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篆书是汉字的一种古老的字体,通常是指秦代的小篆及其以前的字体而言。本书介绍了汉字字体的历史来历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目录
一、篆书
(一)篆书源流略述(甲骨文
殷商金文
西周金文
春秋金文与盟书
战国金文
石鼓文
战国帛书、简书
小篆
汉代篆书)
(二)篆书书法艺术的发展(唐代篆书
李阳冰
瞿令问
其他书家入碑刻
宋、元、明时期篆书
清代篆书)
(三)篆书的笔法和基本笔画)(篆书的笔法
篆书的基本笔画)
(四)篆书的结构(独体字
.合体字
左右相等与左右不等
上下、上中下的字
包围和半包围
左中右的字)
(五)大篆的学习
(六)篆书的章法
1.甲骨文
2.金文
3.简牍、帛书
4.小篆
(七)篆书的实用价值
(八)篆书名作、名家举要
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2.戍嗣子鼎
3.盂鼎
4.师酉簋
5.散氏盘
6.毛公鼎
7.上尊号碑额
8.孔羡碑额
9.范式碑额
10.天发神谶碑
11.碧落碑
12.李阳冰三坟记
13.瞿令问蛞台铭
14.吴彀篆书页
15.赵宦光篆书七言诗轴
16.朱耷临岣嵝碑
17.王澍篆书轴
18.钱坫篆书八言联
19.钱楷篆书七言联
20.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21.陈豫钟篆书八言联
22.洪亮吉篆书六言联
23.孙星衍篆书古诗轴
24.张谬篆书七言诗轴
25.杨法篆书七言诗轴
26.伊念曾篆书七言联
27.邓传密篆书十一言联
28.何绍基篆书五言联
29.吴让之篆书扇页
30.莫友芝篆书八言联
31.胡澍篆书七言联
32.赵之谦临泰山刻石轴
33.陈介祺篆书七言诗扇页
34.王懿荣篆书七言联
35.吴大潋篆书轴
36.左宗棠篆书八言联
37.吴昌硕临石鼓文轴
38.王璀篆书七言诗扇页
39.曾熙篆书七言联
40.罗振玉甲骨文轴
41.章炳麟篆书轴
42.邓尔疋篆书邓石如诗横披
43.齐白石篆书陆游诗句轴
44.王福厂篆书轴
二、隶书
(一)隶书的出现
(二)隶书的形成
1.成熟的隶书——东汉的八分书
2.魏晋南北朝的新隶体
3.唐代的隶书
4.宋、元、明时期的隶书
5.清代的隶书
6.现代的隶书
(三)隶书基础知识
2.隶书的基本笔画
(四)隶书的结构
(五)隶书的章法
(六)学习隶书的方法
(七)隶书名作名家举要
1.石门颂
2.乙瑛碑
3.礼器碑
4.张景残碑
5.封龙山碑
6.孔宙碑
7.鲜于璜碑
8.华山庙碑
9.衡方碑
10.史晨碑
11.西狭颂
12.熹平石经
13.韩仁铭
14.王舍人碑
15.曹全碑
16.张迁碑
17.朝侯小子残石
18.尚府君残碑
19.汉代帛书
20.汉代简牍
21.上尊号碑
22.受禅表碑
23.正始石经
24.任城太守孙夫人碑
25.皇帝临辟雍颂碑
26.青州舍利塔下铭
27.御史台精舍碑
28.大智禅师碑
29.嵩阳观记
30.纪太山铭
31.宋珏隶书七言诗轴
32.郑簋隶书七言诗轴
33.金农隶书七言联
34.邓石如隶书七言诗轴
35.伊秉绶隶书册
36.陈鸿寿隶书五言联
37.何绍基隶书轴
38.戴易隶书七言诗轴
39.高凤翰隶书读书铭轴
40.汪士慎隶书五言诗轴
41.丁敬隶书五言诗轴
42.钱大昕隶书七言联
43.桂馥隶书七言诗句扇页
44.钱泳隶书五言联
45.阮元隶书十二言联
46.张廷济隶书长笛赋轴
47.杨岘隶书五言联
48.王闽运隶书集三公碑联
三、图版
汉字书法通解,篆·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