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区域经济长期变动机制始终是经济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然而,传统经济理论在面对现实经济时,仍然无法解决两大难题。一个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以及与此相随的不平衡发展成为常态问题。尽管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无论是在其分析能力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都要明显优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而成为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其在解释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根源及其蕴涵的客观规律方面却仍然难以令人满意。另一个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极限的问题。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自然对经济增长是不设限的,人类完全有能力以自身的知识和技术进步打破各种自然的限制。但是,随着20世纪40年代人类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产生了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和环境等区域性资源尖锐的矛盾,这迫使经济学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与环境等资源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将各种资源的承载能力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引入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当中。然而,一个难以规避的问题是,现有主流经济理论与各种承载力理论研究仿佛是两条平行的轨道,互相映衬却难以机制相连。各种承载力理论很难融入主流经济理论,其理论结果也仅仅被主流经济学在其研究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作为外生变量而起参考性作用。
目录
1 引 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书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要素与要素分类
2.2 要素禀赋理论的演进
2.3 承载力理论与要素适宜度
3 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上)
3.1 要素内涵的拓展及划分
3.2 要素与经济空间特征
3.3 要素适宜度的定义与内涵
3.4 要素适宜度的特征
4 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下)
4.1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系统性及其建立原则
4.2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理论基础
4.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
4.4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有效性与指标特征选择分析
5 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影响机制
5.1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要素适宜度
5.2 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与要素适宜度
5.3 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模型
5.4 要素适宜度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力机制
6 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要素适宜度视角
6.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再认识
6.2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6.3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6.4 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实证分析
7.1 研究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的意义
7.2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
7.3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数据处理
8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趋势分析与提升路径选择
8.1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整体评价与分析
8.2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经济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3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资源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4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环境、社会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5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提升路径
9 结论与展望
9.1 本书的主要结论
9.2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9.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2000—2007年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数据无量纲化结果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书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要素与要素分类
2.2 要素禀赋理论的演进
2.3 承载力理论与要素适宜度
3 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上)
3.1 要素内涵的拓展及划分
3.2 要素与经济空间特征
3.3 要素适宜度的定义与内涵
3.4 要素适宜度的特征
4 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下)
4.1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系统性及其建立原则
4.2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理论基础
4.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
4.4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有效性与指标特征选择分析
5 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影响机制
5.1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要素适宜度
5.2 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与要素适宜度
5.3 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模型
5.4 要素适宜度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力机制
6 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要素适宜度视角
6.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再认识
6.2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6.3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6.4 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实证分析
7.1 研究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的意义
7.2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
7.3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数据处理
8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趋势分析与提升路径选择
8.1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整体评价与分析
8.2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经济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3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资源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4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环境、社会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5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提升路径
9 结论与展望
9.1 本书的主要结论
9.2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9.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2000—2007年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数据无量纲化结果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解析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