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Study of Specia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Oppose and Control Corrup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副标题:无
作 者:王明高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54383123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腐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形成了严重的社会污染,还构成了对政府合法性的严重挑战,各种调查表明,腐败与下岗失业、收入差距一起,成为当前我国民众最为关心的三个问题,并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全书共30余万字。该书坚持反腐败必须正本清源的主张,从制度创新的层面对金融实名制、家庭财产申报制度、资金外逃防范制度、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等,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研究探讨,提出了制度、法规创新的系统化建议。同时还提出了旨在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特种审计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等系列对策、措施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新世纪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及配套措施
第一章 关于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思考与建议
一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是现阶段反腐败斗争的理性选择
(一) 科学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败的目标,从战略上给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准确定位、定调
(二) 不能用理想主义观点反腐败
(三) 不能用小农意识反腐败
(四) 不能用搞群众运动的形式反腐败
二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基本设想
(一) 做出两个特别决定
(二) 设立全国退赃公开账号
(三) 实行家庭财产登记申报制度
(四) 实行金融实名制
三 实施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准备工作
(一) 法律、政策准备
(二) 组织准备
(三) 金融制度准备
(四) 舆论准备
(五) 司法准备
四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作用
(一) 迅速消化腐败“呆账”,挽救大批失足干部
(二) 启动经济,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步伐
(三) 为国家筹集一大笔建设资金
(四) 从“标”上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本”上防治腐败创造重要条件
第二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实行金融实名制
一 金融实名制及其防治腐败的功能
(一) 金融实名制的涵义
(二) 金融实名制的防治腐败功能
(三) 各国实行金融实名制的经验借鉴
二 我国实施金融实名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金融匿名制产生的各种弊端
(二) 实施金融实名制与我国反腐败的内在联系
(三) 实施金融实名制的紧迫性
三 我国推行金融实名制若干问题分析
(一) 个人财产隐私是否会遭到侵犯
(二) 银行业务是否会受到影响
(三) 金融实名制在反腐败功能上的局限性
(四) 金融实名制推广上的可能性
四 我国金融实名制的制度设计和相关建议
(一) 金融实名制制度设计
(二) 实施金融实名制的相关建议
第三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
一 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的意义
(一) 如实申报登记家庭财产是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角色规范义务的内在要求
(二) 建立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为加强干部监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建立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是反腐倡廉、维护党的形象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二 我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现状剖析
(一) 申报主体范围过窄
(二) 申报财产范围不周延,给规避财产申报留有余地
(三) 申报种类单一,制度设计不严密
(四) 受理机构缺乏权威与监管力度
(五) 违反责任规定过轻,纪律处分缺乏刚性
三 完善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的思考
(一) 提升立法层次,尽快制定家庭财产申报法
(二) 确定合理的财产申报主体范围,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三) 适当扩充申报财产的范围
(四) 增加申报的种类,明确申报的时限
(五) 明确法定的受理机构,增强受理机构的权威
(六) 规范财产申报档案的管理
(七) 申报资料实行有限制公开与全面公开相结合的原则
(八) 加重对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行为的处罚
(九) 配合惩治腐败特别方略,采取特别措施
四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究
(一)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沿革与构成特征
(二)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理论纷争与法理思考
五 几个司法实务问题研究
(一) 关于是否继承遗产、接受遗赠或馈赠的认定
(二) 关于巨额财产是否来源于借贷关系或保管关系的认定
(三) 关于被告人供述巨额财产来源于贪污贿赂等其他犯罪所得的认定
(四)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家庭成员的不合法收入及其责任的认定
(五) 如何处理不能认定是否“说明”的案件
第四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防止资金外逃
一 资金外逃的实证考察
(一) 资金外逃的含义与性质
(二) 我国资金外逃的数量
(三) 我国资金外逃的现实途径
二 防止资金外逃与惩治腐败
(一) 资金外逃的成因及后果
(二) 防止资金外逃对防治腐败的作用
(三) 各国防止资金外逃与跨国“洗钱”的经验借鉴
三 多管齐下防止资金外逃
(一) 加强反洗钱、反资金外逃的立法工作
(二) 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堵截跨国洗钱与资金外逃
(三) 积极开展反跨国洗钱、反资金外逃的国际合作
(四) 加大对跨国洗钱及资金外逃的打击与处罚力度
(五) 防范资金外逃与保护资金的合法流动
第五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建立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
一 各国开征遗产税的基本情况
二 课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
(一) 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
(二) 我国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理论依据
三 我国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的重要意义
(一) 增强税收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功能
(二) 改变人们的理财观念,刺激消费,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三) 在对外交往中,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四) 扩大税基,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五) 净化社会风气,减少食利阶层的出现
(六) 将一部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收归国有
(七)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四 我国遗产税的制度设计
(一) 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配合模式
(二) 遗产税的模式选择
(三) 应税遗产额的确定
(四) 遗产税(赠与税)的税率设计
(五) 遗产税的税权划分及管辖权原则
五 开征遗产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 面临的困难
(二) 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六 遗产税与赠与税的防腐治腐效应
(一) 理论分析
(二) 实证分析
七 国外(境外)遗产税(赠与税)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一) 美国一波三折的遗产税及我们的思考
(二) 台湾的遗产税(赠与税)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篇 新世纪综合治理腐败对策研究
第六章 惩治腐败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一 惩治腐败呼唤德法兼治
(一) 中西人性论传统与惩治腐败的策略选择
(二) 德治和法治惩治腐败的人性设定分析
(三) 惩治腐败中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二 以德治腐和依法治腐的主要内容
(一) 以德治腐的主要内容
(二) 依法治腐的主要内容
三 以德治腐和依法治腐的应有举措
(一) 以德治腐的对策与措施
(二) 依法治腐的对策与措施
第七章 惩治腐败改革战略的理性分析
一 解释腐败:一个简单模型
二 基本改革:减少腐败源头
三 直接的控制机制:监督和查处
四 权力约束:控制腐败的核心机制
(一) 法治对腐败的控制作用
(二) 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三) 民主:一种预防腐败的重要程序
五 约束权力的体制条件
六 结论
第八章 惩治腐败必须建立特种审计制度
一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意义
(一)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有利于履行审计反腐防腐职责
(二)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有利于提升反腐防腐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
二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可行性
(一) 《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为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 审计环境的日益完善为创建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 审计在反腐防腐中的实践效果为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实证依据
(四) 国际舞弊审计经验借鉴
三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若干实施建议
(一) 设立合理的经济腐败审计目标
(二) 确立适当的经济腐败审计对象
(三) 实施有效的经济腐败审计策略
(四) 建立科学的经济腐败审计规划
四 完善经济腐败审计机制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二) 改革审计领导体制
(三) 建立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
(四) 整合反腐防腐监督力量
(五) 理顺各种审计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惩治腐败必须健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
一 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到惩治腐败功能的发挥
(二)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势在必行
(三)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遏制腐败的国际经验
(一)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和税款优先原则
(二) 形成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公民普遍纳税、少数高收入者承担绝大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结构
(三) 建立税务警察和税务曝光制度
(四) 实施个人储蓄实名制和纳税编号
四 突破“非正常所得”不能纳入征税范围的认识误区
(一) 收入来源的合法与非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二) 税收应贯彻普遍征收的原则
(三) 税收实践中部分“非正常所得”事实上已征了税
(四) 实施对“非正常所得”征税与实施其他法律并无抵触
五 对“非正常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构想
(一) 明确征税原则
(二)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并按年计征
(三) 扩大征税范围,明确征税对象
(四) 确定征税税率和计税依据
(五) 提高征税的起重点
六 全面监管“非正常所得”的政策措施
(一) 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和代扣代缴制度
(二) 切实增强个人所得税治税手段的刚性
(三) 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和反腐败的联系制度
(四) 严格财务列支,加强现金管理和监督
(五) 完善储蓄实名制与终身独立账号相结合的制度
(六)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机制
(七) 规范税收执法,积极应对加入WTO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新变化
第十章 改革和规范公务消费
一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一) 改革预算编制程序
(二) 实行综合财政预算
(三) 推行零基预算
(四) 取消部门预算分配权
(五) 取消预算科目中的业务招待费
(六) 硬化预算约束
二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实行财务统一核算制度
(一) 全面推行财务统一核算制度
(二) 分解财务权力,建立统一的财务政策
(三) 统一财务手段,建立统一的财务动作模式
(四) 建立完备的技术支撑系统
(五) 加强对财政部门的监督
三 打破公务消费“大锅饭”,实行公务消费个体化、货币化和市场化
(一) 在单位内部实行公务消费货币化
(二) 根据岗位核定基数
(三) 区分类别实施包干
(四) 核实情况予以补差
(五) 必须防止出现不作为的问题
四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一) 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体系
(二)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
(三) 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建设
(四) 改进政府采购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
(五) 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与规模
五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改革公务用车制度
(一) 实行公务用车消费经费定额包干
(二) 取消单位公务小车,实行整体转化
(三) 公务用车中心推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四) 建立资产代保管制度,加强资产管理
六 建立规范公务人员公务消费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一) 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二) 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和办事权限
(三) 设立职业资格限制和剥夺制度
(四) 建立以退休养老金为主体的公积金制度
第十一章 规范与治理公职人员薪金外收入
一 薪金外收入的表现及特征
(一) 薪金外收入的表现
(二) 薪金外收入的特征
二 薪金外收入的主要危害
(一) 引发大面积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二) 导致政府职能异化和公职人员角色错位,严重危害公共管理和行政效率
(三) 破坏分配制度,导致分配不公
(四) 影响经济调控,妨害经济运行
三 薪金外收入形成的基本原因
(一) 薪金外收入形成的过程
(二) 薪金外收入形成的原因
四 规范和治理薪金外收入的对策
(一) 进行规范
(二) 加强治理
第十二章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
一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的意义
(一)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措施
(三)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全社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保证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二 论文著作发表出版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三 职称评聘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四 科研立项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五 成果鉴定、评奖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六 学位授予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第十三章 改革和完善党内监察制度
一 深刻的历史反思
二 艰难的神圣使命
(一) 改革党内监察机构的领导体制,使纪律检查委员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 明确党内分工,切实维护党内监察机关履行职能的权威性
(三) 理顺关系,健全党规,提高党内监督的有效性
第三篇 国外反腐败相关情况简介
第十四章 国外惩治腐败相关经验简介
一 韩国的金融实名制度
二 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
三 日本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
四 新加坡的贪污调查局
第十五章 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
一 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指标
二 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
三 不同腐败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附录一 国家社科规划《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课题组名单
附录二 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子课题暨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组名单
后记
前言
第一篇 新世纪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及配套措施
第一章 关于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思考与建议
一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是现阶段反腐败斗争的理性选择
(一) 科学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败的目标,从战略上给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准确定位、定调
(二) 不能用理想主义观点反腐败
(三) 不能用小农意识反腐败
(四) 不能用搞群众运动的形式反腐败
二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基本设想
(一) 做出两个特别决定
(二) 设立全国退赃公开账号
(三) 实行家庭财产登记申报制度
(四) 实行金融实名制
三 实施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准备工作
(一) 法律、政策准备
(二) 组织准备
(三) 金融制度准备
(四) 舆论准备
(五) 司法准备
四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作用
(一) 迅速消化腐败“呆账”,挽救大批失足干部
(二) 启动经济,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步伐
(三) 为国家筹集一大笔建设资金
(四) 从“标”上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本”上防治腐败创造重要条件
第二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实行金融实名制
一 金融实名制及其防治腐败的功能
(一) 金融实名制的涵义
(二) 金融实名制的防治腐败功能
(三) 各国实行金融实名制的经验借鉴
二 我国实施金融实名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金融匿名制产生的各种弊端
(二) 实施金融实名制与我国反腐败的内在联系
(三) 实施金融实名制的紧迫性
三 我国推行金融实名制若干问题分析
(一) 个人财产隐私是否会遭到侵犯
(二) 银行业务是否会受到影响
(三) 金融实名制在反腐败功能上的局限性
(四) 金融实名制推广上的可能性
四 我国金融实名制的制度设计和相关建议
(一) 金融实名制制度设计
(二) 实施金融实名制的相关建议
第三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
一 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的意义
(一) 如实申报登记家庭财产是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角色规范义务的内在要求
(二) 建立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为加强干部监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建立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是反腐倡廉、维护党的形象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二 我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现状剖析
(一) 申报主体范围过窄
(二) 申报财产范围不周延,给规避财产申报留有余地
(三) 申报种类单一,制度设计不严密
(四) 受理机构缺乏权威与监管力度
(五) 违反责任规定过轻,纪律处分缺乏刚性
三 完善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的思考
(一) 提升立法层次,尽快制定家庭财产申报法
(二) 确定合理的财产申报主体范围,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三) 适当扩充申报财产的范围
(四) 增加申报的种类,明确申报的时限
(五) 明确法定的受理机构,增强受理机构的权威
(六) 规范财产申报档案的管理
(七) 申报资料实行有限制公开与全面公开相结合的原则
(八) 加重对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行为的处罚
(九) 配合惩治腐败特别方略,采取特别措施
四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究
(一)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沿革与构成特征
(二)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理论纷争与法理思考
五 几个司法实务问题研究
(一) 关于是否继承遗产、接受遗赠或馈赠的认定
(二) 关于巨额财产是否来源于借贷关系或保管关系的认定
(三) 关于被告人供述巨额财产来源于贪污贿赂等其他犯罪所得的认定
(四)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家庭成员的不合法收入及其责任的认定
(五) 如何处理不能认定是否“说明”的案件
第四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防止资金外逃
一 资金外逃的实证考察
(一) 资金外逃的含义与性质
(二) 我国资金外逃的数量
(三) 我国资金外逃的现实途径
二 防止资金外逃与惩治腐败
(一) 资金外逃的成因及后果
(二) 防止资金外逃对防治腐败的作用
(三) 各国防止资金外逃与跨国“洗钱”的经验借鉴
三 多管齐下防止资金外逃
(一) 加强反洗钱、反资金外逃的立法工作
(二) 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堵截跨国洗钱与资金外逃
(三) 积极开展反跨国洗钱、反资金外逃的国际合作
(四) 加大对跨国洗钱及资金外逃的打击与处罚力度
(五) 防范资金外逃与保护资金的合法流动
第五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建立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
一 各国开征遗产税的基本情况
二 课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
(一) 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
(二) 我国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理论依据
三 我国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的重要意义
(一) 增强税收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功能
(二) 改变人们的理财观念,刺激消费,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三) 在对外交往中,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四) 扩大税基,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五) 净化社会风气,减少食利阶层的出现
(六) 将一部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收归国有
(七)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四 我国遗产税的制度设计
(一) 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配合模式
(二) 遗产税的模式选择
(三) 应税遗产额的确定
(四) 遗产税(赠与税)的税率设计
(五) 遗产税的税权划分及管辖权原则
五 开征遗产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 面临的困难
(二) 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六 遗产税与赠与税的防腐治腐效应
(一) 理论分析
(二) 实证分析
七 国外(境外)遗产税(赠与税)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一) 美国一波三折的遗产税及我们的思考
(二) 台湾的遗产税(赠与税)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篇 新世纪综合治理腐败对策研究
第六章 惩治腐败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一 惩治腐败呼唤德法兼治
(一) 中西人性论传统与惩治腐败的策略选择
(二) 德治和法治惩治腐败的人性设定分析
(三) 惩治腐败中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二 以德治腐和依法治腐的主要内容
(一) 以德治腐的主要内容
(二) 依法治腐的主要内容
三 以德治腐和依法治腐的应有举措
(一) 以德治腐的对策与措施
(二) 依法治腐的对策与措施
第七章 惩治腐败改革战略的理性分析
一 解释腐败:一个简单模型
二 基本改革:减少腐败源头
三 直接的控制机制:监督和查处
四 权力约束:控制腐败的核心机制
(一) 法治对腐败的控制作用
(二) 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三) 民主:一种预防腐败的重要程序
五 约束权力的体制条件
六 结论
第八章 惩治腐败必须建立特种审计制度
一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意义
(一)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有利于履行审计反腐防腐职责
(二)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有利于提升反腐防腐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
二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可行性
(一) 《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为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 审计环境的日益完善为创建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 审计在反腐防腐中的实践效果为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实证依据
(四) 国际舞弊审计经验借鉴
三 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若干实施建议
(一) 设立合理的经济腐败审计目标
(二) 确立适当的经济腐败审计对象
(三) 实施有效的经济腐败审计策略
(四) 建立科学的经济腐败审计规划
四 完善经济腐败审计机制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二) 改革审计领导体制
(三) 建立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
(四) 整合反腐防腐监督力量
(五) 理顺各种审计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惩治腐败必须健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
一 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到惩治腐败功能的发挥
(二)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势在必行
(三)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 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遏制腐败的国际经验
(一)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和税款优先原则
(二) 形成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公民普遍纳税、少数高收入者承担绝大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结构
(三) 建立税务警察和税务曝光制度
(四) 实施个人储蓄实名制和纳税编号
四 突破“非正常所得”不能纳入征税范围的认识误区
(一) 收入来源的合法与非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二) 税收应贯彻普遍征收的原则
(三) 税收实践中部分“非正常所得”事实上已征了税
(四) 实施对“非正常所得”征税与实施其他法律并无抵触
五 对“非正常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构想
(一) 明确征税原则
(二)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并按年计征
(三) 扩大征税范围,明确征税对象
(四) 确定征税税率和计税依据
(五) 提高征税的起重点
六 全面监管“非正常所得”的政策措施
(一) 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和代扣代缴制度
(二) 切实增强个人所得税治税手段的刚性
(三) 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和反腐败的联系制度
(四) 严格财务列支,加强现金管理和监督
(五) 完善储蓄实名制与终身独立账号相结合的制度
(六)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机制
(七) 规范税收执法,积极应对加入WTO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新变化
第十章 改革和规范公务消费
一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一) 改革预算编制程序
(二) 实行综合财政预算
(三) 推行零基预算
(四) 取消部门预算分配权
(五) 取消预算科目中的业务招待费
(六) 硬化预算约束
二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实行财务统一核算制度
(一) 全面推行财务统一核算制度
(二) 分解财务权力,建立统一的财务政策
(三) 统一财务手段,建立统一的财务动作模式
(四) 建立完备的技术支撑系统
(五) 加强对财政部门的监督
三 打破公务消费“大锅饭”,实行公务消费个体化、货币化和市场化
(一) 在单位内部实行公务消费货币化
(二) 根据岗位核定基数
(三) 区分类别实施包干
(四) 核实情况予以补差
(五) 必须防止出现不作为的问题
四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一) 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体系
(二)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
(三) 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建设
(四) 改进政府采购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
(五) 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与规模
五 规范公务消费必须改革公务用车制度
(一) 实行公务用车消费经费定额包干
(二) 取消单位公务小车,实行整体转化
(三) 公务用车中心推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四) 建立资产代保管制度,加强资产管理
六 建立规范公务人员公务消费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一) 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二) 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和办事权限
(三) 设立职业资格限制和剥夺制度
(四) 建立以退休养老金为主体的公积金制度
第十一章 规范与治理公职人员薪金外收入
一 薪金外收入的表现及特征
(一) 薪金外收入的表现
(二) 薪金外收入的特征
二 薪金外收入的主要危害
(一) 引发大面积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二) 导致政府职能异化和公职人员角色错位,严重危害公共管理和行政效率
(三) 破坏分配制度,导致分配不公
(四) 影响经济调控,妨害经济运行
三 薪金外收入形成的基本原因
(一) 薪金外收入形成的过程
(二) 薪金外收入形成的原因
四 规范和治理薪金外收入的对策
(一) 进行规范
(二) 加强治理
第十二章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
一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的意义
(一)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措施
(三)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全社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保证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二 论文著作发表出版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三 职称评聘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四 科研立项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五 成果鉴定、评奖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六 学位授予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
(一) 腐败的表现
(二) 产生腐败的原因
(三) 治理腐败的对策
第十三章 改革和完善党内监察制度
一 深刻的历史反思
二 艰难的神圣使命
(一) 改革党内监察机构的领导体制,使纪律检查委员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 明确党内分工,切实维护党内监察机关履行职能的权威性
(三) 理顺关系,健全党规,提高党内监督的有效性
第三篇 国外反腐败相关情况简介
第十四章 国外惩治腐败相关经验简介
一 韩国的金融实名制度
二 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
三 日本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
四 新加坡的贪污调查局
第十五章 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
一 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指标
二 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
三 不同腐败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附录一 国家社科规划《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课题组名单
附录二 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子课题暨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组名单
后记
A Study of Specia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Oppose and Control Corrup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