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是鹏飞在沈阳化工大学的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书中对于庄子体验美学的论述还是颇有见地的,尤其对于庄子的“物化”思想有着较好的领悟和把握。具体内容包括“‘至人’、‘神人’、‘圣人’——审美体验的主体”“‘齐物’——审美体验的对象”“‘心斋’——审美体验的方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序言
绪论
0.1 题解
0.1.1 审美体验的本质
0.1.2 中国古代审美体验思想
0.1.3 庄子审美体验思想
0.1.4 研讨的基础
0.2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至人”、“神人”、“圣人”——审美体验的主体
1.1 “至人”、“神人”、“圣人”的形象与内涵
1.1.1 “至人”、“神人”、“圣人”的形象
1.1.2 “至人”、“神人”、“圣人”的内涵
1.2 “至人”、“神人”、“圣人”的美学外延
1.2.1 无情而任自然
1.2.2 无用而有大用
第二章 “齐物”——审美体验的对象
2.1 “以天为量”——“齐物”的理论前提
2.1.1 “道”与“物”
2.1.2 “人”与“物”
2.2 “以物为量”——“齐物”的审美内涵
2.2.1 天地大美
2.2.2 法天贵真
2.2.3 美丑互化
第三章 “心斋”——审美体验的方法
3.1 心斋的“虚”
3.1.1 虚与浑沌
3.1.2 虚与气
3.2 心斋的“静”
3.2.1 静是体道的前提
3.2.2 静意味着“休心息智”
3.3 心斋的“明”
3.3.1 “明”与“知”
3.3.2 “明”与“冥”
3.3.3 “明”的本质
第四章 “坐忘”——审美体验的过程
4.1 “坐忘”的内涵
4.1.1 “堕肢体”
4.1.2 “黜聪明”
4.2 “坐忘”的过程
4.2.1 “守”
4.2.2 “外”
4.2.3 “朝彻”
4.2.4 “见独”
4.2.5 “撄宁”
第五章 “物化”——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
5.1 会通物我的“气化”——物化的本质和桥梁
5.1.1 “通天下一气耳”
5.1.2 “纯气之守”
5.1.3 “听之以气”
5.2 “物化”思想的三重内涵
5.2.1 万物皆化
5.2.2 “外化而内不化”
5.2.3 “指与物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后记
绪论
0.1 题解
0.1.1 审美体验的本质
0.1.2 中国古代审美体验思想
0.1.3 庄子审美体验思想
0.1.4 研讨的基础
0.2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至人”、“神人”、“圣人”——审美体验的主体
1.1 “至人”、“神人”、“圣人”的形象与内涵
1.1.1 “至人”、“神人”、“圣人”的形象
1.1.2 “至人”、“神人”、“圣人”的内涵
1.2 “至人”、“神人”、“圣人”的美学外延
1.2.1 无情而任自然
1.2.2 无用而有大用
第二章 “齐物”——审美体验的对象
2.1 “以天为量”——“齐物”的理论前提
2.1.1 “道”与“物”
2.1.2 “人”与“物”
2.2 “以物为量”——“齐物”的审美内涵
2.2.1 天地大美
2.2.2 法天贵真
2.2.3 美丑互化
第三章 “心斋”——审美体验的方法
3.1 心斋的“虚”
3.1.1 虚与浑沌
3.1.2 虚与气
3.2 心斋的“静”
3.2.1 静是体道的前提
3.2.2 静意味着“休心息智”
3.3 心斋的“明”
3.3.1 “明”与“知”
3.3.2 “明”与“冥”
3.3.3 “明”的本质
第四章 “坐忘”——审美体验的过程
4.1 “坐忘”的内涵
4.1.1 “堕肢体”
4.1.2 “黜聪明”
4.2 “坐忘”的过程
4.2.1 “守”
4.2.2 “外”
4.2.3 “朝彻”
4.2.4 “见独”
4.2.5 “撄宁”
第五章 “物化”——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
5.1 会通物我的“气化”——物化的本质和桥梁
5.1.1 “通天下一气耳”
5.1.2 “纯气之守”
5.1.3 “听之以气”
5.2 “物化”思想的三重内涵
5.2.1 万物皆化
5.2.2 “外化而内不化”
5.2.3 “指与物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后记
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