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94年末,我和邵丽在成都筹办一份计算机报纸,她说:"我们同时也要架一个BBS,和读者互动。"两三天后,她领我去成都电子一条街磨子桥上的一家电脑公司。经理不在,两个20来岁的年轻人给我们演示了BBS的操作过程,问及状况,一个年轻人说:"每天也就那常来的三四个人上来,主要来下载软件。"
和邵丽要办的报纸,刊号批不下来,夭折了,办BBS的事,自然也跟着不提了。邵丽随后去了美国,我去了《中国计算机报》。如果在1995年,我们就能像今天这样将网络也看作媒体,放弃纸媒体,单独办起自己的BBS,不知道后来的情形会怎样?
那时的BBS是用"电话线+Modem"来实现PC间通信的惠多网(FidoNet),它诞生在1984年的美国,比1978年在芝加哥最早出现的BBS多了站台间的转信功能。中国最早的惠多BBS是1991年罗依(BBS中的账号为Roy Luo,下同)在北京架设的长城站。"刚开始,长城站一天难得十几个人上站,这其中多数是从海外拨长途过来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徜徉在国外BBS 网络之余,无意间从站台列表上看到自己的故乡竟然也有了BBS 站台,于是就不惜长途过来看上一眼。"据中国惠多网著名网友施彤宇回忆:"长城站一般都是通过国际长途与海外的业余BBS 网络直接通邮。而刚开站的Roy也是只要有人上站,就想方设法拉对方Chat……"
1993年,网易创始人丁磊(Ding)于宁波电信在中国惠多网另外一个创始人孟超的帮助下架起了自己的BBS站;1995年2月,腾讯创始人马化腾(PonyMa)花5万元用4条电话线在深圳的家里架起了Ponysoft;1996年1月,中国第一程序员WPS作者求伯君(VincentQiu)在珠海架起了"西线"BBS站;1996年5年,金山总裁雷军(Lei Jun)在北京架起了"西点"。
1996年冬,我在中关村猎旗门酒吧第一次和雷军见面时,他问我要Email地址,我嘱咐他一定要将我在"西点"的权限加高,使我能在上面待够半小时以上。1996年,尽管我已经迷上Internet,但依然喜爱非Internet的电话网络FidoNet。在《中国计算机报》的办公室里,同事们常常只要听到"吱----"的一声"猫叫",就知道我已登录BBS,电话便不能用了。那时,要用一个叫作"蓝波快信"软件登录电话那端的BBS服务器,登录上去之后,要快速地下载信包并上传信包,然后断线,一切都要在几分种内完成,因为电话BBS一条线只能允许一个用户在线,普通BBS站一般只有一两根电话线,即同时只能让一两个用户在线,所以,给每个用户上线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下载下来的信包里有别人对自己上次上传信件的回信,上传上去的信包是自己对上次下载信的回复。就这样下下上上,一天要拨上去五六次。不是每一次都能拨上去,大多数情况是别人在线而占线,于是就用软件在那里自动拨,突然听到Modem"吱----"的一声相应回音,那是最美妙的声音……
最初的网络媒体,电子邮件是其最主要的媒体形式,FidoNet是这样,诞生于1979的新闻组(Usenet)也是这样。电子邮件作为网络媒体最早的载体,今天的地位已经被WWW所取代,但它零成本大规模投递的媒体特征,依然反映着网络媒体的本质特征,所以,在今天没有一个网络媒体会忽视电子杂志对网络媒体的重要意义。
1998年1月1日至2日, 中国惠多网第二届全国站长(代表)大会在广东佛山召开。求伯君取代罗依当选为中国区协调人。1996年底,我曾安排求伯君拜访《中国计算机报》总编辑李超云,商讨在中国计算机用户下建立BBS用户分会之事。到此时惠多网在中国已经有接近100个BBS站,求伯君想通过这个分会使中国惠多网纳入国家管理,李超云则总编辑看重BBS上的内容,本来一拍即合的事情,最后却不了了之了,原因是1998年之后,Internet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电话网络的BBS因为技术落后,迅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便在今天,技术也是网络媒体诸多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技术落后的网络媒体最后都会失败。
1997年底,我为《知识英雄》一书第一次采访当时的四通利方总经理王志东时,所谈话题,依然是他怎样做RichWin,文中丝毫未提 www.srsnet.com(新浪网前身),1998年3月,我再次为《知识英雄》采访四通利方总工、CCDOS作者严援朝。采访完,在旁边的小饭馆和王志东、严援朝一起吃午饭,提到要把即将出版的《知识英雄》放到 www.srsnet.com上,王志东让我找汪延,汪延让我找陈彤。1998年8月一个雨天的上午,我在四通利方办公室等待陈彤。10:00过后,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拎着把雨伞匆匆走进办公室,他就是后来成为新浪网全球高级副总裁的陈彤。此时的陈彤是srsnet.com惟一的编辑,srsnet.com当时还有一位兼职的北大学生负责美工,所以,他们为《知识英雄》做的 http://ithero.srsnet.com分站等了一个多月才上线。此时距1996年4月29日汪延的新驿多媒体小组融入四通利方已经两年多了;离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宣布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新浪网不到四个月。王志东成立srsnet.com的第一个目的是宣传推广他的RichWin软件,并非要做成后来的新浪;汪延和技术人员李嵩波主要负责维护放在美国的虚拟主机,整天忙着开论坛,做聊天室,他们不写作,也没想过要做内容。
在1998年8月,懂互联网的人不多,一些报纸帮《知识英雄》发新闻稿将二级域名 http://ithero.srsnet.com,想当然地改成了 http://www.ithero.com。《知识英雄》是中国第一本在网上进行推广的书,为保持 http://ithero.srsnet.com的吸引力,我当时特别想持续地更新它,陈彤给了我FTP密码,但当我有一次改乱了整个网站之后,就放弃了手工更新 http://ithero.srsnet.com的企图。这之后,我一直想拥有一个能自己十分容易更新的个人网站,直到2000年4月,Donews.com诞生。那时要找到一个会写发布系统的程序员太难了,我后来找到了Donews第一版的作者林兴陆,是他最终将我推到了互联网上。
1998年10月20日,陈彤按照汪延的主意将为做世界杯报道而买来的新华社电讯稿,全部利用起来,按新闻内容分类全部摆放到了 http://www.srsnet.com首页。那次改版于凌晨3点开始,5点完成时,放国际歌响彻办公大楼进行庆祝。这次"试试看"的改版从此确立了新浪网新闻模式的基础。
1999年初,我在北京台湾饭店为《企业方法》第一次采访丁磊时,他已决定放弃1998年赚了400万元的免费邮件开发,继而转向商业门户。丁磊为此不惜和最初的技术合作伙伴陈磊华分道扬镳。丁磊手下没有懂内容的陈彤可用,他做门户,以BBS、邮件等交互性服务为核心。认识丁磊不久,我为《中关村问题》一书所做的调查就出现在了刚刚改版完成的网易首页显著位置。通过这个的调查,我得到大量的网民的反馈,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对多的快感以及交互的力量。四通打字机发明人王缉志给我的网上留言是:请联系我,wjz@usa.net。王缉志后来为《中关村问题》一书撰写了最精彩的一章。
1999初,我因《网上寻梦》一文再次采访王志东。采访完,我对他说,srsnet.com要比RichWin值钱,王志东那时显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说,"RichWin不但不会放弃,3月份 还会再推出一个新版本,它将转化为中文网络环境下的中文平台。 新的RichWin能够帮助网友提高浏览速度, 能够将E-mail、 网上寻呼、 聊天、 多内码等多种Internet必备功能集成在一起, 因此,新的RichWin可能会叫RichNet或者RichWeb 更合适。"而此时,搜狐的张朝阳却已经咬定了Internet,虽然他当时既没技术,也没钱。"你们说我炒作,但美国公司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边做business,一边丰富完善产品,你们能说我们只是在炒作吗?"张朝阳回忆说,他曾花大价钱买了微软的免费电子邮件产品,但"因为没有源代码,不能做深度开发,干着急也没有用";即时通讯方面,"和北极星的合作也不成功";个人主页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都有草草收兵的感觉。"2000年9月14日,搜狐宣布动用400万股价值3000万美元的搜狐股票购并ChinaRen。张朝阳后来对我说,之所以愿意买下ChinaRen,主要是看重ChinaRen的社区和技术。"清华的技术高手很多。搜狐自创办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技术高手是我很大的一个遗憾。我也可以做技术,我也可以编程,但是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我得去融资,我得去管理。亚信是三四个人合伙创办的,他们可以分工,但我就一个人。"
2000年之后,新浪、搜狐、网易中国三大网络媒体越走越像,相继将自己的断板补齐,中国网络媒体初步成型,拉开了中国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序幕。
刘韧
我参与写作《网络媒体教程》的缘起
刘韧从捷达前排副驾座位上扭过头来,说:“我在写一本关于网络媒体的书,请你来写技术部分吧。”其时我刚给天极网编辑做了一次题为《技术驱动网络媒体》的小型讲座,我们正在去吃晚餐的路上。雨中的三环路“例牌”地堵成一个停车场,时间仿佛停止了。
那晚的肥羊火锅既辣且鲜,酒酣耳热之后,我开始幻想这本书是如何之受到欢迎。应该说国内还没有一本全面介绍和研究网络媒体的著作,不管是偏重学术的还是偏重实用的。这本书将在中国网络媒体研究史上写下重要一笔。
激动之后就是惶惑。我回顾自己进入网络媒体界的经过,试图找出说明我勉强能胜任这一工作的理由。
小学时,在第一眼看到Apple计算机上的弹球游戏时,我就深深地迷上了计算机这种神奇的玩意儿——张大嘴巴看着他们用录音机把程序从磁带倒到计算机里,我知道这辈子算是搭进去了。之后我在家里的书柜顶上藏了一本Basic语言编程的入门书,有空且无人时就抱着它度过整个下午。可怜的是中学劳动课上我没有被划入计算机组,而是在电子组制造电视天线和组装收音机。
计算机的梦一做就是十年,十年中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一台计算机,并让程序片段在脑子中模拟运行,这让我得到极度的满足和快乐。真正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是在大学二年级。我参加了一个学习班,之后又借款购买了自己第一台电脑:AMD486+4M内存+100M硬盘。那段日子里,倒卖打口CD、开办电脑学习班……内向的我在练摊和讲课中成熟起来。
在1996年,我已经是学校数得上的所谓“电脑高手” 。在获得校内比赛的编程冠军后,参加一位日语老师领头的项目组,负责试题库系统的开发。很快我的兴趣就从试题库转移到网络——那位老师通过邮件组与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者保持交流,我也得以得窥网络的神奇。我们搞了个三人小组,并搭建了一个日语学习网站。这个久不更新的网站前段时间已经彻底从网易服务器被删除。
2000年,作为最早的一批玩家,我在上海盛大首个动漫社区“归谷”中乐而忘返,觉察到互联网作为一个非传统的社会,已经在我们身边慢慢形成。在一份备忘录中,我写道——
“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是否可以这样来看: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新形态的社会,它与传统社会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起初,大家都企图把传统社会的一切照搬到网上。传统社会在互联网上的“镜像”按照网络的方式逐渐嬗变;当网络开始反渗透的时候,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人们会发现,网络逐渐融入到社会中。这时,网络将会“隐式”地存在。也就是说,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无缝集成。网络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
2001年,有感于中文编程资料的不易得到,我和两位朋友一起做了CoDelphi.com网站,希望为中文地区Delphi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编程资源。直至2003年,它仍在中国Delphi开发者中拥有相当威信。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CoDelphi.com只是一个尝试,一个验证互联网社会媒体力量的尝试。这个尝试带给我太多的荣誉和满足感,在我感到它到达不可逾越的瓶颈时,只好选择放弃。这个站点现在已经成为自由的Blog聚合站,另外一些朋友在上面自得其乐。
2003年底,应蒋涛之邀来到北京。当时蒋涛创立的CSDN.NET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是中国开发网站的老大,而且围绕网站资源发展出杂志等业务。他希望我能为网站做些事情,改变其单纯的论坛形象,为下一步资源转换奠定基础。在CSDN.NET这片土地上,我试图播种自己对于互联网社会和互联网媒体的想法,希望能长出一些甘美的果实。这个拥有80万会员的社区型网站,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与感悟。
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需要观察和研究其他网站,或是为CSDN.NET作各种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为互联网媒体和互联网社会中的新事物所刺激,每一次激动过后都会写下点什么,有时是分析,有时是思考,有时是预言。而一班热情洋溢的朋友,也常常和我探讨软件开发、网络媒体、网络社会等有意思的话题,每次讨论,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能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
刘韧以记者的身份,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史,同时他也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我则一直游离于互联网业界之外,文科背景和理科爱好,让我对互联网的观察随时处于摇摆状态:我总是无法完全陶醉在网络媒体内容或网上交流中,而常会不经意地突然发现自己在考虑“这个页面是怎么做出来的”之类的问题。
在互联网媒体领域,我和刘韧是一种有趣的对比及互补,我想这也是刘韧找我合作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在数个月的写作过程中,我曾经达到过每天2万字的速度,也有一、二十天滴墨不着的低谷状态。今年8月,在对稿件进行最后的整理时,我毫不留情地删掉了百分之三十的文字,并且决定重写剩下部分中百分之三十的内容。互联网发展得实在太快,我庆幸它发展得太快,让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积淀下来。
如同当初放弃CoDelphi.com,现在我暂时放弃继续完善书稿的想法。完美主义者是如此执着的一类人,他们中的极端分子永远不会有任何成就。在这本书的写作上追求完美,结果反而是在扼杀它。有时候,放弃反而意味着另一种获得。明年我满三十周岁,有句玩笑话叫做“三十儿立”,我有点儿丁克的倾向,就先把这本书看作儿子吧,希望它在我三十岁时,能够“立”起来。
谢谢刘韧,谢谢蒋涛,谢谢大鱼儿,谢谢所有人,还要谢谢互联网。是你们,让我梦想。
韩磊
2004-10-14
目录
自序
缘起
第一部分 网络媒体形式
第一章 网络媒体特征
服务器
软件
通行证
定位
内容源
目录页
搜索引擎排名
邮件杂志
广告
第二章 分类切割内容
分类标准统领关键字
分类页
导航条
第三章 网络媒体版面设计
从首页频道栏目访问到内容页
放在栏里的标题提要和图片
版面设计是为了增加入口
交互使网络媒体动起来
第四章 网络媒体规范
标题
正文
图片新闻
文字及用语
转载新闻
第五章 社区为网站粘住用户
主题
分版与合版
版主
注册用户
Blog
聊天室
邮件列表
BBS、Blog、CMS互联互通
第六章 Blog改变着网络媒体
大众媒体神话
Ping中心
接入CMS
Tarckbacks
第七章 Wiki Wiki 快点快点
理想
创建
中性
管理员
和BBS、Blog不同
接入网络媒体
第二部分 技术驱动网络媒体
第一章 网络媒体演进
第二章 论坛机制
第三章 Blog是什么?
第四章 Wiki守则
第五章 CMS产生精华
第三部分 网络媒体内容采编
第一章 围在互联网中的编辑部
第二章 网络媒体记者
第三章 采访与写作
第四章 人物素描
第五章 言论仅是立场的判断
第六章 网络媒体语言
第四部分 中国网络媒体简史
第一章 丁磊传奇
第二章 王志东转型
第三章 陈彤编辑新浪
第四章 张朝阳挺了过来
后记
缘起
第一部分 网络媒体形式
第一章 网络媒体特征
服务器
软件
通行证
定位
内容源
目录页
搜索引擎排名
邮件杂志
广告
第二章 分类切割内容
分类标准统领关键字
分类页
导航条
第三章 网络媒体版面设计
从首页频道栏目访问到内容页
放在栏里的标题提要和图片
版面设计是为了增加入口
交互使网络媒体动起来
第四章 网络媒体规范
标题
正文
图片新闻
文字及用语
转载新闻
第五章 社区为网站粘住用户
主题
分版与合版
版主
注册用户
Blog
聊天室
邮件列表
BBS、Blog、CMS互联互通
第六章 Blog改变着网络媒体
大众媒体神话
Ping中心
接入CMS
Tarckbacks
第七章 Wiki Wiki 快点快点
理想
创建
中性
管理员
和BBS、Blog不同
接入网络媒体
第二部分 技术驱动网络媒体
第一章 网络媒体演进
第二章 论坛机制
第三章 Blog是什么?
第四章 Wiki守则
第五章 CMS产生精华
第三部分 网络媒体内容采编
第一章 围在互联网中的编辑部
第二章 网络媒体记者
第三章 采访与写作
第四章 人物素描
第五章 言论仅是立场的判断
第六章 网络媒体语言
第四部分 中国网络媒体简史
第一章 丁磊传奇
第二章 王志东转型
第三章 陈彤编辑新浪
第四章 张朝阳挺了过来
后记
网络媒体教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