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国外语文课程发展概说、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文选型”语文教材编制的借鉴与思考等。
语文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为面对21世纪的挑战,语文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求改变原来的模式,用新的思路、手段、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本书在吸收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构想,对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体系完整、结构严谨是《学科教育展望丛书》的显著特点。这套由16部著作组成的丛书既阐释和分析了学科教育的一般理念和学科教学的设计范式,也包容了学校课程体系中几乎所有的学科。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学科教育的理念研究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比较研究的视界已经在学科教育领域全面拓展开来。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1编 语文课程
第1章 国外语文课程发展概说
1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回顾
1.1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沿革
1.2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2 西方国家语文课程发展的三种模式
2.1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
2.2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模式
2.3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西方混合模式
3 英国中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
3.1 传统的英国语文课程与教学
3.2 英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革新与探索
3.3 当前的英国语文课程与教学
4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若干趋势
4.1 不断加强的语文课程改革
4.2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新观点
4.3 增进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4.4 语文课程评价的进展
4.5 电脑辅助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第2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
1 研究的背景
2 语文课程的总取向
2.1 美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2 法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3 德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4 日本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5 余论
3 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取向
3.1 中日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取向比较
3.2 中美语文课程中的说话取向比较
4 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知识状况
4.1 对“知识”的界说
4.2 欧美语文课程目标的知识状况
4.3 我国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
4.4 知识状况对语文课程目标的制约
第2编 语文教材
第3章 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
1 我国语文教材的嬗变
1.1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1.2 我国近现代的中学语文教材
1.3 我国当代的中学语文教材
1.4 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语文教材比较
2 国外语文教材举隅
2.1 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的语文教材
2.2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语文教材
3 当代语文教材展望
3.1 切实加强语文教材的理论建设
3.2 努力开展教材实践的多向探索
第4章 “文选型”语文教材编制的借鉴与思考
1 研究的背景
2 关于“语文教材内容”
2.1 语文科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区别
2.2 语文教材内容的含义:用什么去教
2.3 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3 关于“文选型”教材的选文类型(上)
3.1 中国现代以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
3.2 关于“定篇”类型的选文
3.3 “定篇”类型选文的功能发挥方式
3.4 “例文”类型选文及功能发挥方式
4 关于“文选型”教材的选文类型(下)
4.1 “样本”类型选文及教材编撰的处理方式
4.2 “用件”类型选文及其特点
第3编 语文教学
第5章 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
1 西方阅读教学传统的形成
1.1 古典语言和古典文化的陶冶与训练
1.2 文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的三种结构
1.3 阅读教学:讨论和富有创见性的阐述
2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两个方向
2.1 关注人文精神
2.2 加强言语实践
3 从技能训练到策略教学的发展趋势
3.1 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3.2 “阅读策略”教学
3.3 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
第6章 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1 世纪更替中的写作观念审视
1.1 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身份的参与
1.2 “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
1.3 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取向
1.4 从文字写作到电脑写作
2 写作过程指导模式
2.1 观察指导模式
2.2 认知指导模式
2.3 文学指导模式
2.4 日常生活指导模式
3 写作训练方式
3.1 规范性写作训练
3.2 塑造性写作训练
3.3 创造性写作训练
4 作文命题与作文评价
4.1 作文与作文命题
4.2 作文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第7章 听说教学的新理念及其发展
1 对听说教学重要性的新认识
1.1 语文科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1.2 听说教学未受重视的原因
2 培养听说能力的课程、教材与教学法
2.1 听说训练的课程
2.2 听说训练的教材
2.3 听说教学的方法
3 世界各地听说教学的概况
3.1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3.2 日本、韩国、新加坡
3.3 香港特区
第4编 语文课外活动
第8章 语文课外活动的新近发展
1 课外活动的历史变迁与语文课外活动
1.1 课外活动的历史回顾
1.2 各国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
2 课程标准视野内的语文课外活动及其特点
2.1 语文课外活动兴起的原因
2.2 各国对语文课外活动阐释要点
2.3 当今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3 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实践考察
3.1 学科模式——俄罗斯的课外阅读指导
3.2 跨学科模式——法国的“多样化途径”
3.3 活动模式——日本的特别活动
第5编 语文教育评价
第9章 语文教育评价及其改善方向
1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概况
1.1 香港特区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
1.2 台湾地区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
1.3 我国语文能力评估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 英、美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
2.1 英国中学毕业考试(GCSE)
2.2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与写作评价
3 我国对ACT大学入学考试(Ⅰ、Ⅲ部分)的研究
3.1 ACT简介及其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3.2 ACT语言、阅读分测验的组成
3.3 上海样本实测结果分析
3.4 ACT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学能测试的启示
4 附录
第6编 语文教师与教学技术
第10章 语文教师的培养与进修
1 语文教师教育的新理念
2 语文教师教育职前培训的模式
2.1 综合课程
2.2 教育专业课程
2.3 学科专业课程
2.4 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
3 语文教师教育在职进修模式
3.1 以学位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
3.2 以单科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
3.3 新任教师在职培训课程模式
3.4 以学校为本位的在职培训模式
3.5 以学校、学区和大学教育学院协作的在职培训模式
4 世界各地语文教师继续进修的概况
4.1 日、法、英、美等国
4.2 中国台湾地区
4.3 归纳与借鉴
第11章 语文教学技术的发展
1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
1.1 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
1.2 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功能
1.3 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
1.4 有效地采用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要诀
2 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1 语文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
2.2 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具
2.3 网络上的语文教学资源
本书参考书目
后记
!1,
引言
第1编 语文课程
第1章 国外语文课程发展概说
1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回顾
1.1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沿革
1.2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2 西方国家语文课程发展的三种模式
2.1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
2.2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模式
2.3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西方混合模式
3 英国中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
3.1 传统的英国语文课程与教学
3.2 英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革新与探索
3.3 当前的英国语文课程与教学
4 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若干趋势
4.1 不断加强的语文课程改革
4.2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新观点
4.3 增进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4.4 语文课程评价的进展
4.5 电脑辅助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第2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
1 研究的背景
2 语文课程的总取向
2.1 美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2 法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3 德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4 日本的语文课程总取向
2.5 余论
3 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取向
3.1 中日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取向比较
3.2 中美语文课程中的说话取向比较
4 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知识状况
4.1 对“知识”的界说
4.2 欧美语文课程目标的知识状况
4.3 我国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
4.4 知识状况对语文课程目标的制约
第2编 语文教材
第3章 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
1 我国语文教材的嬗变
1.1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1.2 我国近现代的中学语文教材
1.3 我国当代的中学语文教材
1.4 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语文教材比较
2 国外语文教材举隅
2.1 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的语文教材
2.2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语文教材
3 当代语文教材展望
3.1 切实加强语文教材的理论建设
3.2 努力开展教材实践的多向探索
第4章 “文选型”语文教材编制的借鉴与思考
1 研究的背景
2 关于“语文教材内容”
2.1 语文科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区别
2.2 语文教材内容的含义:用什么去教
2.3 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3 关于“文选型”教材的选文类型(上)
3.1 中国现代以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
3.2 关于“定篇”类型的选文
3.3 “定篇”类型选文的功能发挥方式
3.4 “例文”类型选文及功能发挥方式
4 关于“文选型”教材的选文类型(下)
4.1 “样本”类型选文及教材编撰的处理方式
4.2 “用件”类型选文及其特点
第3编 语文教学
第5章 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
1 西方阅读教学传统的形成
1.1 古典语言和古典文化的陶冶与训练
1.2 文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的三种结构
1.3 阅读教学:讨论和富有创见性的阐述
2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两个方向
2.1 关注人文精神
2.2 加强言语实践
3 从技能训练到策略教学的发展趋势
3.1 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3.2 “阅读策略”教学
3.3 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
第6章 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1 世纪更替中的写作观念审视
1.1 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身份的参与
1.2 “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
1.3 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取向
1.4 从文字写作到电脑写作
2 写作过程指导模式
2.1 观察指导模式
2.2 认知指导模式
2.3 文学指导模式
2.4 日常生活指导模式
3 写作训练方式
3.1 规范性写作训练
3.2 塑造性写作训练
3.3 创造性写作训练
4 作文命题与作文评价
4.1 作文与作文命题
4.2 作文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第7章 听说教学的新理念及其发展
1 对听说教学重要性的新认识
1.1 语文科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1.2 听说教学未受重视的原因
2 培养听说能力的课程、教材与教学法
2.1 听说训练的课程
2.2 听说训练的教材
2.3 听说教学的方法
3 世界各地听说教学的概况
3.1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3.2 日本、韩国、新加坡
3.3 香港特区
第4编 语文课外活动
第8章 语文课外活动的新近发展
1 课外活动的历史变迁与语文课外活动
1.1 课外活动的历史回顾
1.2 各国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
2 课程标准视野内的语文课外活动及其特点
2.1 语文课外活动兴起的原因
2.2 各国对语文课外活动阐释要点
2.3 当今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3 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实践考察
3.1 学科模式——俄罗斯的课外阅读指导
3.2 跨学科模式——法国的“多样化途径”
3.3 活动模式——日本的特别活动
第5编 语文教育评价
第9章 语文教育评价及其改善方向
1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概况
1.1 香港特区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
1.2 台湾地区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
1.3 我国语文能力评估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 英、美的语文能力评估与测试
2.1 英国中学毕业考试(GCSE)
2.2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与写作评价
3 我国对ACT大学入学考试(Ⅰ、Ⅲ部分)的研究
3.1 ACT简介及其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3.2 ACT语言、阅读分测验的组成
3.3 上海样本实测结果分析
3.4 ACT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学能测试的启示
4 附录
第6编 语文教师与教学技术
第10章 语文教师的培养与进修
1 语文教师教育的新理念
2 语文教师教育职前培训的模式
2.1 综合课程
2.2 教育专业课程
2.3 学科专业课程
2.4 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
3 语文教师教育在职进修模式
3.1 以学位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
3.2 以单科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
3.3 新任教师在职培训课程模式
3.4 以学校为本位的在职培训模式
3.5 以学校、学区和大学教育学院协作的在职培训模式
4 世界各地语文教师继续进修的概况
4.1 日、法、英、美等国
4.2 中国台湾地区
4.3 归纳与借鉴
第11章 语文教学技术的发展
1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
1.1 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
1.2 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功能
1.3 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
1.4 有效地采用现代化语文教学技术和手段的要诀
2 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1 语文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
2.2 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工具
2.3 网络上的语文教学资源
本书参考书目
后记
!1,
语文教育展望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