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vonKleist,1770-1811)被誉为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与“现代戏剧的促进人物。”他在十年内创作的全部八部戏剧以独树一帜的思考探索事物的深层原因,具有鲜明的现代性。 ★克莱斯特把现代危机写进他的文学作品。他笔下的世界脆弱易碎而充满裂痕,事物因具有多义性而扑朔迷离,无法探究。于是,他得出这个结论:世界上的矛盾难以解决。 ★本书以克莱斯特八部戏剧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性视角出发,在三阶段的历史发展观、语言危机、认知危机和身份认同危机这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克莱斯特戏剧作品中的现代性要素。
目录
第一章 影响克莱斯特现代性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现代性”概念及其历史变迁概述
第二节 1800年前后欧洲的社会政治危机与克莱斯特作为具有现代危机意识的作家
第三节 克莱斯特戏剧现代性概述
第四节 克莱斯特书信的重要学术价值与特点
第五节 启蒙哲学的道德完美学说对克莱斯特的影响——安东尼·沙夫茨伯里伯爵(第三)、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克里斯多夫·马丁·维兰德、克里斯蒂安·恩斯特·武因施
第六节 克莱斯特经历的“康德危机”
第七节 卢梭对克莱斯特世界观的影响
第八节 对比克莱斯特与卡夫卡的现代性
第二章克莱斯特八部戏剧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一节 悲剧《施罗芬施泰因一家》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二节 悲剧残篇《罗伯特·居伊斯卡特》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三节 喜剧《破瓮记》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四节 喜剧《安菲特律翁》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五节 悲剧《彭忒西勒亚》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六节 骑士剧《海尔布隆的小凯蒂》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七节 历史剧《赫尔曼战役》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八节 历史剧《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三章 克莱斯特戏剧在国内外的接受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克莱斯特戏剧在德语国家的接受与研究现状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莱斯特戏剧在德语文学中的接受与影响
二、 克莱斯特戏剧作品在民主德国的接受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莱斯特戏剧作品在联邦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接受
第二节 克莱斯特八部戏剧的接受与影响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的接受与影响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的接受与影响
三、 《破瓮记》的接受与影响
四、 《安菲特律翁》的接受与影响
五、 《彭忒西勒亚》的接受与影响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的接受与影响
七、 《赫尔曼战役》的接受与影响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的接受与影响
第三节 克莱斯特戏剧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现状
第四章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第一节 席勒、荷尔德林、诺瓦利斯、克莱斯特等作家的三阶段历史发展观
一、 席勒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二、 荷尔德林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三、 诺瓦利斯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四、 克莱斯特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第二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三、 《破瓮记》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四、 《安菲特律翁》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五、 《彭忒西勒亚》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七、 《赫尔曼战役》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第五章 克莱斯特的语言危机
第一节 关于“语言危机”与“语言怀疑”概念
第二节 1800年左右德国文学中的语言危机概述
第三节 克莱斯特书信中表达的语言困境与语言怀疑
第四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语言危机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中的语言危机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中的语言危机
三、 喜剧《破瓮记》中的语言危机
四、 《安菲特律翁》中的语言危机
五、 《彭忒西勒亚》中的语言危机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中的语言危机
七、 《赫尔曼战役》中的语言危机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中的语言危机
第五节 昏厥和梦幻作为克莱斯特独特的戏剧语言
第六章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认知危机
第一节 认知危机概述
第二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认知危机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中的认知危机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中的认知危机
三、 《破瓮记》中的认知危机
四、 《安菲特律翁》中的认知危机
五、 《彭忒西勒亚》中的认知危机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中的认知危机
七、 《赫尔曼战役》中的认知危机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中的认知危机
第七章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第一节 身份认同危机
第二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一、 喜剧《安菲特律翁》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一) 主神朱庇特的身份认同危机
(二) 阿尔克墨涅的身份认同危机
(三) 安菲特律翁的身份认同危机
(四) 索西阿斯的身份认同危机
二、 悲剧《彭忒西勒亚》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附录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现代性”概念及其历史变迁概述
第二节 1800年前后欧洲的社会政治危机与克莱斯特作为具有现代危机意识的作家
第三节 克莱斯特戏剧现代性概述
第四节 克莱斯特书信的重要学术价值与特点
第五节 启蒙哲学的道德完美学说对克莱斯特的影响——安东尼·沙夫茨伯里伯爵(第三)、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克里斯多夫·马丁·维兰德、克里斯蒂安·恩斯特·武因施
第六节 克莱斯特经历的“康德危机”
第七节 卢梭对克莱斯特世界观的影响
第八节 对比克莱斯特与卡夫卡的现代性
第二章克莱斯特八部戏剧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一节 悲剧《施罗芬施泰因一家》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二节 悲剧残篇《罗伯特·居伊斯卡特》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三节 喜剧《破瓮记》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四节 喜剧《安菲特律翁》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五节 悲剧《彭忒西勒亚》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六节 骑士剧《海尔布隆的小凯蒂》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七节 历史剧《赫尔曼战役》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八节 历史剧《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剧情
第三章 克莱斯特戏剧在国内外的接受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克莱斯特戏剧在德语国家的接受与研究现状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莱斯特戏剧在德语文学中的接受与影响
二、 克莱斯特戏剧作品在民主德国的接受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莱斯特戏剧作品在联邦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接受
第二节 克莱斯特八部戏剧的接受与影响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的接受与影响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的接受与影响
三、 《破瓮记》的接受与影响
四、 《安菲特律翁》的接受与影响
五、 《彭忒西勒亚》的接受与影响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的接受与影响
七、 《赫尔曼战役》的接受与影响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的接受与影响
第三节 克莱斯特戏剧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现状
第四章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第一节 席勒、荷尔德林、诺瓦利斯、克莱斯特等作家的三阶段历史发展观
一、 席勒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二、 荷尔德林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三、 诺瓦利斯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四、 克莱斯特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第二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三、 《破瓮记》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四、 《安菲特律翁》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五、 《彭忒西勒亚》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七、 《赫尔曼战役》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中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第五章 克莱斯特的语言危机
第一节 关于“语言危机”与“语言怀疑”概念
第二节 1800年左右德国文学中的语言危机概述
第三节 克莱斯特书信中表达的语言困境与语言怀疑
第四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语言危机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中的语言危机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中的语言危机
三、 喜剧《破瓮记》中的语言危机
四、 《安菲特律翁》中的语言危机
五、 《彭忒西勒亚》中的语言危机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中的语言危机
七、 《赫尔曼战役》中的语言危机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中的语言危机
第五节 昏厥和梦幻作为克莱斯特独特的戏剧语言
第六章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认知危机
第一节 认知危机概述
第二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认知危机
一、 《施罗芬施泰因一家》中的认知危机
二、 《罗伯特·居伊斯卡特》中的认知危机
三、 《破瓮记》中的认知危机
四、 《安菲特律翁》中的认知危机
五、 《彭忒西勒亚》中的认知危机
六、 《海尔布隆的小凯蒂》中的认知危机
七、 《赫尔曼战役》中的认知危机
八、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中的认知危机
第七章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第一节 身份认同危机
第二节 克莱斯特戏剧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一、 喜剧《安菲特律翁》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一) 主神朱庇特的身份认同危机
(二) 阿尔克墨涅的身份认同危机
(三) 安菲特律翁的身份认同危机
(四) 索西阿斯的身份认同危机
二、 悲剧《彭忒西勒亚》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附录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