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acokine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副标题:无

作   者:韩国柱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672133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分22章,系统论述了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总结了重要中草 药活性成分、组分及中草药单、复方药代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一些新的 观点及思路。 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有关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学术专著,其书内容翔实, 理论性及系统性强,对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药学、药理学及药剂学科研教学人员参考,特别适合于从事中草药药代动 力学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人员使用。

目录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有关概念
一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定义
二 有关术语的含义
第二节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任务
一 阐明和揭示中草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
二 设计及优选中草药给药方案
三 促进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质控
四 推动中医中药走向世界
第四节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中草药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二 中草药活性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 中草药单、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五节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
第六节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发展概况
一 中医药理论对中草药制剂体内过程的相关论述
二 国外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三 建国后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七节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展望
一 创立新理论,建立新方法
二 加强对中草药单,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 开展中草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四 加强毒性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五 开展更深层次的中药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
六 深化与提高药代动力学研究水平
第二章 线性与非线性药代动力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线性与非线性概念
二 引起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的原因
第二节 线性药代动力学与米曼型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及判别
一 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
二 米曼型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
三 线性与米曼型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的判别
第三节 米曼型非线性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一 米曼型动力学参数Km及Vm的计算
二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第四节 浓度依赖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引起的非线性药代动力学
一 理论基础
二 血浆蛋白结合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
三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游离药物监测的重要性
第五节 特殊过程引起的非线性药代动力学
一 代谢产物抑制引起的非线性药代动力学
二 酶诱导引起的非线性药代动力学
第三章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隔室分析与非隔室分析
第一节 隔室分析
一 隔室模型理论
二 隔室模型的确定
三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第二节 非隔室分析
一 统计矩概念
二 平均滞留时间含义
三 MRT的计算
四 MRT的应用
第四章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第一节 概述
一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发展
二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基础
第二节 药物在组织中的命运
一 药物清除模型及清除率
二 分布
三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来源
第三节 整体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一 收集资料
二 整体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三 物质平衡方程
四 组织中药物浓度预测
五 模型的验证和修订
第四节 比例放大
一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二 异速增大方程
第五章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浆药物治疗浓度范围
第三节 血药浓度-药理效应关系模型
一 对数线性模型
二 S形最大效应模型
三 Sheiner效应模型
四 Paalzow效应模型
五 多重受体反应理论
六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四节 影响血药浓度-药理效应关系的因素
一 药物活性代谢产物
二 药物被效应器官摄取的延迟
三 间接激发的药物效应
四 效应器官对药物反应性的改变
五 手性药物对映体
第六章 药代动力学的种属相似性及差异性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的种属相似性与差异性
一 吸收
二 分布
三 代谢
四 排泄
第二节 种属间药代动力学的比例扩大
一 体形变异法
二 生理模型法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时间概念
一 当量时间
二 生物学时间
三 空间时间单位
第四节 药物效应和安全资料的外展
一 药物效应
二 药物毒性
第七章 中草药生物利用度
第一节 概述
一 发展概况
二 基本概念
三 有关术语的含义
四 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的药物种类
第二节 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
一 药代动力学方法
二 药理效应法
三 体外法
四 用于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某些新方法
第三节 影响中草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一 药剂学因素
二 生物因素
第四节 中草药生物利用度研究实例
一 “双黄连”注射剂与气雾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二 葛根黄豆甙元固体分散物生物利用度研究
三 包公藤甲素两种缩瞳剂的生物利用度比较
四 薄荷醇对柴胡镇痛成分表观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研究
五 银黄冲剂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第八章 中草药透皮吸收药代动力学
第一节 中草药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概况
一 透皮给药的特点
二 中草药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透皮吸收的基本原理
一 皮肤的结构
二 药物通过皮肤的途径
三 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机理
四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第三节 透皮吸收释药及吸收动力学
一 药物释放动力学
二 药物皮肤渗透的过程和原理
三 药物透皮吸收动力学模型分析
四 生物利用度
第四节 透皮吸收研究方法
一 体外实验方法
二 体内实验方法
第五节 中草药透皮吸收的研究概况
一 体外释放与皮肤渗透性实验研究
二 体内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三 讨论与展望
第九章 中草药时辰药代动力学
第一节 生物节律及时辰药代动力学含义
一 节律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 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性
三 时辰药代动力学含义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药物体内过程的时间节律与临床药物治疗
一 吸收
二 分布
三 代谢
四 排泄
五 时间节律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第十章 中草药活性成分在肠道的代谢处置
第一节 肠粘膜对药物的代谢处置
一 概述
二 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的重要药物代谢酶
三 肠道与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比较
四 肠粘膜药物代谢作用的重要特点和意义
五 估价肠壁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肠道菌群对药物的代谢处置
一 概述
二 肠道菌群及其介导的药物代谢反应类型
三 肠道菌群与中草药的药理活性
四 肠道菌群与中草药的毒性作用
五 肠道菌群与药物的肠肝循环
六 影响肠道菌群药物代谢活性的因素
七 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中草药活性成分的体液浓度测定
第一节 测定方法
一 比色法
二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 荧光分光光度法
四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五 薄层色谱法
六 气相色谱法
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八 放射免疫测定法
九 酶免疫测定法
十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
十一 微生物学测定法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一 预处理的目的
二 预处理方法
三 中草药活性成分血尿样品的预处理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一 测定方法的建立
二 测定方法的评价
第四节 唾液药物浓度的测定
一 概述
二 唾液的性质以及药物向唾液的转运
三 唾液的收集和唾液样品的处理
四 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唾液药物浓度测定实例
第十二章 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血药浓度法
一 直接血药浓度法
二 中草药效应成分血药浓度法
第二节 药理效应法
一 Smolen法
二 效量半衰期法
三 药效作用期法
四 效应半衰期法
五 由峰时间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
六 药理效应法的特点与评价
七 研究方法实例
第三节 毒理效应法
一 急性累计死亡率法
二 LD50补量法
三 研究方法实例
第四节 微生物法及其他生物测定法
各论
第十三章 中草药生物碱类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第一节 喹啉及异喹啉类
山油柑碱
三尖杉酯碱
高三尖杉酯碱
左旋筒箭毒次碱
消旋筒箭毒次碱
青藤碱
山豆根碱
汉防己甲素
异汉防己甲素
小檗碱
小檗胺
四氢巴马汀
木防已碱
吗啡
可待因
海洛因
唐松草新碱
伪石蒜碱
第二节 吲哚及吲哚里西丁类
喜树碱
10-羟基喜树碱
骆驼蓬碱
靛玉红
一叶?碱
利血平
阿吗灵
奎尼丁
第三节 托品烷类
东莨菪碱
溴化异丙基东莨菪碱
山莨菪碱
樟柳碱
阿托品
可卡因
第四节 嘌呤及喹诺里西丁类
茶碱
咖啡因
苦豆碱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槐胺碱
槐果碱
槐定碱
拉马宁碱
第五节 其他生物碱类
川芎嗪
麻黄碱
伪麻黄碱
常山碱乙
尼古丁
辣椒素
关附甲素
乌头碱
第十四章 中草药甙类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第一节 黄酮类
黄豆甙元
葛根素
石吊兰素
槲皮素
第二节 皂甙及蒽醌甙类
人参皂甙Rb1
人参皂甙Rb2
人参皂甙Rg1
甘草甜素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第三节 强心甙类
洋地黄毒甙
地高辛
黄花夹竹桃次甙甲
黄花夹竹桃次甙乙
第四节 其他甙类
天麻素
龙胆苦甙
苦杏仁甙
芍药甙
西红花甙-1
第十五章 中草药萜类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第一节 单萜类
斑蝥素
2-羟斑蝥胺
冰片
第二节 倍半萜类
青蒿素
青蒿琥酯
蒿甲醚
莪术醇
第三节 双萜及三萜类
紫杉醇
冬凌草甲素
八厘麻毒素
川楝素
第十六章 中草药内酯类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亮菌甲素
穿心莲内酯
雷公藤内酯
瑞香素
补骨脂素
8-甲氧基补骨脂素
氧甲基山豆根总碱
丁公藤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
地龙提取液
甘草锌
蛇毒
第二节 单味中药
大黄
大青叶
甘草
远志
茵陈
黄芩
黄连
陆英
苦参
第三节 复方中药
小活络丸
四逆汤
四物汤
生脉饮
附子理中丸
桂枝汤
附录1正文中未包括的某些中草药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资料
附录2正文中未包括的某些中草药单方的药代动力学资料
附录3正文中未包括的某些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资料
药名中文索引
药名英文索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Pharmacokine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