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副标题:无

作   者:陈犀禾,聂伟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4950122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目录

第一部分 华语电影的工业与美学
 陈犀禾: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
 周星:中国电影创作观念与市场意识的演变——改革开放30年造就的影像改变
 黄式宪: 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当下的现代性抉择
 饶曙光: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王一川: 从向世进化型到在世共生型——华语电影文化的一种转型景观
 余纪:“主旋律电影”与“和谐社会” 
第二部分 产业流变与跨地域合作
 尹 鸿: 走向后合拍时代的华语电影——中国内地与香港电影的合作/合拍历程
 孙绍谊:跨地域性与“无地域空间”:全球化语境中的华语商业电影
 林春城(韩):华语电影在韩国: 基于亚洲跨国性文化流动的考察
 赵卫防:论香港电影产业中的产业项目流变
 钟大丰:从“盗亦有道”到“春秋无义战”——香港黑道电影中的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演变
 石川 何毓文:泛华人想象:李小龙电影的跨地域性策略  
第三部分 华语大片产业与文化反思
 宋家玲 李小丽:试论华语大片的国际化策略
 陈旭光 李 立:七年之痒:中国电影步入“后大片”时代
 杨俊蕾:华语大片的“文化斜视”——兼论电影全球化策略中的民族价值取向
 刘宇清: 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化”选择  
第四部分 独立影像与全球化面向
 张真(美):亲历见证: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都市电影
 郝建: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运动的伦理与形式美感
 潘天强: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
 聂伟:文化“解禁”与新生代电影的多重面向  
第五部分 都市魅影与空间想象
 丁亚平 张斌宁:华语电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及其转移轨迹
 聂欣如:中国音乐歌舞片发展的特殊道路
 颜纯钧:性问题、性角色、性场面——华语电影的新景观
 吴小丽:中国当代城市电影:上海的“缺席”及其意义  
 代跋:文化、美学与工业:华语电影的跨地域理论思考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