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考古学
一 名称与定义
二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三 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文化层”的形成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
第四节 考古调查与发掘
一 考古调查
二 考古发掘
第五节 考古学的室内研究
一 整理资料
二 编写报告
三 综合研究
第六节 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
第七节 考古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
一 与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关系
二 与人类学的关系
三 与民族学的关系
四 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关系
五 与其他应用学科的关系
第八节 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
一 考古学的萌芽时期(古代——北宋)
二 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北宋——清末)
三 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年—-1949年)
四 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1949年——现在)
五 大量使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考古学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旧石器时代及其特征
二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三 地质年代与考古学分期
四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五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用途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
一 猿人化石及旧石器的发现
二 周口店北京人及其文化
第三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
一 大荔人及其遗存
二 马坝人
三 长阳人
四 桐梓人及其文化
五 丁村人及其文化
六 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
一 所谓河套人和河套文化
二 峙峪遗址
三 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基本概念
二 中石器时代
三 新石器时代
四 铜石并用时代
五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般特征
六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地域分布与文化系统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
一 早期
二 中期
三 晚期
第三节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
一 早期
二 中期
三 晚期
第四节 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一 昙石山文化
二 台湾省的三个新石器时代文化
三 广东省的石峡文化
四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
五 西藏昌都的卡若遗址
六 红山文化
七 富河文化
八 新乐下层文化
九 新开流文化
十 小珠山遗存
第四章 商周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商周考古所研究的时代与内容
二 商周考古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二里头文化的面貌和夏文化的探索
一 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及文化面貌
二 二里头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
三 关于夏文化的探索
第三节 二里岗文化
一 二里岗文化的发现及其文化特点
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 城址与建筑
四 墓葬
第四节 晚商文化
一 晚商文化的分期
二 高度发展的奴隶制社会经济
三 发达的文化艺术
四 以小屯为中心的殷墟宫殿区和晚商建筑
五 墓葬
六 奴录主专政的加强
第五节 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分期与青铜器的断代方法
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 建筑基址与营建技术的进步
四 墓葬及其所反映的埋葬制度
五 关于先周文化
第六节 春秋文化
一 文化分期
二 列国城市的兴起
三 铁器的发明及其意义
四 金属铸币的产生
五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六 墓葬
第七节 商周时期其他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 长江以南以几何印纹陶为突出特征的青铜文化
二 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
三 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
第五章 战国秦汉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
二 文化分期
三 文化分区
第二节 战国考古
一 冶铁和农业的发展
二 战国城市的发展
三 战国的墓葬
四 青铜、漆器手工业
五 货币与度量衡
第三节 汉代考古
一 汉代的城市
二 汉代的墓葬
三 汉代农业的发展
四 汉代的手工业
五 汉代的货币与度量衡
六 北方边塞遗址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历史简况
二 文物考古工作的研究简况
第二节 城址
一 隋唐长安城
二 隋唐洛阳城
第三节 建筑
一 桥梁
二 寺塔
三 殿堂
第四节 雕塑
一 石窟
二 石刻
第五节 手工业
一 冶铸手工业
二 瓷器手工业
第六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 与中亚、西亚的交往
二 与日本的友好交往
第七节 墓葬
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的一般特征
二 关于魏晋到隋唐时期墓葬年代的判断
三 典型墓例
图版目录
图版壹1. 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
图版壹2. 仰韶文化彩陶盆
图版壹3. 龙山文化黑陶盆
图版壹4. 大汶口文化彩陶豆
图版壹5. 大汶口文化彩陶鼎
图版贰1. 1929年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模型)
图版贰2. 马家窑文化彩陶盆
图版叁1. 大汶口文化石器
图版叁2. 龙山文化陶鬶
图版叁3. 马家窑文化陶壶
图版叁4.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图版肆1. 二里头文化铜爵
图版肆2. 二里岗文化铜方鼎
图版肆3. 司母戊大方鼎
图版肆4. 四羊铜尊
图版伍1. 妇好墓出土的玉簋
图版伍2. 妇好墓出土的玉象
图版伍3. 益都苏埠屯一号墓出土的铜钺
图版伍4. 侯马盟书
图版陆1. 偃师商城城门遗址
图版陆2. 沂水刘家店子一号墓出土的金剑柄
图版陆3. 陕西凤翔出土的青铜建筑构件
图版柒 楚国文化系统的铜鼎
图版柒1. 镬鼎
图版柒2. 圆腹鼎
图版柒3. 〓鼎
图版捌1. 曾侯乙墓棺椁及随葬品出土情况
图版捌2. 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漆座屏
图版捌3.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豆
图版捌4.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图版捌5.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案
图版捌6.7 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墓出土的陶仓及稻穗
图版玖1.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东端全景
图版玖2. 秦始皇陵陪葬铜车马出土情况
图版玖3. 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
图版玖4.5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骑兵俑与跪射俑
图版玖6.7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和鸟篆文壶
图版拾1. 马王堆一号墓棺椁及随葬品出土情况
图版拾2.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双层漆奁盒
图版拾3. 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三号墓出土的漆盂
图版拾4. 马王堆一号墓的彩绘漆棺
图版拾5.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漆盘
图版拾6. 满城二号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图版拾壹1. 西安何家村出土唐刻花金碗
图版拾壹2. 河北赵县隋安济桥
图版拾壹3. 河南登封县北魏嵩岳寺塔
图版拾贰1. 山东历城隋四门塔
图版拾贰2. 西安唐大雁塔
图版拾贰3. 西安唐大雁塔西门门楣线雕
图版拾叁1. 西安唐小雁塔
图版拾叁2. 山东历城龙虎塔
图版拾叁3. 山东历城唐九顶塔
图版拾肆1. 甘肃敦煌莫高窟外景
图版拾肆2.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二十窟主佛像
图版拾肆3.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全景
图版拾伍1. 陕西乾县乾陵石刻狮子
图版拾伍2. 陕西乾县乾陵石刻翼马
图版拾伍3. 陕西醴泉县“昭陵六骏”之一
图版拾陆1. 西安碑林“石台孝经”
图版拾陆2. 河南扶沟县出土唐狩猎纹菱花铜镜
图版拾陆3. 江苏南京吴墓出土的青瓷虎子
图版拾柒1. 江苏宜兴西晋墓出土的青瓷香薰
图版拾柒2. 河南安阳隋墓出土的白瓷黑彩俑
图版拾柒3. 西安隋墓出土的鸡首壶
图版拾柒4. 浙江唐越窑青瓷执壶
图版拾捌1. 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的墓志铭盖
图版拾捌2. 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的墓志铭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考古学
一 名称与定义
二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三 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文化层”的形成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
第四节 考古调查与发掘
一 考古调查
二 考古发掘
第五节 考古学的室内研究
一 整理资料
二 编写报告
三 综合研究
第六节 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
第七节 考古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
一 与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关系
二 与人类学的关系
三 与民族学的关系
四 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关系
五 与其他应用学科的关系
第八节 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
一 考古学的萌芽时期(古代——北宋)
二 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北宋——清末)
三 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年—-1949年)
四 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1949年——现在)
五 大量使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考古学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旧石器时代及其特征
二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三 地质年代与考古学分期
四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五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用途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
一 猿人化石及旧石器的发现
二 周口店北京人及其文化
第三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
一 大荔人及其遗存
二 马坝人
三 长阳人
四 桐梓人及其文化
五 丁村人及其文化
六 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
一 所谓河套人和河套文化
二 峙峪遗址
三 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基本概念
二 中石器时代
三 新石器时代
四 铜石并用时代
五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般特征
六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地域分布与文化系统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
一 早期
二 中期
三 晚期
第三节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
一 早期
二 中期
三 晚期
第四节 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一 昙石山文化
二 台湾省的三个新石器时代文化
三 广东省的石峡文化
四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
五 西藏昌都的卡若遗址
六 红山文化
七 富河文化
八 新乐下层文化
九 新开流文化
十 小珠山遗存
第四章 商周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商周考古所研究的时代与内容
二 商周考古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二里头文化的面貌和夏文化的探索
一 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及文化面貌
二 二里头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
三 关于夏文化的探索
第三节 二里岗文化
一 二里岗文化的发现及其文化特点
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 城址与建筑
四 墓葬
第四节 晚商文化
一 晚商文化的分期
二 高度发展的奴隶制社会经济
三 发达的文化艺术
四 以小屯为中心的殷墟宫殿区和晚商建筑
五 墓葬
六 奴录主专政的加强
第五节 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分期与青铜器的断代方法
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 建筑基址与营建技术的进步
四 墓葬及其所反映的埋葬制度
五 关于先周文化
第六节 春秋文化
一 文化分期
二 列国城市的兴起
三 铁器的发明及其意义
四 金属铸币的产生
五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六 墓葬
第七节 商周时期其他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 长江以南以几何印纹陶为突出特征的青铜文化
二 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
三 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
第五章 战国秦汉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
二 文化分期
三 文化分区
第二节 战国考古
一 冶铁和农业的发展
二 战国城市的发展
三 战国的墓葬
四 青铜、漆器手工业
五 货币与度量衡
第三节 汉代考古
一 汉代的城市
二 汉代的墓葬
三 汉代农业的发展
四 汉代的手工业
五 汉代的货币与度量衡
六 北方边塞遗址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第一节 概说
一 历史简况
二 文物考古工作的研究简况
第二节 城址
一 隋唐长安城
二 隋唐洛阳城
第三节 建筑
一 桥梁
二 寺塔
三 殿堂
第四节 雕塑
一 石窟
二 石刻
第五节 手工业
一 冶铸手工业
二 瓷器手工业
第六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 与中亚、西亚的交往
二 与日本的友好交往
第七节 墓葬
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的一般特征
二 关于魏晋到隋唐时期墓葬年代的判断
三 典型墓例
图版目录
图版壹1. 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
图版壹2. 仰韶文化彩陶盆
图版壹3. 龙山文化黑陶盆
图版壹4. 大汶口文化彩陶豆
图版壹5. 大汶口文化彩陶鼎
图版贰1. 1929年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模型)
图版贰2. 马家窑文化彩陶盆
图版叁1. 大汶口文化石器
图版叁2. 龙山文化陶鬶
图版叁3. 马家窑文化陶壶
图版叁4.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图版肆1. 二里头文化铜爵
图版肆2. 二里岗文化铜方鼎
图版肆3. 司母戊大方鼎
图版肆4. 四羊铜尊
图版伍1. 妇好墓出土的玉簋
图版伍2. 妇好墓出土的玉象
图版伍3. 益都苏埠屯一号墓出土的铜钺
图版伍4. 侯马盟书
图版陆1. 偃师商城城门遗址
图版陆2. 沂水刘家店子一号墓出土的金剑柄
图版陆3. 陕西凤翔出土的青铜建筑构件
图版柒 楚国文化系统的铜鼎
图版柒1. 镬鼎
图版柒2. 圆腹鼎
图版柒3. 〓鼎
图版捌1. 曾侯乙墓棺椁及随葬品出土情况
图版捌2. 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漆座屏
图版捌3.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豆
图版捌4.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图版捌5.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案
图版捌6.7 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墓出土的陶仓及稻穗
图版玖1.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东端全景
图版玖2. 秦始皇陵陪葬铜车马出土情况
图版玖3. 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
图版玖4.5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骑兵俑与跪射俑
图版玖6.7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和鸟篆文壶
图版拾1. 马王堆一号墓棺椁及随葬品出土情况
图版拾2.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双层漆奁盒
图版拾3. 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三号墓出土的漆盂
图版拾4. 马王堆一号墓的彩绘漆棺
图版拾5.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漆盘
图版拾6. 满城二号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图版拾壹1. 西安何家村出土唐刻花金碗
图版拾壹2. 河北赵县隋安济桥
图版拾壹3. 河南登封县北魏嵩岳寺塔
图版拾贰1. 山东历城隋四门塔
图版拾贰2. 西安唐大雁塔
图版拾贰3. 西安唐大雁塔西门门楣线雕
图版拾叁1. 西安唐小雁塔
图版拾叁2. 山东历城龙虎塔
图版拾叁3. 山东历城唐九顶塔
图版拾肆1. 甘肃敦煌莫高窟外景
图版拾肆2.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二十窟主佛像
图版拾肆3.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全景
图版拾伍1. 陕西乾县乾陵石刻狮子
图版拾伍2. 陕西乾县乾陵石刻翼马
图版拾伍3. 陕西醴泉县“昭陵六骏”之一
图版拾陆1. 西安碑林“石台孝经”
图版拾陆2. 河南扶沟县出土唐狩猎纹菱花铜镜
图版拾陆3. 江苏南京吴墓出土的青瓷虎子
图版拾柒1. 江苏宜兴西晋墓出土的青瓷香薰
图版拾柒2. 河南安阳隋墓出土的白瓷黑彩俑
图版拾柒3. 西安隋墓出土的鸡首壶
图版拾柒4. 浙江唐越窑青瓷执壶
图版拾捌1. 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的墓志铭盖
图版拾捌2. 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的墓志铭
考古学通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