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身处后工业时代,人们发现“文本的敞开”和“过度的诠释”一方面摧毁了宏大叙事的神话,另一方也导致了意义的消解、阻断了沟通的可能。在这一语境下,作者将神学阐释学引入人文学,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确认人的有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和诠释本身有限性的同时,确认意义的真实性,找到理解的支点而不是逃入虚无。本书作者杨慧林是中国诠释学研究的权威,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在书中,他阐述了作为释经学的诠释学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对当代人文学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
目录
目 录
前言
引言:“圣言”与“人言”的现代语境
*章 诠释学的神学传统
一、 从神话学到释经学的“真理”
1.神圣的诠释与“诠释的循环”
2.犹太教释经学与早期基督教的神学诠释
3.中世纪主流神学与“圣言”的张力
二、 现代门槛上的释经学变革
1.《圣经》诠释与宗教改革
2.启蒙时代的神学诠释学
三、现代诠释学的诞生与神学
1.施莱尔马赫的“历史诠释学”方法
2. 狄尔泰和海德格尔的神学关注
3.伽达默尔和利科与神学诠释学的关联
第二章 基督教神学的诠释学性质
一、神学诠释的历史负担
1.经与释经
2.正典与权力
二、处境化的神学诠释
1.巴特的“唯基督主义”诠释
2.布尔特曼的“非神话”诠释
3.朋霍非尔的“非宗教诠释”
三、形式化的神学诠释
1.艾伯林的“新神学”诠释
2.伦斯的“神学科学”诠释
第三章 多元语境与神学诠释
一、现代性背景下的基督教回应
1.贝拉的“公民宗教”分析
2.费洛伦查的“语境”分析
3.特雷西的“后现代”分析
二、后现代文化中的神学批判
1.“现代性之后”的神学对策
2.相对化语境中的信仰论证
3.“笑”的颠覆性与神学逻辑
三、神学诠释的“相关互应”
1.齐泽克的“基督教遗产”与意义结构
2.“全球化”与基督教的自我诠释
3.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论说的六个问题领域
第四章 神学诠释与文化对话
一、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1.明清之前的诠释范式
2.“本地化”的诠释策略
3.从“处境化”诠释到人文学诠释
二、中西之间的“经文辩读”
1.《圣经》和合本的诠释学意义
2.佛耶对话中的三个问题
3.“经文辩读”与“诠释的循环”
第五章 结语:E→d(ε)→π
一、神学诠释学的人文学价值
二、“在其位置上的不在场”
三、神学的“事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