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ing memories of China’s 1960s generation

副标题:无

作   者:王沛人著

分类号:D669.3

ISBN:978750067911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是一部描述中国的60年代生人由童年到壮年的身心成长历程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60年代生人的心灵成长史。60年代生人的童年和少年是在70年代的一元的理想主义的红色氛围中度过的,   60年代生人的青年是在80年代的由一元到多元的剧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激荡、亢奋中度过的。90年代至今,60年代生人在步入壮年时,由于遭遇到了种种精神困境而开始怀旧,开始回望他们的红色的童年和少年,以及流逝的青春岁月,于是不免怅惘与感伤起来。可是怅惘与感伤的时候,他们却并没有感到悲凉,而是感到了丝丝的温暖。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童年和少年时期铸就的火热的理想主义情结并没有完全冷却,余温尚在!之前,对世俗成功的蝇营狗苟的追逐拼争,使他们完全忽视了这些,而一旦他们蓦然回首时,他们才恍然、又有些欣慰地发现,哦,余温尚在,余温尚在啊!基于上述的认识,我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在70年代,60年代生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身心成长历程。   有人说,80年代的由一元到多元的剧变,对60年代生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当然很有道理,但是我以为,绝对不可以忽略60年代生人童年和少年的红色经历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我以为,红色经历对他们的影响更内在、更深刻,更持久。还有人说,以10年为单位的年代纪年方式来界定社会学意义上的“代”有些牵强和不严谨,但是我以为,“60年代生人”这个概念还是基本成立的,那是因为他们的确具有一些毋庸质疑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还可以涵盖到50年代末出生的人,以及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因此,这本《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对于这些人也是很有意义的。《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也为社会其他年龄人群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因为在我看来,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从50年代生人到80年代生人,甚至到90年代生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从历史长态看,甚至都可以归到一群,就是经历由一元到多元转变的一群,就是由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急遽蜕变的一群,就是道德底线模糊的“自我膨胀”的一群,就是需要寻找和确立新的理性的一群。因此,在这本《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中,上述人群都可以隐约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并引发一些思索。对于60年代生人来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虽然他们出生在一个群体癫狂的年代,但是成年以后,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眼神却是温和的、友善的、清朗的,甚至是单纯的,仿佛还没有完全长大。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眼神还是游移的、心不在焉的、身在别处的,仿佛是在梦游一般。那么60年代生人的特质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我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答案。我期待着,当你读完这本《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的时候,你也会感到有丝丝的温暖萦绕于胸间,而后,继续对未来抱有希望。

目录

目录
总论:60年代生人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
迷醉在红色里的童年和少年
我们是红小兵、红卫兵
幸福的童年
醒悟
难以释怀的情结
我们的幸运
困惑与失落
观望和游移
躁动、急进和挫败
零星的“发言”
我们为什么沉默?
平顺的经历造就平庸、惰性、脆弱
价值观的自相矛盾造就忧郁和散漫
壮年时,开始怀旧
60年代生人——温和左派
活着,需不需要理由?
关于我们的未来
注定平庸又何妨?
70年代:红色的、清贫的、游荡玩耍的童年和少年
红色记忆
红色世界
红太阳就是毛主席
“温左”之花——“文革”后期的风俗画
70年代的日常生活
逝去的美味
过年杂忆
“文革”中后期的电影
70年代的夜晚
小时候的穿着打扮
跟炉子较劲
那时的副食店
70年代普通家庭的家当
70年代的女红
70年代的工资福利
70年代的阅读
70年代北京的一条城关小街
在游荡玩耍中慢慢长大
儿时游戏
那时童谣
小日寸候挨揍
儿时游泳的记忆
小学逸事
北京城关的一所小学——二里庄小学
一个60年代生人的家庭样本
性的萌动
酸涩的单恋
谁是我们的梦中情人?
70年代后期:灾祸、解冻、兴奋、疑惑
1976年的几件大事
新领袖
恢复高考
升学
科学的春天
自卫反击战
电影解禁
听广播
外来文化的冲击
邓丽君的歌与我的矛盾心情
70年代后期我的两篇作文
80年代:激荡而浮躁的青春岁月
80年代真是一个一言难尽的年代!
80年代前期的乐观情绪
人们开始追求世俗的幸福
新启蒙年代
文学和艺术的黄金时代
遍地诗人——80年代的诗歌
80年代的阅读
80年代大学逸事
大学食事
80年代值得记忆的事情
90年代至今:平涩而随波逐流的壮年
功利的90年代
电视剧《渴望》热的背后
毛泽东热
铁饭碗的日子
浮躁、身体失调、恶病
发现王朔
赵本山和王朔
看话剧、听音乐
随波逐流
浮躁后的反思
90年代到现在的阅读
时尚的变迁
越听老歌,感触越深
逼仄的小街和路口——市井文化的温床
60年代生人成长感悟:中国人都还是孩子
我们真的长大了吗?
农村孩子
城市孩子
小城孩子
中国的城市孩子具有真正的自由气质吗?
后记
}'{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Growing memories of China’s 1960s generat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