盟规范:特征和价值
7.3.6 东盟外部治理:规范扩散的双重意义
7.3.7 东盟治理的前景:是否可持续?
第8章 结语:东亚区域化展望
8.1 区域治理的扩展:从东盟到东亚
8.1.1 东盟治理对东亚区域化的意义
8.1.2 治理视角下东亚区域化发展分析
8.1.3 东盟进程对东亚共同体的启示
8.2 东亚区域化:障碍、契机和对策
8.2.1 东亚区域化中的现实主义困境
8.2.2 民主化与参与式区域治理
8.2.3 区域治理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1.1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状况综述
1.2.1 区域主义理论研究状况
1.2.2 东亚区域化进程相关研究状况
1.2.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3 研究构想及研究方法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本项研究的分析设想
1.3.3 本项研究的主要方法
1.3.4 本项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1.4 本书的篇章结构设计
第2章 区域化与区域治理:理论建构与欧盟案例
2.1 区域治理:涵义及其应用
2.1.1 治理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2.1.2 治理的应用:从全球治理到区域治理
2.2 区域化中的区域治理
2.2.1 区域治理与区域化
2.2.2 区域化、区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
2.3 区域化与区域治理:欧洲一体化的验证
2.3.1 欧洲区域化中的区域治理:历程及其特征
2.3.2 欧洲区域化中的制度建设
2.3.3 欧洲经验的验证:治理框架的确立
第3章 区域化与区域治理:东盟案例与理解途径
3.1 东亚区域化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结构
3.1.1 东亚区域化的历史传统
3.1.2 东亚区域化的现实结构
3.2 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以东盟为案例的理由
3.3 东盟案例的相关背景和说明
第4章 东盟区域化的初始阶段(冷战时期的区域化进程)
4.1 区域合作的背景和过程
4.1.1 东盟诞生的国际环境
4.1.2 冷战初期东南亚区域合作的萌芽
4.1.3 东盟诞生前夕的东南亚区域合作
4.1.4 东盟的诞生和初步活动
4.2 区域化制度建设及治理特征:以安全为主的区域合作
4.2.1 东盟制度中的机构建设
4.2.2 政治安全领域的东盟治理
4.2.3 其他领域的区域治理
4.3 启动进程:治理框架和原则的初步建构
第5章 东盟区域化的转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7年)
5.1 区域合作的背景转变
5.1.1 国际环境的变化
5.1.2 东盟合作的调整和进展
5.1.3 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开展
5.2 东盟区域治理的转向:以经济整合为重心
5.2.1 区域经济治理的调整
5.2.2 区域治理在政治安全方面的进展
5.3 承上启下:从主题转变到更高合作
第6章 东盟区域化的最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6.1 区域合作的背景和结构:国际态势与区域多层结构
6.1.1 金融危机和区域经济困难
6.1.2 东盟政治安全环境
6.1.3 东盟合作的内外调整:新合作机制
6.2 区域治理和区域制度建构的努力:朝向全面和综合性的区域化
6.2.1 东盟治理的经济架构
6.2.2 东盟治理在安全方面的表现
6.2.3 发展方向:从东盟共同体到东亚共同体
6.3 治理的扩展:从东盟到东亚区域化
第7章 分析与讨论:以治理为核心的理解与阐发
7.1 比较视角的分析:东盟治理与欧洲经验的对照
7.2 功能视角的分析:东盟方式的来源与效应
7.2.1 东盟治理的来源和意义
7.2.2 东盟方式的问题和调整
7.3 理论视角的分析:评估东盟治理
7.3.1 东盟治理:欧洲模式的复制品?
7.3.2 评价东盟治理:不同理论解释的启示
7.3.3 治理的背景条件:东盟内外环境
7.3.4 东盟内部治理:共同体的确立和维护
7.3.5 理解东盟规范:特征和价值
7.3.6 东盟外部治理:规范扩散的双重意义
7.3.7 东盟治理的前景:是否可持续?
第8章 结语:东亚区域化展望
8.1 区域治理的扩展:从东盟到东亚
8.1.1 东盟治理对东亚区域化的意义
8.1.2 治理视角下东亚区域化发展分析
8.1.3 东盟进程对东亚共同体的启示
8.2 东亚区域化:障碍、契机和对策
8.2.1 东亚区域化中的现实主义困境
8.2.2 民主化与参与式区域治理
8.2.3 区域治理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治理视角之下的东亚区域化——以东盟为案例的分析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