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室内环境不仅影响室内舒适度,而且影响人体健康与工作效率。本书
旨在向读者介绍关于室内环境的控制原理和相关技术。全书共分7章,主要
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与必要新风量;建筑通风系统;建筑气密性;室内环
境仿真计算;室内环境测定技术;室内噪声环境;室内环境控制技术的发
展——复合式通风系统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专业研究生教
材,也可供本专业或相关学科的设计、科研、技术人员等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室内空气品质与必要新风量
1.1 概述
1.2 空气污染物质
1.2.1 气体污染物质
1.2.2 颗粒污染物质
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产生与扩散机理
1.3.1 我国住宅VOC污染现状
1.3.2 VOC扩散及吸附/解吸机理
1.3.3 VOC计算模型
1.4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
1.4.1 污染源控制
1.4.2 物理法
1.4.3 化学法
1.4.4 通风换气
1.4.5 烘焙法
1.5 必要新风量
1.5.1 通风稀释方程
1.5.2 必要新风量
1.5.3 必要新风量的相关标准
第2章 建筑通风系统
2.1 概述
2.2 自然通风
2.2.1 自然通风的形式
2.2.2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2.2.3 自然通风的特点
2.3 机械式通风
2.3.1 机械式通风的分类
2.3.2 机械式通风的特点
2.4 民用建筑通风系统的应用与选择
2.4.1 通风系统在住宅建筑的应用现状
2.4.2 通风系统的选择原则
第3章 建筑气密性
3.1 概述
3.2 气密性的表述与气密性标准
3.2.1 气密性的表述
3.2.2 国内外建筑气密性现状与气密性标准
3.3 气密性的测定技术
3.3.1 气密性测定原理
3.3.2 气密性测定项目与装置
3.3.3 气密性测定结果的处理
第4章 室内环境仿真计算
4.1 概述
4.2 宏观计算模型——理论分析与半经验模型
4.2.1 射流理论
4.2.2 羽流理论
4.2.3 边界层流动
4.2.4 理论分析与半经验模型应用的总结
4.3 宏观计算模型——室内区域模型
4.3.1 一维简易模型
4.3.2 区域模型
4.3.3 温度基准模型——块(BLOCK)模型
4.3.4 室内区域模型应用的总结
4.4 宏观计算模型——多区网络通风模型
4.4.1 计算原理
4.4.2 多区网络通风计算软件COMIS简介
4.4.3 多区网络通风计算模型的应用
4.4.4 多区网络通风计算模型的应用总结
4.5 宏观计算模型——多区通风与热湿环境耦合计算模型
4.5.1 多区热计算模型
4.5.2 多区网络通风与多区热计算的耦合
4.5.3 污染物浓度计算模型
4.5.4 考虑建材吸放湿的多区湿度计算模型
4.5.5 多区通风与热湿环境耦合计算模型的应用
4.6 宏观计算模型——多区与区域耦合计算模型
4.6.1 建筑多区网络通风与室内区域模型的耦合方法
4.6.2 建筑多区网络通风与室内区域模型耦合计算的应用
4.7 CFD数值模拟技术
4.7.1 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组
4.7.2 湍流计算模型
4.7.3 计算方法
4.7.4 计算条件
4.7.5 CFD在室内环境领域的应用举例
4.7.6 CFD应用的总结
第5章 室内环境测定技术
5.1 通风量测定技术
5.1.1 示踪气体法概述
5.1.2 示踪气体法基本原理
5.1.3 示踪气体法分类
5.1.4 示踪气体测定装置
5.2 气流分布的相关测定技术
5.2.1 换气效率指标
5.2.2 污染物排出效率指标
5.2.3 测定技术
5.3 通风系统的测定技术
5.3.1 风道内风量风速的测定
5.3.2 通风系统效率的测定
第6章 室内噪声环境
6.1 噪声原理概述
6.1.1 声音的物理表述
6.1.2 噪声的评价指标
6.1.3 噪声的传播特性
6.1.4 室内声场的吸声
6.1.5 隔声
6.2 自然通风的噪声
6.2.1 窗的噪声
6.2.2 门的噪声
6.3 机械式通风系统的噪声
6.3.1 风机的噪声
6.3.2 风道系统的噪声
6.3.3 送回风口的噪声
6.3.4 房间空调器的噪声
6.3.5 消声措施
第7章 室内环境控制技术的新发展——复合式通风系统
7.1 国内外能耗现状
7.1.1 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现状
7.1.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7.2 复合式通风系统概述
7.3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基础研究
7.3.1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动态实验
7.3.2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数值仿真
7.4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应用
7.4.1 第一类复合式通风系统
7.4.2 第二类复合式通风系统——Bang & Olufsen大楼(丹麦)
7.4.3 第三类复合式通风系统——Medi学校(挪威)
7.5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设计
7.5.1 复合式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7.5.2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1 概述
1.2 空气污染物质
1.2.1 气体污染物质
1.2.2 颗粒污染物质
1.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产生与扩散机理
1.3.1 我国住宅VOC污染现状
1.3.2 VOC扩散及吸附/解吸机理
1.3.3 VOC计算模型
1.4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
1.4.1 污染源控制
1.4.2 物理法
1.4.3 化学法
1.4.4 通风换气
1.4.5 烘焙法
1.5 必要新风量
1.5.1 通风稀释方程
1.5.2 必要新风量
1.5.3 必要新风量的相关标准
第2章 建筑通风系统
2.1 概述
2.2 自然通风
2.2.1 自然通风的形式
2.2.2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2.2.3 自然通风的特点
2.3 机械式通风
2.3.1 机械式通风的分类
2.3.2 机械式通风的特点
2.4 民用建筑通风系统的应用与选择
2.4.1 通风系统在住宅建筑的应用现状
2.4.2 通风系统的选择原则
第3章 建筑气密性
3.1 概述
3.2 气密性的表述与气密性标准
3.2.1 气密性的表述
3.2.2 国内外建筑气密性现状与气密性标准
3.3 气密性的测定技术
3.3.1 气密性测定原理
3.3.2 气密性测定项目与装置
3.3.3 气密性测定结果的处理
第4章 室内环境仿真计算
4.1 概述
4.2 宏观计算模型——理论分析与半经验模型
4.2.1 射流理论
4.2.2 羽流理论
4.2.3 边界层流动
4.2.4 理论分析与半经验模型应用的总结
4.3 宏观计算模型——室内区域模型
4.3.1 一维简易模型
4.3.2 区域模型
4.3.3 温度基准模型——块(BLOCK)模型
4.3.4 室内区域模型应用的总结
4.4 宏观计算模型——多区网络通风模型
4.4.1 计算原理
4.4.2 多区网络通风计算软件COMIS简介
4.4.3 多区网络通风计算模型的应用
4.4.4 多区网络通风计算模型的应用总结
4.5 宏观计算模型——多区通风与热湿环境耦合计算模型
4.5.1 多区热计算模型
4.5.2 多区网络通风与多区热计算的耦合
4.5.3 污染物浓度计算模型
4.5.4 考虑建材吸放湿的多区湿度计算模型
4.5.5 多区通风与热湿环境耦合计算模型的应用
4.6 宏观计算模型——多区与区域耦合计算模型
4.6.1 建筑多区网络通风与室内区域模型的耦合方法
4.6.2 建筑多区网络通风与室内区域模型耦合计算的应用
4.7 CFD数值模拟技术
4.7.1 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组
4.7.2 湍流计算模型
4.7.3 计算方法
4.7.4 计算条件
4.7.5 CFD在室内环境领域的应用举例
4.7.6 CFD应用的总结
第5章 室内环境测定技术
5.1 通风量测定技术
5.1.1 示踪气体法概述
5.1.2 示踪气体法基本原理
5.1.3 示踪气体法分类
5.1.4 示踪气体测定装置
5.2 气流分布的相关测定技术
5.2.1 换气效率指标
5.2.2 污染物排出效率指标
5.2.3 测定技术
5.3 通风系统的测定技术
5.3.1 风道内风量风速的测定
5.3.2 通风系统效率的测定
第6章 室内噪声环境
6.1 噪声原理概述
6.1.1 声音的物理表述
6.1.2 噪声的评价指标
6.1.3 噪声的传播特性
6.1.4 室内声场的吸声
6.1.5 隔声
6.2 自然通风的噪声
6.2.1 窗的噪声
6.2.2 门的噪声
6.3 机械式通风系统的噪声
6.3.1 风机的噪声
6.3.2 风道系统的噪声
6.3.3 送回风口的噪声
6.3.4 房间空调器的噪声
6.3.5 消声措施
第7章 室内环境控制技术的新发展——复合式通风系统
7.1 国内外能耗现状
7.1.1 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现状
7.1.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7.2 复合式通风系统概述
7.3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基础研究
7.3.1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动态实验
7.3.2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数值仿真
7.4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应用
7.4.1 第一类复合式通风系统
7.4.2 第二类复合式通风系统——Bang & Olufsen大楼(丹麦)
7.4.3 第三类复合式通风系统——Medi学校(挪威)
7.5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设计
7.5.1 复合式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7.5.2 复合式通风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室内环境控制原理与技术[电子资源.图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