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李细珠编写的《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探讨了地方督抚在清末新政过程中的思想与活动,尤其是地方督抚对清政府新政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为清末新政史和晚清政治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项实证性科研成果,为观察晚清政治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微妙关系以及晚清政治改革所体现的中国政治近代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还可以为当今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清末地方督抚辖区变革与改制/15
第一节 裁撤漕运总督与苏淮分省始末/16
第二节 开发蒙疆与察哈尔、热河及绥远建省之议/22
第三节 川边改土归流与西康建省之议/28
第四节 裁撤云南、湖北、广东巡抚/31
第五节 东三省改制及其督抚建置/34
第二章 清末地方督抚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38
第一节 地方督抚群体结构的统计分析/38
第二节 地方督抚人事变迁的统计分析/43
第三节 地方督抚的群体特性及其对新政的影响/50
第三章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的启动/55
第一节 清廷新政上谕探源/55
第二节 督抚商议联衔复奏中辍/67
第三节 督抚纷起单衔上奏/77
第四节 姗姗来迟的江楚会奏/91
第五节 各方反应与新政的启动/105
第四章 地方督抚与吏治改革——以裁革胥役、陋规与捐纳制度为例/110
第一节 裁汰胥吏、差役与行政效率问题/110
第二节 裁革陋规与行政腐败问题/119
第三节 捐纳制度革废与新政经费困境/124
第四节 吏治改革与新政进程反思/133
第五章 地方督抚与立宪思潮及清廷预备立宪之决策/137
第一节 地方督抚与日俄战争前后的立宪思潮/137
第二节 督抚与五大臣出洋考政/148
第三节 督抚与清廷预备立宪之决策/158
第四节 各方反应透视/170
第六章 地方督抚与丙午官制改革——以直督袁世凯、鄂督张之洞为中心/176
第一节 直督袁世凯与责任内阁制的提出/176
第二节 清廷高层政争与责任内阁制的流产/179
第三节 鄂督张之洞对地方官制改革的参与及其影响/193
第四节 清廷与地方督抚的紧张关系/204
第七章 民间舆论压力与地方督抚的尴尬——以浙抚张曾敷与秋瑾案为例/208
第一节 秋瑾案激变之肇因/208
第二节 民间舆论攻击之要点/211
第三节 官府之恐慌及其应对举措/223
第四节 张曾欺出处进退之尴尬/230
第五节 余论:预备立宪时期民间舆论之发达及其政治影响力/238
第八章 地方督抚与灾荒、民变及社会控制——以湘抚岑春莫与长沙抢米风潮为例/242
第一节 预控不力/245
第二节 应变乖方/255
第三节 善后失策/267
第四节 余论:利益纠葛与机制失灵及其后果/278
第九章 地方督抚与立宪派在谘议局的政争——以江督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为例/282
第一节 张人骏对新政的态度/283
第二节 江苏谘议局的开办与张人骏/291
第三节 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的权限之争/298
第十章 地方督抚、立宪派与清廷之间的权力博弈——围绕国会请愿与责任内阁制问题的探讨/312
第一节 立宪派、地方督抚请愿国会与责任内阁制/312
第二节 清廷内部载沣派、奕勖派对国会与责任内阁制的态度/321
第三节 清廷关于国会与责任内阁制的决策和地方督抚、立宪派的反响/326
第十一章 地方督抚平满汉畛域思想与清政府满汉政策的新变化——以光绪三十三年之满汉问题奏议为中心的探讨/335
第一节 地方督抚平满汉畛域言论/336
第二节 慈禧太后化除满汉畛域懿旨探源/339
第三节 官绅奏议讨论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344
第四节 清政府满汉政策的新变化/352
第五节 余论:满汉问题的困境/358
第十二章 清末新政与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兼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363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实际权力的消长/365
第二节 地方督抚干政的影响力与清廷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386
第三节 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399
第十三章 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412
第一节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督抚任职概观/413
第二节 地方督抚对革命风潮的反应与应对策略/416
第三节 地方督抚在民国与清朝之间的出处进退/433
第四节 “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与清王朝覆灭及民初政治走向/439
余论 改良与革命的历史选择/444
附录一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履历表/451
附录二 辛亥独立各省都督任职背景表/465
主要参考文献/467
人名索引/490
后记/506
第一章 清末地方督抚辖区变革与改制/15
第一节 裁撤漕运总督与苏淮分省始末/16
第二节 开发蒙疆与察哈尔、热河及绥远建省之议/22
第三节 川边改土归流与西康建省之议/28
第四节 裁撤云南、湖北、广东巡抚/31
第五节 东三省改制及其督抚建置/34
第二章 清末地方督抚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38
第一节 地方督抚群体结构的统计分析/38
第二节 地方督抚人事变迁的统计分析/43
第三节 地方督抚的群体特性及其对新政的影响/50
第三章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的启动/55
第一节 清廷新政上谕探源/55
第二节 督抚商议联衔复奏中辍/67
第三节 督抚纷起单衔上奏/77
第四节 姗姗来迟的江楚会奏/91
第五节 各方反应与新政的启动/105
第四章 地方督抚与吏治改革——以裁革胥役、陋规与捐纳制度为例/110
第一节 裁汰胥吏、差役与行政效率问题/110
第二节 裁革陋规与行政腐败问题/119
第三节 捐纳制度革废与新政经费困境/124
第四节 吏治改革与新政进程反思/133
第五章 地方督抚与立宪思潮及清廷预备立宪之决策/137
第一节 地方督抚与日俄战争前后的立宪思潮/137
第二节 督抚与五大臣出洋考政/148
第三节 督抚与清廷预备立宪之决策/158
第四节 各方反应透视/170
第六章 地方督抚与丙午官制改革——以直督袁世凯、鄂督张之洞为中心/176
第一节 直督袁世凯与责任内阁制的提出/176
第二节 清廷高层政争与责任内阁制的流产/179
第三节 鄂督张之洞对地方官制改革的参与及其影响/193
第四节 清廷与地方督抚的紧张关系/204
第七章 民间舆论压力与地方督抚的尴尬——以浙抚张曾敷与秋瑾案为例/208
第一节 秋瑾案激变之肇因/208
第二节 民间舆论攻击之要点/211
第三节 官府之恐慌及其应对举措/223
第四节 张曾欺出处进退之尴尬/230
第五节 余论:预备立宪时期民间舆论之发达及其政治影响力/238
第八章 地方督抚与灾荒、民变及社会控制——以湘抚岑春莫与长沙抢米风潮为例/242
第一节 预控不力/245
第二节 应变乖方/255
第三节 善后失策/267
第四节 余论:利益纠葛与机制失灵及其后果/278
第九章 地方督抚与立宪派在谘议局的政争——以江督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为例/282
第一节 张人骏对新政的态度/283
第二节 江苏谘议局的开办与张人骏/291
第三节 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的权限之争/298
第十章 地方督抚、立宪派与清廷之间的权力博弈——围绕国会请愿与责任内阁制问题的探讨/312
第一节 立宪派、地方督抚请愿国会与责任内阁制/312
第二节 清廷内部载沣派、奕勖派对国会与责任内阁制的态度/321
第三节 清廷关于国会与责任内阁制的决策和地方督抚、立宪派的反响/326
第十一章 地方督抚平满汉畛域思想与清政府满汉政策的新变化——以光绪三十三年之满汉问题奏议为中心的探讨/335
第一节 地方督抚平满汉畛域言论/336
第二节 慈禧太后化除满汉畛域懿旨探源/339
第三节 官绅奏议讨论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344
第四节 清政府满汉政策的新变化/352
第五节 余论:满汉问题的困境/358
第十二章 清末新政与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兼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363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实际权力的消长/365
第二节 地方督抚干政的影响力与清廷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386
第三节 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399
第十三章 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412
第一节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督抚任职概观/413
第二节 地方督抚对革命风潮的反应与应对策略/416
第三节 地方督抚在民国与清朝之间的出处进退/433
第四节 “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与清王朝覆灭及民初政治走向/439
余论 改良与革命的历史选择/444
附录一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履历表/451
附录二 辛亥独立各省都督任职背景表/465
主要参考文献/467
人名索引/490
后记/506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