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为作者李澜澜的教育部课题研究成果,以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及其产生的“冯小青现象”为例,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的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作者的分析中,揭示出明清之际,女性文人虽然囿于家庭生活的院墙,但她们逐渐将触角探出家庭,对人生与爱情有了自我新的认识;男性文人对冯小青的评价与认同,则体现出他们对家国、个人命运的关注。
目录
前言
前 言… …………………………………………………………………… 1
上编 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基本情况考辨
*章 冯小青本事以及明清两代的“冯小青现象”
*节 “冯小青现象”始末……………………………………………… 10
第二节 冯小青真伪论…………………………………………………… 24
第二章
《小青传》的创作、流传、演绎情况梳理
*节 《小青传》的创作情况…………………………………………… 38
第二节 《小青传》演绎情况分析比较…………………………………… 58
第三章
“冯小青戏曲”的创作、评点及演出
*节 “冯小青戏曲”的创作…………………………………………… 75
第二节 “冯小青戏曲”的评点…………………………………………… 96
第三节 “冯小青戏曲”的演出…………………………………………… 109
第四章 以冯小青为主题的诗歌唱和
*节 以江南文人为中心创作的《遗真记题词》……………………… 121
- 1·
第二节 陈文述重修小青墓及《兰因集》的修定………………………… 131
第三节 文人题咏传奇《梅花梦》………………………………………… 147
第四节 柳亚子、高吹万等题名小青墓………………………………… 153
中编 明清文人对“冯小青现象”的阐释与演绎
第五章 从才女到“情”的化身:对“他者”的关注与评断
*节 “冯小青事”发生的文化背景…………………………………… 167
第二节 冯小青的自我价值确认:“情”之理念的化身………………… 174
第三节 文人对“冯小青事”的解读:“小青者,离情字”… ………… 178
第四节 “情”之理念在“冯小青现象”中的发展状况分段浅析……… 195
第六章 从才女到道德偶像:理性判析与自我置换并存
*节 传统家庭及家礼………………………………………………… 204
第二节 对“小青事”的道德解读………………………………………… 208
第三节 对“小青事”道德解读的历史意蕴……………………………… 219
第四节 蕴含在“冯小青现象”中的对传统道德维护与争论
的个案研究:以《疗妒羹》与《遗真记》为例……………… 221
第七章 才女与才子的悲剧:跨越性别分际的情感寄托
*节 古代文人三大悲剧传统在文学作品中的演绎………………… 236
第二节 冯小青生命中的矛盾冲突:对“文人悲剧”的突破…………… 245
- 2·
下编 “冯小青现象”的进一步解读:文化内蕴与文人心理透视
第八章 传统积淀与时代投影:从“冯小青现象”透视文人心理
*节 文人推崇冯小青事的历史因素:“香草美人”传统的
继承与流变…………………………………………………… 274
第二节 明清文人推崇冯小青的时代因素……………………………… 288
第九章
“冯小青现象”中的文化内涵
*节 明清女学兴起背景下的“冯小青现象”………………………… 312
第二节 冯小青悲剧的文化意义………………………………………… 329
结 语… ………………………………………………………………… 336
参考文献… …………………………………………………………… 339
【书摘与插画】
明清文坛,女性逐渐显露其才能,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由单一的男性作家发展到有大量的女性参与。在艰难坎坷的生存状况、严格传统的思想氛围之下,女性文人的崛起和女性创作的兴盛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据已故学者胡文楷先生所作《历代妇女著作考》中的收录记载,自汉朝至近代,闺阁文人4000余人,元代以前仅117 人,明清两代共3921 人(其中明代245 人,清代3676人),占历代女性文人总数的90% 以上。
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冯小青一事,在明清两代流传甚广,与之相对的是,其主角冯小青却仅仅是明末武陵一个早逝的才女,身世极为简单。她生于扬州一个闺塾师的家庭,十六岁时嫁与杭州冯生为妾,不见容于冯生正室,独居孤山梅屿。冯姻亲杨夫人劝其另嫁以脱困,小青不允。十八岁时病逝。在她逝后,她生平所作诗、词及《牡丹亭评》一卷尽遭冯生正室焚毁,只遗七绝十首,古诗一首,《天仙子》词一首,残词《南乡子》,及《与杨夫人书》。这些作品后被编辑成集,称为《焚余》,并流传至今。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