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国哲学杰出的代表牟宗三先生的讲座稿。本书从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命题入手,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层层阐发,并随机比观西方哲学的相应的范畴,对应时代人生引起基本问题,呈现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揭示哲学的意义与价值,并从宏观上揭示中国哲学的发展路向。
目录
出版前言
《中国哲学的特质》再版自序
小序
儒学与儒教——读牟宗三先生《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一讲 引论:中国有没有哲学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重点何以落在主体性与道德性?
第三讲 忧患意识中之敬、敬德、明德与天命
第四讲 天命下贯而为“性”
第五讲 孔子的仁与“性与天道”
第六讲 由仁、智、圣遥契性、天之双重意义
第七讲 主观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
第八讲 对于“性”之规定
(一)《易传》、《中庸》一路
第九讲 对于“性”之规定
(二)孟子一路
第十讲 复性的工夫
第十一讲 中国哲学的未来
第十二讲 作为宗教的儒教
附录:哲学智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
一 哲学智慧的开发
二 中国哲学的未来拓展
三 人文主义与宗教
四 儒教耶教与中西文化
五 现时中国之宗教趋势
六 中国文化之特质
七 中国文化的问题
八 中国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哲学的特质》再版自序
小序
儒学与儒教——读牟宗三先生《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一讲 引论:中国有没有哲学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重点何以落在主体性与道德性?
第三讲 忧患意识中之敬、敬德、明德与天命
第四讲 天命下贯而为“性”
第五讲 孔子的仁与“性与天道”
第六讲 由仁、智、圣遥契性、天之双重意义
第七讲 主观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
第八讲 对于“性”之规定
(一)《易传》、《中庸》一路
第九讲 对于“性”之规定
(二)孟子一路
第十讲 复性的工夫
第十一讲 中国哲学的未来
第十二讲 作为宗教的儒教
附录:哲学智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
一 哲学智慧的开发
二 中国哲学的未来拓展
三 人文主义与宗教
四 儒教耶教与中西文化
五 现时中国之宗教趋势
六 中国文化之特质
七 中国文化的问题
八 中国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哲学的特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